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钢

作品数:176 被引量:923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4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1篇儿童
  • 35篇球菌
  • 34篇肺炎
  • 26篇脑膜
  • 26篇脑膜炎
  • 25篇膜炎
  • 20篇肺炎链球菌
  • 17篇病毒
  • 16篇神经系
  • 16篇神经系统
  • 15篇中枢神经
  • 15篇中枢神经系统
  • 15篇儿童患者
  • 13篇耐药
  • 12篇患儿
  • 12篇儿科
  • 9篇神经系统感染
  • 9篇中枢神经系统...
  • 7篇腰椎
  • 7篇腰椎穿刺

机构

  • 17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5篇深圳市儿童医...
  • 11篇复旦大学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广州市妇女儿...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贵州省人民医...
  • 5篇上海市儿童医...
  • 5篇武汉大学
  • 5篇北京市儿科研...
  • 4篇山东大学
  • 4篇中华医学会
  • 4篇湖南省儿童医...
  • 4篇首都儿科研究...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76篇刘钢
  • 31篇陈天明
  • 31篇胡冰
  • 29篇李绍英
  • 26篇胡惠丽
  • 22篇陈荷英
  • 21篇申昆玲
  • 20篇杨永弘
  • 19篇郭凌云
  • 18篇徐保平
  • 18篇董方
  • 17篇朱亮
  • 17篇郭欣
  • 15篇姚开虎
  • 11篇江载芳
  • 10篇邓继岿
  • 9篇窦珍珍
  • 9篇舒赛男
  • 9篇郑跃杰
  • 9篇宋文琪

传媒

  • 3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0篇中华儿科杂志
  • 12篇中国循证儿科...
  • 10篇北京医学
  • 10篇中国实用儿科...
  • 9篇第十一届全国...
  • 8篇中华传染病杂...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感染与化...
  • 3篇2010北京...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2013北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传染病信息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16篇2020
  • 10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18篇2016
  • 15篇2015
  • 5篇2014
  • 27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1
  • 1篇1998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1例报告
介绍1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治疗成功经验.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主要发生于颅脑外伤、神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留置引流管者。鲍曼不动...
李绍英胡惠丽刘钢陈天明
关键词:颅内感染疗效评价
存在出血风险患儿行腰椎穿刺术后3天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的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存在出血风险患儿行腰椎穿刺(腰穿)术是否容易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接受过腰穿且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主要指有出血风险)的住院患儿的病历,排除入院至出院时间≤24 h病历,考察有出血风险时行腰穿术后3 d内是否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出血风险综合指标包括:①有出血的症状和体征;②腰穿前3 d内接受过抗凝治疗、或输注过PLT或血浆;③PLT、纤维蛋白原(FIB)低于正常值下限,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酶Ⅲ(AT-Ⅲ)活性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高于上限.符合①或②,合并③为有出血风险.结果 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0日我院出院病历病案首页有腰穿记录并排除24 h出院病历,最终232例患儿370例次腰穿记录进入本文分析.232例患儿中,年龄4 h至17岁8个月,中位年龄为3岁.370例次腰穿中,以怀疑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09例次,56.5%)和需要鞘内注射药物(142例次,38.4%)为主,无存在腰穿绝对禁忌证行腰穿病例.存在出血风险综合指标异常的患儿,即使有出血表现/抗凝药物和输注PLT史且实验室6项指标中任意指标指示出血风险[PLT 1~97(53±30)×109·L-1、PT 13~24.8(15.7±3.4)s、APTT 40.4~157.9(60.2±20.2)s、INR 1.21~2.11(1.53±0.34)、FIB 0.68~1.99(1.34±0.40)g·L-1、AT-Ⅲ130~158.6(144.3±11.7)%],行腰穿后3 d内穿刺部位均未发生血肿.结论 有出血表现、腰穿前抗凝或输血治疗、实验室出血指标异常儿童腰穿部位发生血肿风险极低.
张孟婕刘冰陈天明曾跃萍徐新郑胡镛黑明燕李牧寒王壮壮孙艺刘钢
关键词:腰椎穿刺血肿凝血功能异常
儿童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管理循证实践指南解读被引量:3
2020年
腰椎穿刺(腰穿)是儿科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诊疗操作,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按操作目的分为诊断性腰穿、治疗性腰穿及检查性腰穿(以椎管造影检查为目的)。其中以获取脑脊液进行各种病原学、细胞学、生化、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为目的诊断性操作[1]最为常用,对于诊断及鉴别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脱髓鞘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也可用于测定颅内压力。治疗性腰穿包括脑脊液引流降低颅内压、麻醉药物注射、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防止肿瘤扩散至神经系统或者治疗神经系统转移瘤[2]等,儿童治疗性和检查性腰穿临床应用相对较少。诊断性腰穿术后较少出现致命性损害,但腰穿术后头痛(PLPH)、腰痛、出血、感觉迟钝及小脑疝形成等各种并发症均有报道[1,3]。如何规范腰穿术后管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尚无相关指南。
刘钢刘冰
关键词:腰椎穿刺颅内压力循证实践肿瘤扩散脑疝形成儿童治疗
儿童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朱亮刘钢
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儿119例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咽峡炎链球菌群(SAG)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细菌培养SAG阳性病例;结合其微生物学、放射学和临床资料对每一分离株进行详细评估,排除SAG阳性为污染和定植菌株。采集病例资料中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转归及预后,菌种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根据病史分为有、无基础疾病2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梨状窝瘘、皮毛窦、先天性食管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先天畸形,免疫抑制,副鼻窦炎,脑性瘫痪,食管异物等。结果119例感染SAG患儿年龄33 d至16岁,中位年龄4岁(5);有基础疾病组56例(47.1%),主要包括头颈部感染27例(48.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1例(19.6%)和血流感染10例(17.9%);头颈部感染中梨状窝瘘19/27例(70.4%);血流感染中免疫抑制6/10例(60.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先天性心脏病7/11例(63.6%),以中间链球菌为主。有、无基础疾病SAG感染患儿,住院天数、热程、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和血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4例(93.7%)SAG感染患儿形成脓肿,头颈部感染41.2%,其次为腹腔感染20.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6%、血流感染12.6%;咽峡炎链球菌44株,星座链球菌41株,中间链球菌34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分别为87.4%、93.2%、94.2%、20.2%、21.8%、100%和100%。死亡1例,2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结论SAG感染常形成脓肿,头颈部感染最多见,有、无基础疾病的SAG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差异并不明显,中间链球菌是导致脑脓肿的主要SAG病原,SAG菌株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
胡惠丽董方宁雪谢悦郭欣郭凌云刘钢
关键词:星座链球菌脓肿
儿童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并文献回顾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相关性.方法:患儿,女,13岁,以不规则发热、颈部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头痛、颈抵抗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3次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
郭欣陈荷英刘钢
关键词: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儿童患者药物治疗
儿童眶蜂窝织炎2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和文献回顾总结儿童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3例眶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复习2006年以来发表的141篇文献。结果按影像学分类眶隔前蜂窝织炎4例(17%)、眼眶蜂窝织炎19例(83%)。男13例(57%),女10例(43%)。<5岁19例(83%),≥5岁4例(17%),平均年龄为3.7岁。秋冬季发病15例(65%)。致病途径包括:眼眶周围组织感染蔓延17例(74%)、血流感染5例(22%)和额部撞伤1例(4%)。血培养阳性5例(24%):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星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眼/鼻分泌物培养阳性5例:MRSA 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1例;脓液培养阳性2例:MRSA、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屎肠球菌混合感染1例,啮蚀艾肯菌、模仿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例。所有病例入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均明显增高,均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中外科治疗3例(13%)。平均住院时间为14(4~32)d。检索2006年至今文献发现:儿童眶蜂窝织炎发病率低,主要病因是鼻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结论儿童眶蜂窝织炎多见于5岁以下者,经验用药应覆盖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较大脓肿及时切开引流有助于避免严重并发症。
耿竹馨朱亮胡冰胡惠丽郭欣陈天明董方刘钢
关键词:眶蜂窝织炎儿童葡萄球菌链球菌
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及感染科收治住院的70例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儿中,61例(89.7%)好转出院,中位年龄3.5岁,0~5岁50例(71.4%);重症肺炎29例,轻症41例;3例死亡;19例(27.1%)有基础疾病。64例(91.4%)冬春季住院。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64例(91.4%)]和咳嗽[65例(92.9%)],体温多在39.1~41.0℃。肺部听诊以湿啰音(30例,58.8%)和喘鸣音(8例,15.7%)为主。流感病毒肺炎肺外并发症多见,心肌损害19例,肝功能损害11例,中毒性脑病4例,电解质紊乱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噬血细胞综合征各2例,感染性休克1例。肺部影像学双侧病变40例(57.1%),以下叶病变为主(39例),主要表现为斑片影、间实质病变、磨玻璃影和胸腔积液。单一甲型流感病毒肺炎47例(67.1%),混合感染23例(32.9%)。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发生重症肺炎的比例(68.4%)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儿(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0,P=0.005);重症病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的比例(54.3%)显著高于轻症病例(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29)。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以高热为主,肺外并发症多见;大部分患儿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阴影或间实质浸润,以双肺、下叶病变为主;存在基础疾病的儿童更易患重症流感病毒肺炎;CRP升高与重症流感病毒肺炎具有相关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仍有死亡病例。
吴喜蓉刘钢钱素云殷菊秦强刘军冯雪莉贺建新郭琰谢正德徐保平
关键词:流感病毒肺炎社区获得性感染儿童
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中国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炎(ABM)的病原菌组成、临床特征、疾病转归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15岁的1 610例ABM患儿的病原菌分布、颅内影像学并发症、疾病转归等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年龄分为<28日龄、28日龄至<3月龄、3月龄至<1岁、1~<5岁、5~<15岁组;根据临床特征及脑脊液检查指标, 分为病原学确诊组及临床诊断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精确四格表法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1 610例ABM患儿中男955例、女650例, 5例未提供性别信息;发病年龄1.5(0.5, 5.5)月龄。<28日龄588例, 28日龄至<3月龄462例, 3月龄至<1岁302例, 1~<5岁156例, 5~<15岁101例, 1例未提供年龄信息。<28日龄及28日龄组至<3月龄组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8.8%(95/245)、31.5%(70/222)]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7.8%(68/245)、35.1%(78/222)];3月龄至<1岁组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 检出率依次为34.3%(61/178)、14.0%(25/178)及13.5%(24/178);1~<5岁组及5~<15岁组患儿首位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 检出率分别为67.9%(74/109)及44.4%(16/36)。9.7%(19/195)的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共收集脑脊液标本1 598例, 脑脊液及血培养阳性率依次为32.2%(515/1 598)、25.0%(400/1 598), 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分别是38.2%(126/330)和25.3%(21/83)。4.3%(32/737)病原学确诊组患儿首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1 610例ABM患儿中常见的颅脑影像学并发症是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349例(21.7%)、脑积水233例(14.5%)、脑脓肿178例(11.1%)和脑血管疾病(包含脑软化、脑梗死、脑萎缩)174例(10.8%)。不良结局166例(10.3%), 其中死亡32例(2.0%), 1岁内死亡24例;复发37例(2.3%), 3周内复发25例。病原学确诊组ABM患儿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脓肿和脑室管膜炎发生�
王彩云许红梅田姣洪思琦刘钢王思璇高峰刘静刘芙蓉俞蕙吴霞陈必全沈芳芳郑帼余婕舒敏刘露杜丽君李佩徐志伟朱蒙权黄丽素黄河玉李海波黄园园汪东吴芳白松婷唐京京单庆文兰连成朱春晖熊艳田健美吴佳慧郝建华赵惠娅林爱伟宋双双林道炯周琼花郭钰萍吴谨准杨晓庆张新华郭颖曹清罗丽娟陶仲宾杨文凯周永康陈源封丽洁朱国龙张艳虹薛萍李小琴汤正珍张德会苏学文曲政海张颖赵仕勇祁正红庞琳王彩英邓慧玲刘兴楼陈英虎舒赛男
关键词:儿童脑膜炎细菌性多中心研究
儿童隐性菌血症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1定义1973年,McGowan首次提出婴幼儿隐性菌血症(occult bacteremia,OB)的概念,OB又称意料外的菌血症(unsuspected bacteremia),这类菌血症是指临床表现仅为发热(通常体温≥39℃),没有中毒症状和局部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而血培养阳性的患者[1,2]。最初OB病例均为急诊或门诊对发热婴幼儿进行非选择性血培养而诊断,患儿多数是所谓"步入"诊室,仅有轻微的病态而无可查出的感染性疾病。OB不包含具有侵袭性疾病症状或体征的患者,也不包括免疫抑制者、体内置有医疗装置者、具有明确感染征兆(如肺炎和尿道感染)者。
王媛媛刘钢
关键词:BACTEREMIA血培养阳性儿童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