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惠丽

作品数:44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基金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儿童
  • 9篇肺炎
  • 7篇神经系
  • 7篇神经系统
  • 7篇中枢神经
  • 7篇中枢神经系统
  • 7篇病例
  • 6篇球菌
  • 6篇儿童患者
  • 5篇神经系统感染
  • 5篇死亡病例
  • 5篇中枢神经系统...
  • 5篇杆菌
  • 5篇感染性疾病
  • 5篇EB病毒
  • 5篇病理
  • 4篇致病
  • 4篇社区获得性
  • 4篇社区获得性肺...
  • 4篇嗜血杆菌

机构

  • 41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嘉兴市妇幼保...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4篇胡惠丽
  • 26篇刘钢
  • 16篇陈天明
  • 15篇胡冰
  • 13篇李绍英
  • 10篇陈荷英
  • 10篇杨永弘
  • 9篇郭欣
  • 6篇何乐健
  • 6篇郭凌云
  • 5篇姚开虎
  • 5篇俞桑洁
  • 4篇高薇
  • 4篇胡翼云
  • 3篇刘冰
  • 3篇冯文雅
  • 2篇伏利兵
  • 2篇王亚娟
  • 2篇朱亮
  • 2篇沈叙庄

传媒

  • 8篇中华实用儿科...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2013北京...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被引量:6
2020年
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一些重要传染性疾病由于广泛的特异性免疫接种而得到成功控制。随着大面积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成为一个社会问题。AEFI有过度诊断的趋势,成为社会“反免疫接种”的原因之一。因此儿科医生正确认识AEFI的定义和分类,有助于向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正面宣传,促进疫苗接种的顺利开展。
胡惠丽
关键词:儿科医生接种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免疫接种感染性疾病AEFI
第一届全国儿科感染性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会议纪要
2012年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儿科感染性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于2011年10月12~16日在首都北京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儿科及感染专业的医师参会。本次会议邀请了日本金沢大学医薬保健研究域的Akihiro Yachie教授、
胡惠丽刘钢
关键词: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习班诊疗感染内科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例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总结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诊治的4例HN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总结PubMed及CNKI等收录的12例患儿的文献资料。结果4例患儿以发热、淋巴结大起病,头痛3例,意识改变2例,抽搐1例;脑脊液改变与病毒性脑炎相似;2例头颅磁共振成像出现脑实质损害;脑脊液病原学检查2例EB病毒壳抗原(EBV—VCA)-IgM阳性,2例无阳性发现;淋巴结活检均符合HNL典型改变,1例EBV编码的RNA(EBER)检测阳性。文献复习中12例患者经淋巴结活检确诊HNL,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可有头痛、意识障碍。无病原学阳性发现。头颅影像受累部位可有颞叶、海马、尾状核、软脑膜等。结论HNL可以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本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可复发,有必要长期随诊。EBV在HN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郭欣陈荷英李绍英胡惠丽陈天明刘钢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枢神经系统儿童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听力损失573例的特征与转归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听力损失的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0至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入院、起病年龄大于28日龄且小于18岁、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的57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患儿的临床信息及住院期间听力评估结果,并对住院期间存在听力损失的患儿进行随访,收集出院后听力复查结果,并通过父母评估孩子听说能力表现量表对随访时听力状态进行评估。按照患儿住院期间听力损失情况分为听力损失组和非听力损失组,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细菌性脑膜炎听力损失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573例患儿,包括男347例,女226例,起病年龄为29日龄至15.8岁。病原学阳性患者246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92例,占37.4%。住院期间发现听力损失患儿为160例,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7.9%,涉及240耳。永久性听力损失20例(16.9%),涉及32耳。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耳中87.5%(28/32)在住院期间听力评估显示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肌张力障碍、脑脊液蛋白浓度大于1 g/L、脑脊液糖浓度<1 mmol/L和硬膜下积液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6(1.450~4.059)、1.865(1.186~2.932)、1.544(1.002~2.381)和1.904(1.291~2.809)]。结论听力损失是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后遗症,大部分患儿为暂时性听力损失,出现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发展为永久性听力损失风险更高。
史吉峰刘海红窦珍珍郭凌云冯文雅周怡李颖金欣胡惠丽郑之芃刘冰胡冰陈天明郭欣陈荷英刘钢
关键词:听力随访研究
皮炎外瓶霉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总结1例皮炎外瓶霉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通过对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8岁患皮炎外瓶霉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男性患儿2012至2014年两次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
胡冰李绍英胡惠丽陈天明郭欣张智晓董芳李峥王荃姚开虎刘钢
关键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
儿童肺炎克雷伯菌脑膜炎: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儿童脑膜炎十分少见.本研究旨在描述儿童肺炎克伯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局情况.
张烨郭欣冯文雅胡惠丽刘钢
关键词:儿童患者
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颅脑肿瘤
李绍英胡冰陈天明胡惠丽陈荷英刘钢
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炎17例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总结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脑膜炎(LMM)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病房收治的17例LMM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抗生素的选择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比较总结。患儿年龄7个月~10岁,平均3岁5个月,〈1岁1例,1~3岁幼儿比例最高共10例(占59%),〉3~〈6岁2例,≥6岁4例。入院时患儿病程7~50d。结果17例患儿均通过脑脊液培养确诊为LMM。患儿均有发热,病程中伴惊厥、头痛、呕吐等表现,感染中毒症状相对较轻。17例患儿入院前病程7-50d。患儿均无免疫缺陷。其中5例患儿进行菌株分型,结果均为1/2a型。17例患儿在确诊前均使用过头孢类抗生素,确诊后根据药敏试验更换为敏感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晤唑(SMZ)等。17例患儿中2例并脑积水,其中1例因存在颅高压症状,最终进行了脑室一腹腔分流。17例患儿于门诊随访1年,预后良好,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儿童LMM较成人少见,且免疫功能多正常,可共患脑积水。氨苄西林仍为LMM的首选,而美罗培南、SMZ及利奈唑胺可作为替代药物。
胡冰郑红艳陈天明郭欣胡惠丽李绍英姚开虎刘钢
关键词: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炎
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3例临床与病理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的探讨儿童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的临床表现、病毒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转归。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例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儿童EBV+LPD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病例总结。结果13例患儿中,男5例、女8例。中位年龄6.0岁(范围1.3-15.0岁)。从发病到诊断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1-24个月)。13例均有发热,9例肝脾淋巴结肿大,4例仅有淋巴结肿大;7例外周血细胞降低,7例肺受累,3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3例心脏受累,3例肠道受累,2例皮肤受累,腹部包块1例。13例均行全血EB病毒-DNA检查,拷贝数1×108/L-1×1011/L。病理学检查:6例为淋巴结病理,2例为皮肤病理,肺、回肠黏膜、肝脏、腹腔肿物、骨髓组织病理各1例;13例中9例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LPD),2例为种痘样水疱病(HV),2例为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 DLBCL)。对13例患儿分别随访至出院后2 d-65个月,9例系统性EBV+T-LPD,其中1例短期内死亡,1例进展为T细胞淋巴瘤死亡,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痊愈,1例行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方案化疗后痊愈,4例病情尚稳定;2例HV患儿1例发展为种HV样淋巴瘤死亡,另外1例仍有症状;2例EBV+ DLBCL,1例出院后短期死亡,1例化疗后病情稳定。结论儿童EBV+LPD常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另外可累及肺、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皮肤等脏器;对于慢性反复不明原因发热伴有淋巴结和(或)肝脾肿大的,伴全血EB病毒-DNA载量持续显著增高时,应警惕EBV+LPD,尽早行增殖病灶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本病预后差,部分进展为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效。
陈天明邓志娟胡冰胡惠丽陈荷英李绍英刘钢
关键词:疱疹病毒4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儿童
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4例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病例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及其家系特点等。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4例XLP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6类免疫缺陷基因突变位点,并回顾文献。结果4例患儿均为〈5岁男童,以发热起病。入院后予更营洛韦抗病毒、血浆、丙种球蛋白营养支持、激素抑制炎性反应等治疗,其中3例患儿呈暴发性或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IM)表现,终死于EB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发病后的生存时间为20d左右;1例合并EBV相关HLH、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经治疗好转出院。2例有兄弟、表兄弟夭折家族史。4例患儿EBV-CAIgM、EBVDNA均呈阳性,且DNA拷贝数均〉108拷贝/L。经6类免疫缺陷基因DNA序列测定分析均明确有SH2D1A基因突变,但位点不同。其中3例患儿的母亲均为与患儿相同的SH2D1A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XLP男童在婴幼儿发病,多有家族史,临床上常表现为FIM,易并发HLH,表现为SH2D1A基因突变,预后差。临床上怀疑者应尽早行免疫缺陷基因突变分析检查,早诊早治。
胡惠丽陈荷英胡冰刘钢
关键词: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