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钢

作品数:192 被引量:1,079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1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2篇儿童
  • 37篇球菌
  • 35篇肺炎
  • 31篇脑膜
  • 31篇脑膜炎
  • 30篇膜炎
  • 21篇肺炎链球菌
  • 19篇病毒
  • 17篇神经系
  • 17篇神经系统
  • 16篇中枢神经
  • 16篇中枢神经系统
  • 15篇耐药
  • 15篇儿童患者
  • 13篇儿科
  • 12篇患儿
  • 9篇细菌性
  • 9篇细菌性脑膜炎
  • 8篇性疾病
  • 7篇腰椎

机构

  • 19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7篇深圳市儿童医...
  • 12篇复旦大学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医学...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广州市妇女儿...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6篇四川大学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首都儿科研究...
  • 5篇贵州省人民医...
  • 5篇上海市儿童医...
  • 5篇山东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5篇湖南省儿童医...
  • 5篇北京市儿科研...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92篇刘钢
  • 34篇胡冰
  • 33篇陈天明
  • 30篇李绍英
  • 29篇胡惠丽
  • 24篇陈荷英
  • 24篇郭凌云
  • 23篇申昆玲
  • 22篇杨永弘
  • 21篇徐保平
  • 19篇郭欣
  • 19篇董方
  • 17篇朱亮
  • 15篇姚开虎
  • 12篇邓继岿
  • 11篇江载芳
  • 11篇郑跃杰
  • 10篇王荃
  • 10篇窦珍珍
  • 10篇舒赛男

传媒

  • 36篇中华实用儿科...
  • 2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2篇中国循证儿科...
  • 1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0篇北京医学
  • 9篇第十一届全国...
  • 8篇中华传染病杂...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感染与化...
  • 3篇2010北京...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2013北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传染病信息

年份

  • 11篇2024
  • 3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16篇2020
  • 10篇2019
  • 12篇2018
  • 10篇2017
  • 22篇2016
  • 15篇2015
  • 5篇2014
  • 27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1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1例报告
介绍1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治疗成功经验.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主要发生于颅脑外伤、神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留置引流管者。鲍曼不动...
李绍英胡惠丽刘钢陈天明
关键词:颅内感染疗效评价
儿科专业基地指导教师床旁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
2024年
目的了解儿科专业基地指导教师床旁教学的现状,分析儿科床旁教学现存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儿科床旁教学有效开展进行讨论。方法选择参加2022年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培训班的475名指导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科床旁教学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按医疗职称将指导教师分为主治医师组、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指导教师一般资料、床旁教学比例、床旁教学困难、需加强的能力等情况。采用SPSS 21.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共有475名指导教师参与调查问卷。96.84%(460/475)的指导教师来自三级甲等医院,其中54.11%(257/475)的指导教师从事临床教学的工作时间大于10年。日常临床教学中97.26%(462/475)的指导教师进行床旁教学,但床旁教学占日常临床教学的时间比例低,大于50.00%的占30.11%(143/475)。儿科床旁教学中的主要困难为儿科病房或门急诊环境嘈杂[75.58%(359/475)]、教学时间少[71.16%(338/475)]、临床压力大[64.63%(307/475)]、患儿配合程度低[54.95%(261/475)]、儿科病房或门急诊有家长陪同[44.84%(213/475)]、住院医师背景差别大[41.68%(198/475)]、科研压力大[30.11%(143/475)]等。主治医师中有41.20%(96/233)的指导教师床旁教学时间小于30.00%,而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则为28.57%(68/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指导教师从事床旁教学的时间占比过低,与儿科就诊环境嘈杂、儿科指导教师临床压力大等诸多因素有关。
郭凌云刘琳琳刘琳琳王爱华
关键词:儿科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存在出血风险患儿行腰椎穿刺术后3天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的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存在出血风险患儿行腰椎穿刺(腰穿)术是否容易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接受过腰穿且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主要指有出血风险)的住院患儿的病历,排除入院至出院时间≤24 h病历,考察有出血风险时行腰穿术后3 d内是否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出血风险综合指标包括:①有出血的症状和体征;②腰穿前3 d内接受过抗凝治疗、或输注过PLT或血浆;③PLT、纤维蛋白原(FIB)低于正常值下限,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酶Ⅲ(AT-Ⅲ)活性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高于上限.符合①或②,合并③为有出血风险.结果 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0日我院出院病历病案首页有腰穿记录并排除24 h出院病历,最终232例患儿370例次腰穿记录进入本文分析.232例患儿中,年龄4 h至17岁8个月,中位年龄为3岁.370例次腰穿中,以怀疑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09例次,56.5%)和需要鞘内注射药物(142例次,38.4%)为主,无存在腰穿绝对禁忌证行腰穿病例.存在出血风险综合指标异常的患儿,即使有出血表现/抗凝药物和输注PLT史且实验室6项指标中任意指标指示出血风险[PLT 1~97(53±30)×109·L-1、PT 13~24.8(15.7±3.4)s、APTT 40.4~157.9(60.2±20.2)s、INR 1.21~2.11(1.53±0.34)、FIB 0.68~1.99(1.34±0.40)g·L-1、AT-Ⅲ130~158.6(144.3±11.7)%],行腰穿后3 d内穿刺部位均未发生血肿.结论 有出血表现、腰穿前抗凝或输血治疗、实验室出血指标异常儿童腰穿部位发生血肿风险极低.
张孟婕刘冰陈天明曾跃萍徐新郑胡镛黑明燕李牧寒王壮壮孙艺刘钢
关键词:腰椎穿刺血肿凝血功能异常
儿童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管理循证实践指南解读被引量:5
2020年
腰椎穿刺(腰穿)是儿科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诊疗操作,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按操作目的分为诊断性腰穿、治疗性腰穿及检查性腰穿(以椎管造影检查为目的)。其中以获取脑脊液进行各种病原学、细胞学、生化、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为目的诊断性操作[1]最为常用,对于诊断及鉴别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脱髓鞘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也可用于测定颅内压力。治疗性腰穿包括脑脊液引流降低颅内压、麻醉药物注射、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防止肿瘤扩散至神经系统或者治疗神经系统转移瘤[2]等,儿童治疗性和检查性腰穿临床应用相对较少。诊断性腰穿术后较少出现致命性损害,但腰穿术后头痛(PLPH)、腰痛、出血、感觉迟钝及小脑疝形成等各种并发症均有报道[1,3]。如何规范腰穿术后管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尚无相关指南。
刘钢刘冰
关键词:腰椎穿刺颅内压力循证实践肿瘤扩散脑疝形成儿童治疗
儿童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朱亮刘钢
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儿119例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咽峡炎链球菌群(SAG)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细菌培养SAG阳性病例;结合其微生物学、放射学和临床资料对每一分离株进行详细评估,排除SAG阳性为污染和定植菌株。采集病例资料中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转归及预后,菌种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根据病史分为有、无基础疾病2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梨状窝瘘、皮毛窦、先天性食管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先天畸形,免疫抑制,副鼻窦炎,脑性瘫痪,食管异物等。结果119例感染SAG患儿年龄33 d至16岁,中位年龄4岁(5);有基础疾病组56例(47.1%),主要包括头颈部感染27例(48.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1例(19.6%)和血流感染10例(17.9%);头颈部感染中梨状窝瘘19/27例(70.4%);血流感染中免疫抑制6/10例(60.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先天性心脏病7/11例(63.6%),以中间链球菌为主。有、无基础疾病SAG感染患儿,住院天数、热程、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和血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4例(93.7%)SAG感染患儿形成脓肿,头颈部感染41.2%,其次为腹腔感染20.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6%、血流感染12.6%;咽峡炎链球菌44株,星座链球菌41株,中间链球菌34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分别为87.4%、93.2%、94.2%、20.2%、21.8%、100%和100%。死亡1例,2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结论SAG感染常形成脓肿,头颈部感染最多见,有、无基础疾病的SAG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差异并不明显,中间链球菌是导致脑脓肿的主要SAG病原,SAG菌株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
胡惠丽董方宁雪谢悦郭欣郭凌云刘钢
关键词:星座链球菌脓肿
2019—2020年160例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临床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患儿的临床信息、实验室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结果160例PM患儿中,男103例,女57例;年龄15 d至15岁,其中3月龄至<3岁109例(68.1%)。脑脊液培养分离SP菌株95例(59.4%),血培养分离SP菌株57例(35.6%)。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脑脊液SP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35/87)、27%(21/78)。55例(34.4%)患儿存在1个或多个化脓性脑膜炎高危因素;113例(70.6%)患儿有1个或多个颅外感染病灶;18例(11.3%)有明确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最常见(147例,91.9%),其次是精神萎靡(98例,61.3%)、呕吐(61例,38.1%)等。69例(43.1%)患儿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43例,26.9%)、脑积水(24例,15.0%)、脑脓肿(23例,14.4%)、脑出血(8例,5.0%)。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和脑积水主要发生在<1岁患儿,分别为91%(39/43)、83%(20/24)。SP菌株对万古霉素(100%,75/75)、利奈唑胺(100%,56/56)、厄他培南(100%,6/6)完全敏感;对左氧氟沙星(81%,22/27)、莫西沙星(82%,14/17)、利福平(96%,25/26)和氯霉素(91%,21/23)敏感率高;对青霉素(16%,11/68)、克林霉素(6%,1/17)敏感率低;对红霉素完全耐药(100%,31/31)。痊愈和好转出院率分别为22.5%(36/160)、66.2%(106/160);18例(11.3%)出现不良结局。结论儿童PM多见于3月龄至<3岁婴幼儿,颅内并发症多发生在<1岁患儿,发热是PM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脊液非培养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病原菌检出率。超过10%PM患儿出现不良结局。SP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厄他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氯霉素敏感率高。
王彩云许红梅刘钢刘静俞蕙陈必全郑帼舒敏杜丽君徐志伟黄丽素李海波汪东白松婷单庆文朱春晖田健美郝建华林爱伟林道炯吴谨准张新华曹清陶仲宾陈源朱国龙薛萍汤正珍苏学文曲政海赵仕勇庞琳邓慧玲舒赛男陈英虎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儿童
儿童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并文献回顾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相关性.方法:患儿,女,13岁,以不规则发热、颈部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头痛、颈抵抗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3次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
郭欣陈荷英刘钢
关键词: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儿童患者药物治疗
儿童眶蜂窝织炎23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和文献回顾总结儿童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3例眶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复习2006年以来发表的141篇文献。结果按影像学分类眶隔前蜂窝织炎4例(17%)、眼眶蜂窝织炎19例(83%)。男13例(57%),女10例(43%)。<5岁19例(83%),≥5岁4例(17%),平均年龄为3.7岁。秋冬季发病15例(65%)。致病途径包括:眼眶周围组织感染蔓延17例(74%)、血流感染5例(22%)和额部撞伤1例(4%)。血培养阳性5例(24%):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星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眼/鼻分泌物培养阳性5例:MRSA 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各1例;脓液培养阳性2例:MRSA、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屎肠球菌混合感染1例,啮蚀艾肯菌、模仿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例。所有病例入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均明显增高,均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中外科治疗3例(13%)。平均住院时间为14(4~32)d。检索2006年至今文献发现:儿童眶蜂窝织炎发病率低,主要病因是鼻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结论儿童眶蜂窝织炎多见于5岁以下者,经验用药应覆盖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较大脓肿及时切开引流有助于避免严重并发症。
耿竹馨朱亮胡冰胡惠丽郭欣陈天明董方刘钢
关键词:眶蜂窝织炎儿童葡萄球菌链球菌
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及感染科收治住院的70例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儿中,61例(89.7%)好转出院,中位年龄3.5岁,0~5岁50例(71.4%);重症肺炎29例,轻症41例;3例死亡;19例(27.1%)有基础疾病。64例(91.4%)冬春季住院。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64例(91.4%)]和咳嗽[65例(92.9%)],体温多在39.1~41.0℃。肺部听诊以湿啰音(30例,58.8%)和喘鸣音(8例,15.7%)为主。流感病毒肺炎肺外并发症多见,心肌损害19例,肝功能损害11例,中毒性脑病4例,电解质紊乱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噬血细胞综合征各2例,感染性休克1例。肺部影像学双侧病变40例(57.1%),以下叶病变为主(39例),主要表现为斑片影、间实质病变、磨玻璃影和胸腔积液。单一甲型流感病毒肺炎47例(67.1%),混合感染23例(32.9%)。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发生重症肺炎的比例(68.4%)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儿(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0,P=0.005);重症病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的比例(54.3%)显著高于轻症病例(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29)。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肺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以高热为主,肺外并发症多见;大部分患儿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阴影或间实质浸润,以双肺、下叶病变为主;存在基础疾病的儿童更易患重症流感病毒肺炎;CRP升高与重症流感病毒肺炎具有相关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仍有死亡病例。
吴喜蓉刘钢钱素云殷菊秦强刘军冯雪莉贺建新郭琰谢正德徐保平
关键词:流感病毒肺炎社区获得性感染儿童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