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迎怡

作品数:29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动脉
  • 14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肌
  • 10篇血管
  • 6篇动脉介入治疗
  • 6篇介入
  • 6篇介入治疗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细胞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心病
  • 4篇心肌梗死
  • 4篇造影
  • 4篇术后
  • 4篇他汀

机构

  • 28篇天津市胸科医...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作者

  • 29篇张迎怡
  • 21篇丛洪良
  • 11篇胡越成
  • 7篇赵茹
  • 7篇李曦铭
  • 6篇李作成
  • 5篇刘寅
  • 5篇肖健勇
  • 4篇赵炳让
  • 4篇张敬霞
  • 3篇郑君毅
  • 3篇张蕊
  • 3篇周津
  • 3篇李玉茜
  • 3篇裴诚民
  • 2篇关欣
  • 2篇高静
  • 2篇毛用敏
  • 2篇肖建勇
  • 2篇郭绪昆

传媒

  • 6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第二届中国老...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心力衰竭...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2007年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微颗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颗粒(PMPs)影响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释放的可能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RL-1730,配制不同干预浓度的PMPs与HUVECs共培养不同时间,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内皮细胞VEGF、VEGFⅡ型受体Flt/KD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VEGFmRNA的表达水平在0mg/L组高于PMPs10、30、50、100mg/L干预组(均P<0.05),VEGFⅡ型受体Flt/KDRmRNA表达水平在0mg/L组低于PMPs10、30、50、100mg/L(均P<0.05)。ERKmRNA表达水平在PMPs50mg/L组高于0mg/L组(P=0.004),PI3KmRNA表达水平在PMPs100mg/L组高于0mg/L组(P=0.004)。(2)50mg/LPMPs干预细胞,VEGFmRNA的表达水平在0h组高于4h、24h组(P<0.05),KDRmRNA的表达水平在0h组低于4h、24h组(均P<0.05),PI3KmRNA的表达水平在0h组低于24h组(P=0.004)。结论:PMPs可能通过VEGF受体,激活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促进血管和血管发生为基础的生物学效应。
解畅李曦铭贾红丹张迎怡毛用敏崔让庄丛洪良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1-磷脂酰肌醇3-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远期死亡率的关系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老年(≥65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远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1至2013-01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 674例。根据血清GGT水平按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三组:GGT <20 U/L组(n=570),20~36 U/L组(n=549),> 36 U/L组(n=555)。比较三组患者3年随访期内死亡率。结果:随访期内共有146例患者死亡。GGT <20 U/L组、20~36 U/L组和> 36 U/L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3%、8.6%和12.4%(P=0.000);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5%、4.2%和4.5%(P=0.146);非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8%、4.4%和7.9%(P=0.000)。校正混淆因素后,GGT 20~36 U/L组和> 36 U/L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是<20 U/L组的1.719倍(95%CI:1.086~2.721,P=0.021)和2.508倍(95%CI:1.627~3.865,P=0.000)。GGT 20~36 U/L组和> 36 U/L组非心原性死亡风险分别是<20 U/L组的1.587倍(95%CI:0.842~2.991,P=0.153)和2.828倍(95%CI:1.588~5.035,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og GGT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年全因死亡(HR=4.707,95%CI:2.427~9.126,P=0.000)和非心原性死亡(HR=18.901,95%CI:7.730~46.214,P=0.00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CI术前血清GGT水平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全因死亡和非心原性死亡风险增高。
王乐周玉杰丛洪良胡越成张敬霞张迎怡
关键词:Γ-谷氨酰转移酶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术前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对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2010年5—1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101例接受择期PCI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标准联合剂量组24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20 mg及普罗布考500 mg 2次/d;强化联合剂量组38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40 mg及普罗布考500 mg 2次/d,术前2 h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普罗布考500 mg;强化剂量组39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40 mg,术前2 h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所有患者均于用药前和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和心肌坏死标志物(CK、CK-MB和TnI),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用药前及术后24 h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1)强化联合剂量组术后与术前CK-MB的差值小于标准联合剂量组(P<0.05),其术前与术后TnI的差值小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患者术后血脂均较术前减低,但血脂差值在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强化联合剂量组术后MPO较术前减低(P<0.05),PCI术后与术前MPO差值小于另外2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强化联合治疗能够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这种对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不单纯依赖于血脂降低,其可能机制是抑制MPO等炎症反应因子。
张茹艳李健丛洪良李曦铭胡越成张迎怡赵茹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损伤髓过氧化物酶炎症反应
沃氏葡萄球菌致冠状动脉栓塞1例
动脉栓塞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诊断栓塞者约占15-35%,多见于病程后期,约1/3病人以栓塞为首发症状.栓塞发生部位以脑栓塞,最多见,还可见肾栓塞、脾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冠状动脉栓塞报道罕见。本文论述了某...
张迎怡丛洪良裴诚民郭绪昆姜华姜楠徐栋
关键词:动脉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
文献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择期PCI术后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曦铭丛洪良马洪俊李建张迎怡胡越成李作成金冬霞肖建勇赵茹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
2007年
高静刘寅张迎怡李玉茜郑君毅周津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西罗莫司
双腔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长期随访研究
2011年
目的 评价起搏器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长期疗效,探讨临床特异的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方法 连续选取我院37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HOCM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7例随访1年,26例随访2年,10例随访3年.分别于起搏器植入后1年、2年及3年,测试起搏频率、阈值、阻抗、房室延迟、心房和心室起搏百分比,超声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室流出道内径(LVOTd)、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观察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动态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起搏参数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 调整起搏频率60~70次/min,调整房室延迟90~180 ms,以满足95%以上心室起搏,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和起搏阻抗正常范围内,3年内起搏器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起搏前相比,起搏治疗1、2和3年后,IVS及LVOTPG显著下降(P<0.01),LVOTd显著增宽(P<0.01),SAM现象明显改善(P<0.01),但LAD、LVEDd、LVPW、LVEF及PASP起搏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起搏治疗HOCM可长期改善其心脏结构重构.IVS、LVOTd和LVOTPG可以作为长期评价起搏治疗HOCM的敏感和特异的超声指标.
胡越成丛洪良裴诚民李曦铭李作成张迎怡赵茹肖健勇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随访研究
起搏器置入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长期随访1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男,76岁,因活动后胸闷30年,起搏器术后13年来院复查。入院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于入院前30年活动后感胸闷、呼吸困难、乏力、心悸、头晕,无胸背部疼痛,无咳嗽及咯血,休息约30min可缓解,
胡越成丛洪良张迎怡赵茹肖健勇李作成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永久起搏器术后长期随访置入治疗胸背部疼痛入院诊断
<'32>P液体球囊近距离照射对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32p放射性液体球囊血管内近距离照射对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观察其量效关系,初步探讨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采用双侧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术加高脂饲养6周,建立兔双侧髂动...
张迎怡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术后再狭窄平滑肌细胞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估
2004年
目的 :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 ,探讨不同病变支数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并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178例AMI患者 ,分为PCI组105例和静脉溶栓组73例 ,比较其血管再通率、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 (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PCI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成单支、双支、3支病变组。结果 :(1)PCI组与溶栓组比较 ,血管再通率 (99.0 %vs52.1 % ) ,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5.63±1.99)hvs (7.05±3.02)h] ,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0.9%vs8.2% )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0.5 %vs21.9 % ) ,再梗死率 (1.9%vs11.0 % ) ,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住院病死率PCI组低于溶栓组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9 %vs8.2% ,P>0.05)。 (2)PCI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溶栓组[ (59.76±8.56) %vs (55.65±9.51) % ,P<0.01] ;EDD水平显著低于溶栓组[(53.43±5.42)mmvs (56.55±6.89)mm ,P<0.01]。 (3)PCI组中单支血管病变组的LVEF比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组高 (P<0.01或P<0.05) ,而EDD低于后两者 (P<0.01)。结论 :与溶栓比较 ,直接PCI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左室功能 。
高静刘寅张迎怡李玉茜赵炳让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