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霞
- 作品数:2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大学物理教师的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大学物理是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提升大学物理教师的素质改善教学质量的办法。
- 闫红霞葛桂贤
-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师
-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2010年
- 本文探讨了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培养方法。
- 葛桂贤闫红霞
- 关键词:物理实验
- 密度泛函理论对AunSc3(n=1-7)团簇结构和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AunSc3(n=1—7)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纯金团簇相比,AunSc3较早出现了立体结构,三角双锥结构的Au2Sc3是AunSc3(n>2)团簇生长的基元;Sc原子的掺杂提高了增强了Aun的稳定性,改变了Aun的化学活性.二阶能量差分表明金原子为偶数的团簇是较稳定的,AunSc3中出现幻数团簇可以用电子壳层模型解释.
- 葛桂贤闫红霞井群张建军
- 关键词:电子性质
- Ge(SiO_2)_n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Ge(SiO_2)_n(n=1~7)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Ge(SiO_2)_n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SiO_2)_n端位O原子以及近邻端住O原子的Si原子上吸附一个Ge原子优化得到;随着锗原子数的增加,增加的锗原子易与原来的锗原子形成锗团簇.掺杂锗原子后团簇的能隙比(SiO_2)_n团簇的能隙小,当多个Ge原子掺杂到(SiO_2)_3团簇时,其能隙随着Ge原子个数的增加出现了振荡,Ge_m(SiO_2)_3的能隙从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光区变化.二阶能量差分、分裂能表明Ge(SiO_2)_2和Ge(SiO_2)_5团簇是稳定的.
- 葛桂贤井群闫红霞杨增强曹海宾张建军
- 关键词:电子性质
-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un和RunAu(n=1-12)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RunAu和Run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电子性质和磁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RunAu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可以通过Au原子代替Run+1团簇中的Ru原子生长而成.除了局域的结构畸变,RunAu和Run+1团簇具有相似的几何结构.二阶能量差分、电离势、亲和势和分裂能表明Ru5,Ru8,Ru5Au,Ru8Au是稳定的团簇,Au的掺杂没有改变Run的相对稳定性.通过电子性质的分析发现,当Au原子掺杂在Run中,团簇的化学活性增加,且团簇的能隙主要由电子的配对效应决定;对于大多数团簇来说,Au原子掺杂提高了RunAu的磁矩.
- 葛桂贤井群曹海宾杨增强唐光辉闫红霞
- 关键词:电子性质
- Ge_nEu(n=1-13)团簇的结构、电子及磁性质被引量:4
- 2010年
-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广义梯度近似下研究了GenEu(n=1-13)团簇的生长模式和磁性.结果表明:对于GenEu(n=1-13)团簇的基态结构而言,没有Eu原子陷入笼中.这和SinEu以及其它过渡金属掺杂半导体团簇的生长模式不同.除GeEu团簇外,GenEu(n=2-13)团簇的磁矩均为7μB.团簇的总磁矩与Eu原子的4f轨道磁矩基本相等.Ge、Eu原子间的电荷转移以及Eu原子的5d、6p和6s间的轨道杂化可以增强Eu原子的局域磁矩,却不能增强团簇总磁矩.
- 井群葛桂贤曹海宾黄旭初刘效勇闫红霞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磁性
- 开放式实验教学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
- 葛桂贤闫红霞
-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
- 物理学家眼中的生命
- 2010年
- 生命的起源与生长方式一直是人类追随的问题,物理学家根据自己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结合严谨的科学论证提出了自己对生命的解释。尼耳斯·玻尔的互补理论,薛定谔的生命量子性,普利高津生命的自组织理论,这些解释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增加了人们研究生命的热情。
- 闫红霞葛桂贤
- 关键词:物理学家生物学生命
- 如何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能动性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针对非物理专业理工科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兴趣低下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解决办法。
- 闫红霞葛桂贤
-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学生能动性物理学史
-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Si_nMn(n=2~14)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英文)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Si_nMn(n=2~14)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n≥10时,Mn原子完全陷入Si原子形成的笼内.二阶能量差分、分裂能和垂直电离势都表明Si_5Mn和Si_(12)Mn是稳定的团簇,且12是团簇的幻数.通过对电子性质的分析发现Si_(12)Mn团簇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布局数分析表明,在Si_5Mn团簇中Mn原子的磁矩(3.923μ_B)是最大的.较多的电荷转移以及Mn原子的4s,3d态和Si原子的3s,4p态的较强杂化是导致Mn原子磁矩减小的原因.当n≥7时,Si_nMn的总磁矩是1μ_B.
- 葛桂贤闫红霞罗有华杨增强
- 关键词:电子性质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