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慧琪

作品数:163 被引量:1,376H指数:2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0篇细胞
  • 19篇软骨
  • 19篇体外
  • 19篇骨细胞
  • 17篇成骨
  • 15篇组织工程化
  • 15篇肌腱
  • 14篇生物学
  • 13篇生物学特性
  • 13篇缺损
  • 13篇成骨细胞
  • 12篇体外培养
  • 12篇干细胞
  • 10篇细胞培养
  • 10篇小肠黏膜
  • 10篇小肠黏膜下层
  • 10篇关节
  • 8篇增殖
  • 8篇生骨
  • 8篇生物衍生骨

机构

  • 10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6篇华西医科大学...
  • 29篇四川大学
  • 14篇华西医科大学
  • 7篇四川省人民医...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成都市第三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遵义医学院
  • 2篇北京德得创业...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62篇解慧琪
  • 112篇杨志明
  • 42篇秦廷武
  • 37篇李秀群
  • 27篇黄富国
  • 22篇罗静聪
  • 20篇邓力
  • 13篇项舟
  • 13篇李胜富
  • 11篇岑石强
  • 10篇王建
  • 7篇魏人前
  • 6篇智伟
  • 6篇陈晓禾
  • 6篇屈艺
  • 5篇王跃
  • 5篇谢艳
  • 5篇林凡
  • 5篇韩平
  • 5篇谭波

传媒

  • 70篇中国修复重建...
  • 8篇生物医学工程...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第六届全国组...
  • 2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11篇2005
  • 8篇2004
  • 8篇2003
  • 16篇2002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适用于内镜修复食管溃疡的可注射水凝胶补片
目的: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案,然而对于其术后出现的多种并发症,如大而深的溃疡导致的穿孔、创面出血、术后疼痛、狭窄等尚无有效的治疗手...
龚梅笪琳萃袁奇娟解慧琪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聚氨酯小肠黏膜下层
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8年6月,采用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14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22~60岁,平均39.3岁。病程5~15年,平均11.2年。痛风石体积2.5 cm×2.7 cm×2.2 cm^5.2 cm×2.9 cm×2.4 cm。X线片显示骨缺损长度2.0~4.6 cm,平均3.4 cm。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6±0.9)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47.5±4.3)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为(79.7±4.7)分。结果术后13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对症处理后愈合。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6个月。X线片示第1跖列骨缺损修复;骨延长时间2~6周,平均3.6周;截骨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1.2周。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无针道感染,后期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4±0.5)分、AOFAS评分为(86.6±4.8)分、SF-36量表评分为(89.1±3.3)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2,P=0.000;t=22.702,P=0.000;t=6.124,P=0.000)。结论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合并骨缺损的方法。
秦博泉吴仕舟解慧琪黄富国张晖
关键词:痛风石骨缺损ILIZAROV技术病灶清除
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支架材料相互作用的基因表达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过程中,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骨相互作用的基因表达。方法用人胚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培养2、4、6、8和10d,分别提取总RNA,经逆转录成cDNA。用荧光及TaqMan探针行实时定量PCR,分别扩增成骨细胞特异转录因子(Cbfa1)、成骨细胞特异基因(Osterix)、型胶原、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整合素α5和β1(Integrinα5andβ1),读取扩增循环数(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单纯培养的成骨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Cbfa1与Osterix变化一致,其中实验组Osterix在2d和8d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型胶原与OC的表达变化一致,实验组除10d时,其余各时间段型胶原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ntgerin的表达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在培养最初的2d,实验组Integrinβ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材料复合后,重要基因可持续正常表达。作为支架材料,生物衍生骨在保持成骨细胞性状、诱导及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方面有明显优越性;它不仅对细胞顺利进入增殖状态无影响,而且为细胞增殖提供广阔而有效的空间。成骨细胞最终可良好分化,充分发挥成骨功能,并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黏附行为贯穿细胞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而并非局限于开始阶段。
祁洁杨志明解慧琪李秀群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成骨细胞生物衍生材料基因表达
组织工程在食管修复重建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食管替代术是很多食管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采用自身组织进行食管替代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而现有的人工食管很难满足食管替代的要求。利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食管的替代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希望。本文就组织工程在食管修复重建外科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谭波解慧琪
关键词:食管
预防食管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狭窄的方法及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食管早期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由于食管早期癌局限在黏膜下层浅层、远处转移率低,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能有效切除病灶,创伤小、并发症少、零死亡率、生活质量高,远期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成为食管早期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陈萌胡兵唐承薇解慧琪谢艳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食管早期癌术后狭窄远处转移率
京尼平交联猪小肠黏膜下层的制备及评价
目的: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修复,但由于SIS主要由胶原蛋白构成,在酸性及酶解环境中易降解,因此限制了其在消化道黏膜修复中的应用.本研...
王昱龚梅陈曦李胜富解慧琪
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移植修复生长板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比较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移植修复生长板缺损作用 ,证明实验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2 4只 6周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3组 ,手术造成右侧胫骨近端生长板内侧 1 / 3~ 1 / 2缺损 ,未作处理的左侧胫骨为正常对照。分别将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植入生长板缺损处 ,手术后第 8周行双下肢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 ,观察胫骨近端发育及生长板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肌肉和骨蜡植入组胫骨发生明显内翻及短缩畸形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生长板缺损部位由大量致密新生骨充填。培养软骨植入组胫骨发育良好 ,明显优于肌肉和骨蜡植入组 (P <0 .0 1 )。移植软骨再生修复生长板缺损 ,恢复其组织结构和生长功能。结论 在 6周龄兔胫骨近端内侧生长板 1 / 3~ 1 / 2缺损移植实验中 ,培养软骨可有效修复生长板缺损和防止胫骨畸形 。
王建杨志明解慧琪秦廷武
关键词:培养软骨肌肉骨蜡生长板
生物衍生肌腱双侧关节突交叉固定动力重建颈椎后柱动态稳定性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于颈椎后柱不稳定进行动态稳定性重建研究鲜有报道。探讨采用冻干处理的生物衍生肌腱动力重建颈椎后柱动态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收集死亡捐献者残肢掌长屈肌腱及掌伸肌腱制备生物衍生肌腱。20个新鲜成年山羊颈椎标本(C1~7),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标本。A组为完整标本组,B组为损伤模型组,C组为后柱钉棒固定组,D组为肌腱动力重建组。B、C、D组通过破坏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制作屈曲分离型损伤模型,C组用侧块螺钉经后路固定,D组用生物衍生肌腱行侧块经关节突交叉固定。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算各组标本C3、C4节段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前屈运动:C组ROM明显小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OM较A、D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伸、侧屈、旋转运动:C组ROM明显小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成年山羊颈椎标本行生物衍生肌腱侧块经关节突交叉固定,能够限制颈椎过度前屈,完全保留后伸运动,不限制侧屈和旋转运动,重建屈曲分离型损伤下颈椎的动态稳定性。
王贝宇刘浩侯伟光解慧琪宋跃明洪瑛石锐马立泰
关键词:生物力学动态稳定性
雪旺细胞复合猪小肠粘膜下层构建神经修复材料的初步研究
:研究猪小肠粘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与雪旺细胞RSC96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复合RSC96细胞,使SIS负载RSC96细胞分泌的胞外基质和神经生长因子. 方法:将RSC...
刘宏银冯喆柏琳侯江龙罗静聪杨志明解慧琪
关键词:雪旺细胞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学研究现状及前景被引量:16
2000年
杨志明解慧琪秦延武项舟黄富国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