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素华

作品数:34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帕金森
  • 10篇帕金森病
  • 9篇外科
  • 8篇神经外科
  • 8篇痉挛
  • 6篇电刺激
  • 6篇电刺激术
  • 6篇手术
  • 6篇疗效
  • 6篇脑深部
  • 6篇脑深部电刺激
  • 6篇脑深部电刺激...
  • 5篇电生理
  • 5篇外科手术
  • 5篇脑性
  • 5篇脑性瘫
  • 5篇脑性瘫痪
  • 5篇痉挛性
  • 5篇脊神经
  • 5篇脊神经后根

机构

  • 32篇清华大学玉泉...
  • 6篇清华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34篇苗素华
  • 18篇马羽
  • 12篇周荣凇
  • 11篇王世杰
  • 10篇张玉琪
  • 10篇陈业涛
  • 8篇王云朋
  • 6篇胡欣欣
  • 5篇何乐
  • 5篇左焕琮
  • 5篇陈莹
  • 3篇陈莹
  • 3篇刘海生
  • 3篇赵亚鹏
  • 2篇崔志强
  • 2篇何乐
  • 2篇王东
  • 2篇冯兴中
  • 2篇王凯
  • 2篇周荣淞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华中青年神...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北京医学会神...
  • 1篇第八届北京国...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0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肌电图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在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P(MSA—P)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患者45例,其中PD组20例,MSA-P组25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行sEMG检查,分析静止性和姿势性震颤的震颤频率和震颤肌电活动强度,分析出现姿势性震颤的潜伏期;分析被动活动时同步肌电活动强度,计算2种状态下的均方根(RMS)。结果MSA-P静止性震颤发生率为36.0%,而PD静止性震颤发生率为60.0%;同时MSA-P姿势性震颤发生率为44.0%,PD姿势性震颤发生率为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发生姿势性震颤的潜伏期(9.3±3.2)s明显高于PD(5.3±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静止性震颤频率(6.4±3.6)Hz和姿势性震颤频率(7.3±2.1)Hz分别较PD[4.9±1.2)Hz、(5.3±2.4)Hz]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性震颤及姿势性震颤时,MSA—P屈肌、伸肌的RMS均较PD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活动时,MSA-P的伸肌RMS[(27.9±11.4)μV]明显高于PD[(18.3±6.4)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屈肌RMS[(31.1±13.6)μV]与PD[(29.2±8.9)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G有助于PD与MSA—P的鉴别诊断。
苗素华黄筑忆周荣凇马羽陈莹胡欣欣魏新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患者异常动作提示方法及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帕金森病患者异常动作提示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若患者处于行走状态,获取步态信息;其中,步态信息包括步态模式和/或步态时间间隔;根据所述步态模式和/或步态时间间隔,确定步态是否为异常步态;若为异常步态,则...
马羽周荣凇苗素华杨媛
文献传递
儿童鞍区肿瘤的视觉传导通路DTI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估儿童鞍区肿瘤的视神经受损情况。方法对24例儿童鞍区肿瘤(其中视交叉胶质瘤12例、鞍区颅咽管瘤7例、三脑室畸胎瘤2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斜坡脊索瘤1例)病例进行DTI和DTT检查,计算双侧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显示的视交叉位置形态以及与肿瘤的空间结构关系,24例患儿可分为视交叉破坏组(12例)和视交叉压迫组(12例)。破坏组双侧视神经FA值均明显低于压迫组(P<0.05)。结论 DTI和DTT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儿童鞍区肿瘤与视路神经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其获得的参数FA值可以用来评价视路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罗斌苗素华何乐赵亚鹏徐成伟朱晋张庆辉张玉琪
关键词:颅内肿瘤鞍区肿瘤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一种帕金森病术后程控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帕金森病术后程控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帕金森病术后程控系统,通过采用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器采集帕金森病术后病人的表面肌电信号,为处理器确定引起帕金森病术后病人行走困难的原因提供数据基础,并且采用反馈调...
马羽周荣凇苗素华孙丽颖董晶
丘脑细胞电活动与原发性震颤
[目的]探讨与原发性震颤(ET)相关的丘脑腹外侧核团(Vop和Vim)细胞电活动特点。 [方法]16例原发性震颤患者(男10例,女6例)为研究组,1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男9例,女4例)为对照组,两组...
苗素华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立体定向技术帕金森病
痉挛性斜颈的神经外科治疗
目的 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痉挛性斜颈患者术前和术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探讨改良周围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对35例痉挛性斜颈患者施行改良的周围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14例,选择性周围神...
王世杰苗素华陈业涛王云朋刘海生左焕琮
关键词:痉挛性斜颈周围神经神经外科
经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前后帕金森病中医证素演变规律及与量表评分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经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前后帕金森病(PD)中医证素演变规律及证素与UPDRS-Ⅱ、UPDRS-Ⅲ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纳入80例经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采用PD DBS证候要素量表及UPDRS-Ⅱ、UPDRS-Ⅲ量表采集其术前1周、术后2周信息,采用卡方检验、配对t检验比较DBS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分布频数及UPDRS-Ⅱ、UPDRS-Ⅲ量表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DBS治疗前后中医证素与UPDRS-Ⅱ、UPDRS-Ⅲ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BS治疗前后气虚、血虚、阴虚、痰浊、血瘀、肝风6个证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BS术后患者在药物关期、开期时UPDRS-Ⅱ、UPDRS-Ⅲ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DBS术前药物关期时,UPDRS-Ⅱ评分与内热证呈正相关(r=0.312,P=0.005),UPDRS-Ⅲ评分与内热、肝风证呈正相关(r=0.297,P=0.007;r=0.321,P=0.006);DBS术后药物关期时,UPDRS-Ⅱ评分与阳亢证呈负相关(r=-0.243,P=0.030),与肝风证呈正相关(r=0.230,P=0.040),UPDRS-Ⅲ评分与肾虚、气虚证呈正相关(r=0.262,P=0.019;r=0.290,P=0.009)。结论:DBS治疗前后中医证素演变规律:DBS术后气虚、阴虚、血虚证较术前增加,血瘀、痰浊证显著增加;肝风证明显减轻。DBS治疗可有效改善PD患者运动症状,术后药物关期运动状态可达到术前药物开期运动状态;DBS术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水平、运动功能与中医证素存在相关性,可为DBS术治疗前后中西医协同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谭丽冯兴中马羽马羽吴康王威苗素华苗素华何乐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中医证素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第5腰椎水平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影响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第5腰椎节段水平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影响,为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多节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意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40例行第5腰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未监测组(13例)和监测组(27例)。比较两组患儿第5腰椎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术前肌张力和术后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未监测组左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57±11)%,监测组左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4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监测组右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53±2)%,监测组右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和未监测组术前经表面肌电图测得的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双侧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瘫这类中枢神经损伤引起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有效改善症状,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减少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同时不影响肌张力的改善,因而可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必要的神经损伤。
樊娟王晓东苗素华胡欣欣陈瑶陈莹王济慈王世杰
关键词:脑性瘫痪脊神经根切断术神经电生理监测儿童
DBS术后靶点位置不准的帕金森病患者再次行颅内电极调整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尽管帕金森病DBS手术靶点位置不准确的发生率较高,但再次针对靶点位置不准的患者行颅内电极调整术仍鲜有报道。颅内电极位置不佳导致的临床症状改善不良是手术的主要原因,然而第一次手术靶点位置不准确是否对第二次颅内电极调整手...
马羽周荣凇苗素华张玉琪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神经外科
文献传递
表面肌电图在脑瘫神经外科疗效评定中的研究
苗素华王世杰陈业涛王云朋刘海生左焕琮
关键词:脑瘫表面肌电图神经外科脊神经后根周围神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