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军

作品数:19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肾病
  • 5篇肾脏
  • 5篇醛固酮
  • 4篇肾小球
  • 4篇IGA肾病
  • 4篇病患
  • 3篇原发性肾小球...
  • 3篇肾小球疾病
  • 3篇肾脏疾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肾脏
  • 3篇干预
  • 3篇干预研究
  • 2篇单核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血症
  • 2篇肾病患者
  • 2篇肾损
  • 2篇肾损害

机构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高新区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邹军
  • 13篇蒋更如
  • 5篇林芙君
  • 4篇吴萍
  • 3篇边帆
  • 3篇朱淳
  • 3篇朱汉威
  • 2篇姚瑶
  • 2篇张翀
  • 1篇张丹
  • 1篇张丹
  • 1篇陈舜杰
  • 1篇于霞
  • 1篇刘爽
  • 1篇吴斌
  • 1篇谢玉贤
  • 1篇朱逸
  • 1篇黄海东
  • 1篇杜学亮
  • 1篇管雯斌

传媒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家庭用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07年浙...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3肾小球肾炎一例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身高180cm,体重65kg。主诉“双下肢水肿1周余”,于2013年7月1日收入院。患者在入院前1周余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水肿,压之凹陷。遂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就诊。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1.5g/L,红细胞5~8/高倍镜视野;24h尿蛋白总量467mg,尿蛋白电泳呈肾小球型。
邹军姚瑶张丹林芙君蒋更如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双下肢水肿C3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电泳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Ald水平比较
2006年
目的:比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高血压肾病所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随疾病进展血清醛固酮(A ld)水平变化的异同。方法:此两种病因导致不同程度慢性肾功能不全而未开始肾替代治疗的CKD患者共95例,依据病因分成两组,比较这两组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清A ld浓度以及电解质水平;PRA、AngⅡ和A ld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结果:高血压肾病所致CKD患者血清A ld水平显著高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CKD患者(P<0.01),经肌酐清除率(Ccr)修正后高血压肾病所致CKD患者血清A ld水平仍显著高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CKD患者(P<0.05)。结论:在肾功能可比较的情况下,高血压肾病所致CKD患者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CKD患者血清A ld水平更容易升高。
邹军杜学亮吴斌蒋更如
关键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脏疾病醛固酮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醛固酮变化及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时血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CKD 下降
邹军蒋更如朱汉威
文献传递
尿IL-17水平检测对评估IgA肾病病情和治疗疗效的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尿白细胞介素-17(IL-17)检测对评估IgA肾病(IgAN)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9例原发性IgAN患者治疗前后的尿IL-17水平,分析患者治疗前尿IL-17水平与临床指标、牛津病理分型[系膜细胞增生(M)、内皮细胞增生(E)、节段硬化或黏连(S)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治疗前后尿IL-17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IgAN患者治疗前尿IL-17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并且与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水平和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根据牛津病理分型,E1组患者的尿IL-17水平显著高于E0组,T1组和T2组患者的尿IL-17水平分别显著高于T0组,M0组与M1组、S0组与S1组、T1组与T2组的尿IL-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在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显效组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治疗无效组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下降;ACEI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后的尿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结论:尿IL-17水平在评估IgAN患者的病情和疗效预判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
林芙君蒋更如邹军边帆姚瑶
关键词:IGA肾病白细胞介素-17生物学标记
单用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效果是否不劣于TAC联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并对其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该研究为一项预试验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就诊并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高风险IM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TAC单药组仅接受TAC治疗[起始剂量0.050~0.075 mg/(kg·d),维持血药谷浓度5~10 ng/mL],TAC联合GC组(TAC+GC组)接受TAC (同TAC单药组)联合泼尼松[起始剂量0.5 mg/(kg·d),8~12周后逐渐减量直至停用]治疗。收集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于访视时观察、记录患者的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治疗24周时的蛋白尿总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次要终点包括疗效指标(治疗24周时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及不良反应(血糖升高、血栓、感染)的发生率。采用非劣效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蛋白尿总缓解率,非劣效界值设定为-1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患者在治疗24周时的疗效指标相对于基线水平的变化百分比的组间差异。结果·共纳入36例IMN患者,TAC单药组、TAC+GC组各18例,且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TAC单药组失访1例,TAC+GC组失访3例。最终,共36例患者纳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32例纳入符合方案分析集(per protocol set,PPS),36例纳入安全集。非劣效检验的结果显示,未观察到TAC单药治疗效果不劣于TAC联合GC治疗,2组患者蛋白尿总缓解率的风险差为0 (95%CI-31.9~31.9,P=0.269),下限低于非劣效性界值-10%。在FAS、PPS中,治疗24周时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治疗24周时的患者�
胡宁宁张丹邹军张翀林芙君蒋更如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疗效安全性
IgA肾病患者TANK结合激酶1基因多态性与临床和病理表型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TANK结合激酶1(TBK1)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脏科收治的经肾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134例(IgA肾病组)和同期进行健康普查的健康志愿者140名(健康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筛选TBK1基因21个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对筛选到的SNP位点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BK1第8外显子c.1137T>A存在基因多态性,健康对照组TT、AT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7%、45.7%、13.6%,IgA肾病组分别为47.8%、42.5%、29.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804,P=0.406);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T和A频率分别为63.6%、236.4%,IgA肾病组分别为69.0%、3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824,P=0.177)。IgA肾病组中,与AT基因型和TT基因型比较,AA基因型的收缩压(P=0.015)、24h尿蛋白定量(P=0.041)和血尿酸水平(P=0.006)均显著升高,IgA/C3比值(P=0.014)和Cockcorft-Gault方程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P=0.048)显著降低。3种基因型间牛津病理分类系膜细胞增生积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336,P=0.042),其中AA基因型>50%肾小球出现系膜细胞增生的比例最高(M1为92.3%),AT基因型的比例最低(M1为54.5%)。结论 TBK1基因c.1137T>A与lgA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显著相关,提示TBK1在IgA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于霞吴萍林芙君邹军刘爽朱逸蒋更如
关键词:IGA肾病多态性单核苷酸
肾病患可以打疫苗吗
2022年
2021年底以来,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新冠病毒流行株,使得国内外多地先后出现疫情的反复和流行。上海整个城市也在四五月份经历了与奥密克戎艰难的斗争后,才逐渐迎来好转。为避免疫情的反复,上海瑞金医院的陈赛娟院士、张欣欣教授和华山医院的张文宏教授联合在2022年5月的《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撰文呼吁加快老年人和脆弱人群疫苗接种。为体现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首要的是为老年人和脆弱人群建立免疫屏障,也就是接种有效的疫苗。
邹军
关键词:疫苗接种免疫屏障流行株人民至上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血清炎症趋化因子的水平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Ig 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和炎症因子IL-6的水平,探讨TLR4在IgAN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在本科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IgAN的60例患者(排除继发性和遗传性IgAN)根据蛋白尿程度进行分组,分为轻度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1.0 g),中度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1.0~3.0 g)和重度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3.0 g)。另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仪和Realtime-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和炎症因子IL-6的水平。结果 IgAN组患者PBMC中TLR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MCP-1和IL-6的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5)。PBMC中TLR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随着蛋白尿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直线相关分析提示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5),而与GFR呈负相关(r=-0.735,P〈0.05)。MCP-1和IL-6的水平与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46、0.821,P〈0.05)。结论 IgAN患者PBMC中存在TLR4的表达水平上调,与蛋白尿程度和肾功能水平密切相关。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和炎症因子IL-6的水平也随着PBMC中TLR4的表达水平升高而升高。TLR4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介导了Ig A肾病中的炎症损伤。
龙泉朱淳邹军刘秀英蒋更如
关键词:IGA肾病TOLL样受体4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白介素-6固有免疫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醛固酮变化及干预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探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拮抗剂(AT1RA)干预后血Ald水平的变化。方法将7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不同分为3组,第1组Ccr≥60ml/min;第2组30ml/min≤Ccr〈60ml/min;第3组15ml/min〈Ccr〈30ml/min。比较3组血Ald水平,并分析其与Ccr的相关性。16例肾功能减退者洗脱4周后随机给予ACEI(10mg/d)或AT1RA(50mg/d)干预3个月;再次洗脱4周并交叉药物继续干预3个月;观察干预前、后血Ald的变化。结果第3组血Ald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第2组血Ald也显著高于第1组,Ald水平与Ccr呈负相关;两种药物干预3个月后,血Ald水平均无明显下降(P〉0.05),两种干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肾功能下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Ald逐渐升高;使用ACH、AT1RA3个月均不能有效降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Ald水平。
邹军蒋更如朱汉威黄海东杜学亮
关键词:醛固酮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伴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一例报道
目的 病史介绍:男性,58岁,汉族.主诉:“双下肢浮肿8天,发现蛋白尿,肌酐升高4天.”患者于入院前8天上呼吸道感染后开始出现双下肢浮肿,尿色偏深,尿中有泡沫,排尿次数减少,约3次/天.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肾功能提示:肌酐...
邹军
关键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