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越成
- 作品数:63 被引量:286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的变化及FT3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155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及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3个亚组。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共67例。测定各组血清FT3、rT3和CRP等。结果 ACS组FT(33.92±0.72)pmol/L低于对照组(4.59±0.65)p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STEMI组FT(33.79±0.62)pmol/L、NSTEMI组FT(33.63±0.70)pmol/L低于UAP组(4.22±0.72)p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与NSTEMI组之间FT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CS组血清rT(31.46±0.73)nmol/L高于对照组(0.76±0.18)nmol/L,NSTEMI组血清rT(33.63±0.70)nmol/L高于UAP组(4.22±0.72)nmol/L和STEMI组(3.79±0.62)nmol/L,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血清rT3与STEMI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CS组血清CRP(8.23±8.63)mg/L高于对照组(3.60±3.87)mg/L,STEMI组血清CRP(10.41±9.80)mg/L高于UAP组(5.46±4.93)mg/L,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TEMI组血清CRP(9.18±10.20)mg/L介于UAP与STEMI组之间,但与两组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ACS患者FT3与CRP低度负相关(r=-0.161,P<0.05)。结论 ACS患者表现为低T3综合征,血清FT3、rT3水平测定对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ACS患者血清CRP升高,反映炎症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FT3与CRP反应有低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 齐欣孙跃民万征杨振文胡越成
-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
- 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钠对预防经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了解两种药物的用药原则.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冠心病并经股动脉行PCI治疗患者398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198)和依诺肝素钠组(n=200).利伐沙班组术后4~6h后开始口服利伐沙班5mg,bid,疗程7d.依诺肝素钠组术后4~6h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4000 IU,qd,疗程7d.监测术前及术后7d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术后7d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同时随访12个月内的DVT发生情况,采用“生存分析”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累积血栓风险概率.结果 (1)术后7d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有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02%,依诺肝素钠组出现12例,发生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存分析”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12个月累积血栓风险概率,依诺肝素钠组(10.69%)高于利伐沙班组(5.58%),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Plt、APPT及D-二聚体含量,手术前及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及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及大伤口血肿,伤口渗血量及止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利伐沙班在经股动脉行PCI治疗后预防DVT的近远期预防效果优于依诺肝素钠,而其安全性与依诺肝素钠相当.
- 彭长生胡越成李曦铭丛洪良
- 关键词:利伐沙班依诺肝素钠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血尿酸水平
- 李作成王一然李曦铭胡越成李建李婷婷金冬霞乃宽丛洪良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鼻内镜手术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鼻内镜手术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ASA Ⅰ~Ⅱ级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R组和H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铵、舒芬太尼,R组于气管导管前段10 cm涂沫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后插管,H组诱导后直接插管;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毕有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麻醉前、拔管前1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1、5 min的SBP、DBP及HR.结果 R组手术时间为(130±24) min、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0.02) min、拔管时间为(6±0.21) min、清醒时间为(5±0.77) min,H组分别为(130±11)、(2±0.06)、(5±0.87)、(5±0.25)min,P均>0.05;拔管后R组发生躁动2例(5%),明显低于H组的6例(15%),P≤0.05.术后随访,两组对拔管过程均有记忆,R组诉不适感4例明显少于H组的15例,P≤0.05.拔管过程中,H组SBP、DBP、HR在拔管前1 min、拔管时、拔管后1 min均较术前及同时点的R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 插管前气管导管表面涂沫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降低鼻内镜手术全麻后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 张晓晓李树华杨会明胡越成
-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鼻内镜手术
-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量及电解质影响比较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比较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量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将149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4组:托拉塞米组(n=32),呋塞米组(n=41),托拉塞米+螺内酯组(n=30),呋塞米+螺内酯组(n=46),用药24小时,统计出入量,测定用药前后血钾和血钠浓度,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尿量及血钠和血钾变化。结果①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24小时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591.34±835.15)ml vs(3 525.22±842.51)ml(P>0.05);②托拉塞米组与呋塞米组对血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0.97)mmol/L vs(2.29±1.05)mmol/L(P>0.05),托拉塞米+螺内酯组利钠作用最强(3.11±1.72)mmol/L,与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排钾作用方面,托拉塞米+螺内酯组最小(0.09±0.05)mmol/L,而呋塞米组最大(0.25±0.32)mmol/L(P<0.01),托拉塞米组排钾小于呋塞米组(0.12±0.06)mmol/L(P<0.01)。结论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利尿、排钠作用相近,而托拉塞米排钾作用明显弱于呋塞米,两者交替使用,有助于增加疗效,减少利尿剂抵抗的发生。
- 胡越成张晓晓万征孙跃民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呋塞米
- 右美托咪定对不同组织系统离子通道的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右美托咪定是选择性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抗焦虑等药理作用,同时对呼吸影响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的镇静及止痛。右美托咪定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低血压、心动过缓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但具体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另外,右美托咪定还可对不同组织细胞的多种离子通道产生不同的作用,进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以及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如抑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等。
- 张晓晓马岳胡越成李树华
- 关键词:离子通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心律失常
- CD40及CD40配体在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PCI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再狭窄为其主要并发症,其中金属裸支架置入的再狭窄率〉20%;药物洗脱支架的再狭窄率3%~20%。而复杂病例再狭窄率可能高达50%。PCI后再狭窄形成机制,涉及炎性免疫反应、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内膜增殖、血管重构等方面。近年研究表明,PCI术后再狭窄与CD40/CD40配体(CD40L)呈正相关,提示CD40/CD40I。系统可能在PCI术后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
- 金冬霞胡越成丛洪良
- 关键词:CD40配体冠状动脉再狭窄细胞凋亡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左心室重构(LVRM)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AMI住院患者112例,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69例(开通组)、未开通43例(未开通组)。入院时检测心肌损伤指标[CK、CK-MB、肌钙蛋白I(cTnI)],入院第7天超声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测定入院时、AMI后24 h、入院第7天血浆BNP(记为BNP1、BNP2、BNP3);术后随访2 a,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血清CK、CK-MB、cTnI、TG、LDL-C比较,P均>0.05;入院后第7天,开通组较未开通组LVEF升高(P<0.05);两组BN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NP2明显高于BNP1、BNP3(P均<0.05),未开通组BNP2、BNP3较开通组明显升高(P均<0.01)。AMI患者3个时点血浆BNP与LVEDVI、CK、CK-MB、cTnI均呈正相关(P均<0.01),与LVEF呈负相关(P均<0.01)。开通组2 a内发生MACE 10例,未开通组16例,P<0.01;BNP2预测AMI急诊PCI患者2 a内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P<0.05;其分界值为332 ng/L时,预测MACE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73.3%。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血浆BNP水平升高,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IRA开通情况;AMI后24 h血浆BNP水平可预测患者MACE,有助于更早了解LVRM情况,以阻止或减缓AMI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 张茹艳赵茹宋衍秋胡越成丛洪良
- 关键词:B型钠尿肽心肌酶心血管不良事件
- 冠状动脉造影优维显过敏一例报告被引量:2
- 2009年
-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1岁。主因心前区不适2个月,于2009年8月7日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疑不稳定心绞痛。第3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既往无过敏史,术前用泛影葡胺行碘过敏试验阴性。造影结果示右冠轻度狭窄,前降支及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病变。
- 胡越成丛洪良
- 关键词:造影剂冠状血管造影术过敏反应
-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择期PCI术后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 李曦铭丛洪良马洪俊李建张迎怡胡越成李作成金冬霞肖建勇赵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