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亚元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前列腺
  • 2篇上尿路
  • 2篇上皮
  • 2篇尿管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改变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差异
  • 1篇性别因素
  • 1篇性激素
  • 1篇移行细胞
  • 1篇移行细胞癌
  • 1篇阴茎
  • 1篇阴茎勃起
  • 1篇阴茎勃起功能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赵亚元
  • 5篇金杰
  • 3篇何群
  • 3篇虞巍
  • 2篇张骞
  • 2篇郭辉
  • 1篇张莲
  • 1篇沈棋
  • 1篇刘武江
  • 1篇郝金瑞
  • 1篇张国喜
  • 1篇杨新宇
  • 1篇王旭昌
  • 1篇白文俊
  • 1篇盖钧伟
  • 1篇赵强
  • 1篇郑兰斌
  • 1篇何志嵩
  • 1篇王晓峰
  • 1篇孙晓伟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肠间质瘤误诊为脐尿管癌一例报告
2012年
患者,男,53岁。2011年8月4日因下腹部坠胀15d入院。主诉尿色加深呈浓茶色,无腹痛、腹泻、便血。查体:腹中线脐下方可触及质韧肿块,有轻压痛,边界欠清,活动性差。尿、便常规及膀胱镜检查均未见异常。
赵强赵亚元何群张骞金杰
关键词:脐尿管癌小肠间质瘤误诊膀胱镜检查下腹部便常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前列腺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T)在人类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的表达和对前列腺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法检测PPAR7在RWPE-1细胞的表达。细胞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细胞采用PPAR7激动剂罗格列酮处理,分别检测2组细胞中凋亡执行酶Caspase3/7的活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ax表达,采用阳离子染料JC-1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α=0.05。结果PPARγ在人类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核周。实验组Caspase 3/7活性[(10636±1032)RLU]明显高于对照组[(5936±620)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Bax表达显著增加,对照组累计吸光度(A)值为6017±563,实验组为8250±6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粒体膜电位检查发现,对照组呈黄绿色荧光,实验组呈绿色荧光,表明实验组线粒体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改变。结论PPAR7激动剂能够诱导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这一过程涉及Bax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提示PPAR7可能通过调控前列腺细胞的凋亡过程参与BPH发病。
郑兰斌赵亚元虞巍郭辉金杰
关键词:细胞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罗格列酮
睾酮影响兔阴茎勃起功能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睾酮对兔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等分成对照组(C组)、去势组(Ox组)、睾酮替代治疗组(OxT组)。依据替代治疗的睾酮剂量不同,OxT组再等分为OxTa组、OxTb组、OxTc组3个亚组。在第2周、4周、8周测定血清睾酮浓度(STL)、海绵体内压(ICP)和颈动脉血压(SAP)。结果第2周、4周、8周,Ox组STL分别降至C组的17%、14%和13%;ICP(Ox组/C组)分别为(59.3±3.1)/(92.5±4.6)mmHg、(55.7±3.4)/(91.7±3.8)mmHg和(53.6±2.8)/(92.3±4.4)mmHg。睾酮替代治疗8周后,OxTa组、OxTb组和OxTc组ICP分别为(57.6±3.4)mmHg、(73.9±2.9)mmHg和(90.2±4.8)mmHg。Ox组、OxTa组和OxTb与C组之间的ICP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OxTc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CP基线值及S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L降低,可以引起ICP峰值下降,补充睾酮,ICP可以恢复正常。因此,我们推测睾酮是影响阴茎勃起功能的重要因素。
张国喜邓世洲白文俊王晓峰杜左萍田龙赵亚元
关键词:睾酮阴茎勃起
不同性激素状态致去势小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改变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性激素状态下去势小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将40只成年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去势对照组(C组),去势雄激素组(T组),去势雌激素组(E组)和去势雌雄比例组(R组)。处理4周后,测量血中雌、雄激素含量;观察各组小鼠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组织学变化;结果和正常组比较,去势后给予不同性激素处理,前列腺指数均有所增加,其中以去势雌雄合剂组最为明显。病理结果显示去势雄激素组前列腺上皮增生明显,间质增生不明显;去势雌激素组前列腺间质肌层增生明显,和正常前列腺比较,上皮成份明显减少;去势雌雄合剂组腺上皮和间质均明显增生,腺体和血管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不同性激素状态下前列腺增生的成份和程度有所不同。其中,雄激素使前列腺上皮增生明显,间质增生不明显;雌激素使前列腺间质肌层增生明显,上皮成份明显减少;雄激素和雌激素共同作用使腺上皮和间质均明显增生,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田健刘武江张莲赵亚元虞巍金杰
关键词:性激素前列腺增生模型前列腺指数
前列腺穿刺活检对根治术后尖部病理结果的预测价值
2012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尖部病理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穿刺并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标本147对,采用四格表法比较穿刺时及根治术后前列腺尖部病理结果;结果穿刺时尖部阳性者共79例,根治术后尖部阳性者共31例,其中切缘阳性9例,占穿刺尖部阳性者11.3%。穿刺时及根治术后尖部均阳性22例,灵敏度70.9%,穿刺时及根治术后尖部均阴性59例,特异度50.8%,穿刺尖部结果和术后病理一致99对,一致率55.1%,穿刺尖部阴性但术后尖部阳性仅9对,假阴性率29.0%,穿刺尖部阳性但术后尖部阴性的57对,假阳性率49.1%;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尖部阳性率高并不能预示根治术后尖部切缘阳性率高,加强术前风险评估、术中合理处理前列腺尖部、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尖部切缘阳性率。
王旭昌盖钧伟郭辉赵亚元何群金杰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附597例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对597例(男性253例、女性344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7岁(20~94岁)。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肿瘤体积更小(P=0.017),局部进展的比例较低(P<0.001),淋巴结转移比例较低(P=0.022),而在年龄构成、肿瘤数目和分级上,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UUTUC患者多为女性,且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肿瘤局部进展的风险相对较低,表明其可能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
虞巍赵亚元沈棋杨新宇何群宋毅金杰
关键词:输尿管肿瘤病理学性别因素
影像学检查诊断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比较及临床意义(附234例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肿瘤的检出情况,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MSCTU)在输尿管肿瘤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手术病理诊断的上尿路移行上皮癌患者234例,其中肾盂癌82例、输尿管癌152例,多数患者行泌尿系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造影及MSCTU。各项检查的阳性率和符合诊断率的比较采用多重卡方检验。结果:行B超检查者215例,发现异常152例,检查阳性率70.7%,明确诊断58例,符合诊断率为27.0%;行IVU检查者193例,发现异常132例,检查阳性率68.4%,明确诊断65例,符合诊断率33.7%;行逆行造影者132例,发现异常115例,检查阳性率87.1%,明确诊断93例,符合诊断率70.5%;行MSCTU检查者226例,发现异常220例,检查阳性率97.3%,明确诊断214例,符合诊断率94.7%。逆行造影对输尿管肿瘤的符合诊断率显著优于B超和IVU检查(P<0.001),MSCTU的符合诊断率显著优于逆行造影(P<0.001)。结论:血尿患者行B超检查后怀疑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宜首先考虑行MSCTU检查,以缩短诊断时间并减轻患者痛苦。
张骞王秉东王杰平赵亚元孙晓伟郝金瑞何志嵩
关键词:移行细胞泌尿道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