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博

作品数:23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血管
  • 7篇机器人
  • 5篇血管介入
  • 5篇介入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3篇脓肿
  • 3篇外科治疗
  • 3篇脑脓肿
  • 2篇单抗
  • 2篇动脉瘤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实验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遥操作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中枢神...

机构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北京医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22篇贾博
  • 12篇张剑宁
  • 11篇卢旺盛
  • 8篇田增民
  • 6篇李志超
  • 6篇王亚明
  • 5篇王洪伟
  • 5篇刘锐
  • 5篇于新
  • 5篇赵虎林
  • 4篇刘达
  • 4篇尹丰
  • 3篇王鹏
  • 3篇杜亚楠
  • 3篇程岗
  • 3篇郑春玲
  • 3篇倪伟刚
  • 3篇王大明
  • 3篇亓树彬
  • 2篇王红

传媒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解剖与临床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海军总医院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介入机器人的血管造影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验证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血管介入机器人主要包括机械推进系统和图像导航系统两部分,采用主辅结构.外科医生处于主站点位置,发送控制指令到处于辅位置的机器人,机器人将指令转化为导管动作.在玻璃模型预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外科医牛通过远程控制血管介入机器人,将导管插入到预定的目标,最后评测导管定位误差及手术时间.结果 玻璃检测血管模型预实验中,在机器人的操纵下,造影导管可以进入一个任意分支血管模型,导管定位误差〈1 mm.在10只成年犬上成功进行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犬的肾动脉与椎动脉造影均顺利进行,无手术并发症,实验平均用时35 min,医生未暴露在射线下.结论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是安全和可行的,可实现导管的医生远程操作,基本上满足血管造影的要求.
田增民卢旺盛王大明刘达张大鹏李志超贾博
关键词:机器人动物实验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1例被引量:5
2011年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人口检出率为4‰~9‰。而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因部位深在,毗邻重要的神经核团、传导束及血管结构,一旦出血往往是致命的,易和其他脑干肿瘤相混淆,保守治疗病死率高,
卢旺盛张剑宁惠瑞贾博罗惠民孙艳杰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桥脑显微外科手术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发颅内动脉瘤和动脉狭窄1例
2011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9岁。因反复头痛头晕伴共济失调3月入院。于2010-02-24出现头痛头晕不适,伴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左侧肢体活动差,以后反复出现头晕不适。无高血压、高血脂及遗传病史,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史。头颅MRI示右侧小脑半球梗塞(图1),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呈进行性好转。2010-03-22行头颅MRI示陈旧性小脑梗塞灶;行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椎动脉入颅段动脉瘤(图2),大小约5mmx2mm,同时见右侧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起始段明显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有狭窄,未行处理。
卢旺盛贾博李志超郑春玲伍琳周伟刘晓晗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狭窄
招飞体检6382名正常视力男青年隐斜视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正常视力男青年隐斜视状况,探讨招飞体检隐斜视度数标准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环形视力表测定6 382名男青年视力正常,角膜映光法检查无显斜视。采用STEVEN旋转棱镜作6 m距离水平及垂直隐斜视检查。结果正位眼606人占9.50%,各种隐斜视5 776人占90.50%;其中单纯内隐斜视最多,其次是单纯外隐斜视、内隐斜视合并上隐斜视及外隐斜视合并上隐斜视,单纯上隐斜视最少。在6 382人中,隐斜视超标者306人,占总人数的4.79%;其中,单纯内隐斜视最多,其次是单纯外隐斜视和单纯上隐斜视,而内隐斜视合并上隐斜视或外隐斜视合并上隐斜同时超标者较少。结论在正常视力男青年中,隐斜视高达90.50%,隐斜视超标者占总人数的4.79%。调查结果可以为招飞工作及制定眼科隐斜视标准提供参考。
刘静高原曹利群王静胡晓东贾博秦力维
关键词:隐斜视
BMP4对胶质瘤干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对脑肿瘤干细胞(BTSC)体内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神经球培养法分离胶质母细胞瘤(GBM)来源的BTSCs,给予外源BMP4刺激后,集落形成实验(CFU)观察BTSCs克隆形成能力、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BTSCs的增殖能力变化;并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制备裸鼠脑内BTSCs移植瘤模型,检测BMP4对BTSCs在裸鼠颅内成瘤性影响。结果外源BMP4刺激可以明显抑制BTSCs的克隆形成能力,并明显减低BTSCs的体外增殖能力。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BMP4的预刺激,可以使BTSCs在移植入裸鼠颅内4 w后,无明显肿瘤生长迹象,仅见沿针道走行的移植细胞。结论外源BMP4对BTSCs的体内、外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特性可被用于GBM的生物靶向治疗。
尹丰张剑宁赵思源贾博李志超王淑为刘爽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脑肿瘤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4
磁共振波谱成像引导立体定向脑内病变活检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图像在脑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对126例临床诊断困难的颅内疑难病例进行脑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术,其中男性72例,女性54例;年龄10-82岁,平均年龄45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行MRI引导无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MRI组)62例,MRI+MRS引导无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MRS组)64例。手术运用MRI图像和三维MRS图像来进行定位,同时应用无框国产CAS—R.2型机器人来进行操作。结果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无手术相关性死亡与感染。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脑肿瘤106例,炎性疾病6例,多发硬化和瘤样脱髓鞘病4例,神经变性疾病3例,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7例,总阳性诊断率为94.4%。其中MRS组脑内病变活检术的阳性率达98.4%(63/64),MRI组的阳性率达90.3%(5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47)。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3.2%;分别为脑出血并发失语、癫痫、皮下血肿、消化道出血各1例,治疗后均好转。结论MRS引导立体定向脑内病变活检术,较MRI引导方法有更高的阳性率,对脑内疑难病例治疗方案的确定有一定帮助。
卢旺盛郑奎红邱峰贾博倪伟刚杨春兰田增民王亚明李志超孙艳杰张剑宁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立体定位技术活组织检查
医用机器人在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医用机器人应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技术可行性.方法 将自主研发的医用机器人应用于玻璃血管模型和狗血管介入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顺利,系统运动无故障,动物实验无手术并发症,手术用时50 min.结论 本医用机器人可基本满足脑血管造影要求,为进一步开展颅内血管介入手术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田增民徐武夷卢旺盛刘达王大明贾博李志超张大鹏
关键词:机器人血管外科手术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前瞻性治疗研究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寻找安全有效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治疗方法。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年龄75岁以下的PCNSL病例38例,给予甲氨蝶呤+替莫唑胺方案治疗,使用或不使用利妥昔单...
程岗王亚明董超张雷鸣于新尹丰赵明明赵虎林方丹东王鹏李海龙郭志峰李庆岗王洪伟贾博刘锐张剑宁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甲氨蝶呤替莫唑胺利妥昔单抗
遥操作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实验研究
机器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已经引入外科手术,但在血管介入治疗领域机器人的研究进展缓慢。   目的:通过体外预实验及动物实验,检验血管介入机器人在血管造影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方法:采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海军总医院...
贾博
关键词:介入机器人遥操作动物实验
文献传递
Solitaire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Solitaire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所有患者术中支架均顺利到位,放置满意,术中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9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一例死亡,无再出血及栓塞等症状。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评定远期生活质量,患者恢复良好率或轻残率为87.5%(7/8)。术后1a复查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载瘤动脉及毗邻的血管均保持通畅,无支架或弹簧圈移位发生;7例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患者动脉瘤残留或复发。影像学治愈率87.5%(7/8)。结论:血管内Solitaire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卢旺盛贾博常洪波倪伟刚田增民郑春玲刘晓晗钱玲玲张剑宁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弹簧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