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煦初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毒素血症
  • 5篇血症
  • 5篇源性
  • 5篇衰竭
  • 5篇内毒
  • 5篇内毒素
  • 5篇内毒素血症
  • 5篇解毒
  • 5篇解毒化瘀
  • 5篇解毒化瘀颗粒
  • 5篇化瘀
  • 5篇肝衰
  • 5篇肝衰竭
  • 5篇肠源性
  • 5篇肠源性内毒素
  • 5篇肠源性内毒素...
  • 3篇IETM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凋亡
  • 2篇肠道

机构

  • 7篇湖南中医药大...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8篇苏煦初
  • 7篇彭杰
  • 7篇陈斌
  • 7篇李武
  • 5篇周为
  • 4篇孙克伟
  • 4篇王杰
  • 4篇徐嘉慰
  • 1篇李萍
  • 1篇谢小兵
  • 1篇朱镇华
  • 1篇王述湘
  • 1篇王轩
  • 1篇朱文芳
  • 1篇徐嘉蔚
  • 1篇何琬
  • 1篇陈锋
  • 1篇杜珊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肝衰竭IETM大鼠TLR4mRNA、TNF-α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其影响
目的:研究TLR4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肝衰竭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采用...
王杰陈斌周为李武苏煦初彭杰徐嘉慰孙克伟
关键词:肝衰竭IETMTNF-Α
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的影响,探索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和对照组4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4h后处死,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于造模后24h、48h、72h各取6只、7只、7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肝功能、内毒素、结肠黏膜上皮咬合蛋白(occludin)及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内毒素、MLCK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occludin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实验组血清ALT/AST、内毒素、MLCK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occludin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增强结肠粘膜上皮紧密连接功能,降低内毒素的吸收是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周为陈斌彭杰李武苏煦初王杰徐嘉慰
关键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TLR4、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索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观察72 h内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和门静脉内毒素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LR4、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NF-κB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改善,TLR4、NF-κB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下调肝脏TLR4、NF-κB表达,降低内毒素水平,是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陈斌王杰彭杰李武苏煦初朱文芳徐嘉慰孙克伟
关键词:IETM
咽喉疼痛伴吞咽困难
2015年
患者男,48岁、主诉“咽喉疼痛1个月加重伴吞咽困难5天”,曾存外院予以消炎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未见好转,于2014年8月24口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门诊检查发现双侧扁桃体肿大,间接鼻咽镜检未见肿物,CT扫描阴性,初步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住院治疗。
李萍陈锋朱镇华谢祁琛王述湘苏煦初谢小兵
关键词:吞咽困难咽喉疼痛扁桃体周围脓肿消炎药物住院治疗扁桃体肿大
基于逍遥散及其拆方研究“肝病实脾法”对肝纤维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通过逍遥散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肠道菌群结构、门静脉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肝病实脾法"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尾静脉注射8周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组予逍遥散中药颗粒剂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予逍遥散去健脾类中药颗粒剂灌胃。观察各组血清转氨酶、肝组织病理学、门静脉内毒素及肠道菌群指纹图谱分析(ERIC-PCR)。满足方差齐性条件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2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amhane's法。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构成发生改变,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升高[(0.421±0.170)EU/ml vs(0.784±0.180)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门静脉内毒素与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736,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ALT、AST、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有所下降[(73.25±10.90)U/L vs(59.84±9.60)U/L,(135.36±31.41)U/L vs(107.43±17.71)U/L,(0.784±0.180)EU/ml vs(0.576±0.220)E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肠道菌群多样性及构成与正常大鼠相似;对照组与模型组、实验组在ALT、AST、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纤维化大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并引起门静脉内毒素的升高,是慢性肝损伤病理过程中"肝病传脾"的发生机制之一。而逍遥散能够改善肝纤维化,部分恢复肠道菌群正常结构,降低内毒素;而去掉健脾药物将减弱逍遥散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说明恢复肠道菌群,降低门静脉内毒素可能是"肝病实脾法"抗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陈斌徐嘉蔚彭杰何琬李武苏煦初孙克伟
关键词:肝硬化逍遥散
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IETM大鼠TLR4 mRNA,TNF-α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杜珊王杰陈斌周为李武苏煦初彭杰周月
关键词: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TOLL样受体4
D-半乳糖胺诱导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最佳剂量选择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以D-半乳糖胺(D-gal)不同剂量腹腔注射诱导建立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符合肝衰竭IETM改变的最佳造模剂量。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gal低、中、高、超剂量组,D-gal低、中、高、超剂量组分别以不同剂量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24h全部处死,观察D-gal各组大鼠在造模后24h、48h死亡率、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肝组织及结肠组织病理等变化。结果:D-gal各组大鼠死亡率、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肝组织及结肠组织损伤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随D-gal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结论:1腹腔注射D-gal可诱导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2D-gal 1.8g/kg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的IETM模型符合肝衰竭IETM相关改变且更易于观察药物对IETM的干预作用。
周为陈斌彭杰李武苏煦初王杰徐嘉慰
关键词:D-半乳糖胺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
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sIgA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血症(ITEM)大鼠肠道sIg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造肝衰竭ITEM模型;正常组大鼠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小时后处死,余两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小时各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大鼠门静脉内毒素水平、肠道sIgA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12小时时肠道sIgA下降,与给药前比较P<0.05;24小时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与给药前比较P<0.01;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实验组大鼠12小时时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4小时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肠道sIgA分泌较模型组增多(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增加肠道sIgA分泌是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改善ITEM机制之一。
王轩陈斌彭杰苏煦初孙克伟李武周为
关键词: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