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桂贤
- 作品数:49 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大学物理教师的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大学物理是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提升大学物理教师的素质改善教学质量的办法。
- 闫红霞葛桂贤
-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师
- FeB_N(N≤6)团簇的结构与磁性被引量:19
- 2007年
-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在考虑自旋多重度后,预测了FeBN(N≤6)团簇的基态结构.结果表明基态团簇的自旋多重度分别为4,3,2,1,2和1,其中FeB4团簇比较稳定.同时对FeBN(N≤6)基态团簇的磁性做了系统地研究,发现除了FeB5团簇外,FeBN(N≤6)团簇的总磁矩和Fe原子磁矩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而减小.
- 杨致闫玉丽赵文杰雷雪玲葛桂贤罗有华
- 关键词:自旋多重度磁矩
-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Ge_nFe(n=1—8)团簇的基态结构及其磁性被引量:14
- 2007年
- 基于第一性原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GenFe(n=1—8)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能量及频率的计算,得到了GenFe(n=1—8)团簇在不同自旋多重度下的平衡构型及其基态结构.结果表明:GenFe混合团簇的平均结合能明显比相应纯锗团簇的平均结合能有所增大,即掺杂Fe原子可以提高锗团簇的稳定性;纯锗团簇的基态除了Ge2为自旋三重态外其他均为单重态,而混合团簇GenFe(n=1—8)的基态均为自旋三重态;对GenFe(n=1—8)团簇的磁性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发现团簇总磁矩随团簇尺寸增大基本稳定在2μB(只有Ge8Fe的总磁矩2.391μB较明显地偏离了2μB),另外团簇中Fe原子的磁矩在2.5μB左右振荡.
- 赵文杰杨致闫玉丽雷雪玲葛桂贤王清林罗有华
- 关键词:自旋多重度磁矩
- 开放式实验教学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
- 葛桂贤闫红霞
-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
- 物理学家眼中的生命
- 2010年
- 生命的起源与生长方式一直是人类追随的问题,物理学家根据自己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结合严谨的科学论证提出了自己对生命的解释。尼耳斯·玻尔的互补理论,薛定谔的生命量子性,普利高津生命的自组织理论,这些解释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增加了人们研究生命的热情。
- 闫红霞葛桂贤
- 关键词:物理学家生物学生命
- 如何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能动性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针对非物理专业理工科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兴趣低下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解决办法。
- 闫红霞葛桂贤
-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学生能动性物理学史
-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掺杂团簇BenLi(n=1-12)的基态结构和稳定性被引量:6
- 2007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获得了BenLi(n=1-12)掺杂团簇的基态结构,同时计算相应的平均结合能、离解能、能量二阶有限差分和能隙,结合最高分子占据轨道的电子密度分析了掺杂团簇的成键特性,并与单一组元的BeN(N=2-13)团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4和9是团簇的幻数;随着尺寸n的增加,BenLi团簇中Be-Li间的相互作用由类共价键过渡到类离子键。
- 雷雪玲闫玉丽葛桂贤赵文杰杨致王清林罗有华
- 关键词:基态结构密度泛函
- FMBe_n(FM=Fe,Co,Ni;n=1-12)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英文)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FMBen(FM=Fe,Co,Ni;n=1-12)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磁性进行了计算,同时考虑了电子的自旋多重度.结果表明,纯铍团簇的幻数是由电子的壳层模型确定,而FMBen团簇的幻数主要由几何效应来解释;掺杂铁磁性的过渡金属(Fe,Co,Ni)提高了纯团簇的稳定性.二阶能量差分表明FMBen(FM=Fe,Co,Ni)的幻数分别为5,10;5,10;4,10.通过对磁性质的研究发现掺杂不同的过渡金属时,磁矩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规律.
- 葛桂贤罗有华张建玮
- 关键词:磁矩电子性质
- Na_mSi_(7-m)(m≤6)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水平上,对NamSi7-m(m≤6)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4时,团簇的稳定结构倾向于Na原子附着在带负电的Si7-m结构的不同位置上,Na原子成分较多时(m≥4)混合团簇的稳定几何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团簇中Nam的结构与单一的Nam团簇的稳定结构不同;自然电荷布居分析表明,电荷从Na原子转移到Si原子;随着Na原子成分的增加,团簇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且团簇的稳定性也随之减弱;随着m的增加能隙出现振荡,其中Na5Si2的能隙最小,化学活性最强,Na2Si5的能隙最大,化学活性最弱.
- 刘霞赵高峰郭令举王献伟葛桂贤闫玉丽罗有华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 第一性原理计算MgBeN(N=1-7)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及其电子性质
- 本文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MgBeN(N=1-7)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及其电子性质.计算结果表明,MgBeN(N=1—7)团簇紧低能量结构的对称性与单一组分的铍团簇相比有所降低,Mg—Be最近邻...
- 杨致赵文杰葛桂贤雷雪玲闫玉丽王清林罗有华
- 关键词:最低能量结构电子性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