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长宁

作品数:27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动脉
  • 9篇老年
  • 6篇血管
  • 5篇血压
  • 5篇颈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血压波动
  • 4篇缺血
  • 4篇细胞
  • 4篇慢病毒
  • 4篇慢病毒介导
  • 4篇介导
  • 4篇老年人
  • 4篇基因
  • 4篇基因过表达
  • 4篇过表达
  • 4篇斑块
  • 4篇病毒介导
  • 3篇动脉斑块
  • 3篇多能干细胞

机构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作者

  • 27篇郝长宁
  • 11篇段俊丽
  • 10篇石一沁
  • 9篇张岚
  • 6篇顾祎
  • 6篇韩丽
  • 5篇黄震浩
  • 5篇黄婧娟
  • 4篇叶猛
  • 4篇黄晓钟
  • 4篇潘志红
  • 4篇严泽振
  • 4篇张雪
  • 4篇陈佳全
  • 3篇刘蓓菁
  • 3篇方根强
  • 3篇陶蕊
  • 3篇薛冠华
  • 3篇陈燕惠
  • 3篇李瑞琳

传媒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较两种测量方法获得的血压波动对老年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血压波动测定方法测定的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456名患有动脉硬化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颈动脉斑块组(n=1012)和无颈动脉斑块组(n=444),分别采用经典的标准差方法(SD法)和个体血压波动测定方法(个体法)分别测定每位患者的血压波动,回顾性分析这两种方法测定的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结果:SD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24 h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白天SBPV、夜间SBPV以及24 h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5);而白天和夜间D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体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24 h SBPV、白天SBPV、24 h DBPV以及白天DBPV水平较无颈动脉斑块组均明显升高(P<0.05);夜间SBPV和夜间D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颈动脉斑块组SBPV值出现次数,SD法测定SBPV最多的是10-15 mmHg(n=541),其次是大于15 mmHg(n=399);个体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SBPV值出现次数最多的是0-8 mmHg(n=490),其次是8-10 mmHg(n=350)。结论:在老年男性动脉硬化相关疾病患者中,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两种方法均可测定血压波动,但以个体血压波动测定方法更加敏感。
徐蓉黄婧娟李瑞琳荣棣君郝长宁石一沁段俊丽
关键词:血压波动颈动脉斑块老年男性血压水平
基于自相关模式的动态心电图RR间期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在动态心电图分析过程中,确定RR间期,对于分析心电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临床上,实际检测的记录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很多的干扰,由于这些干扰信息的存在,使得准确定位RR间期变得非常困难。本课题拟在干扰情况下,提取心电表达的最大信息,达到准确定位RR间期的目的。方法:本研究运用自相关模式数据处理方法有效地提升了主峰、次峰强度间的差别,从而为更好地判断RR间期以及埋藏在噪音之中的QRS波信息提供了可能的方法。结果:我们用了自相关模式数据处理的方法获得了以下信息:(1)对于干扰小的心电信息,主峰与次峰间的强度比值由2.7倍提升到7.7倍。(2)对于干扰大的心电信息,即那些主峰已经被现有Holter处理软件及医生人工判断都认为不可以使用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主峰强度明显小于次峰强度(主峰/次峰<1),经过我们的方法处理后,可以使主峰强度与次峰强度之比提升到1.5(主峰/次峰>1.5),从而使得RR间期可以进行清晰分辨。结论:在心电信息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它的RR间期很难判断,运用本研究使用的自相关模式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提升动态心电图中主峰与次峰的强度比值,提高人工判断RR间期的准确性。所以,基于自相关模式的动态心电图RR间期数据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钱明理李逸明陈燕惠黄婧娟郝长宁石一沁段俊丽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数据分析RR间期自相关
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杨浦区中心医院及杨浦区1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的老年人为对象,选取年龄≥60岁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2358人,记录入选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史,血压、心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病史。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根据脉压将入选者分为脉压〈60mmHg组和≥60mmHg组。分析2组脉压与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清除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关系。结果脉压≥60mmHg组与脉压〈60mmHg组比较,血糖[(6.3±2.6)mmol/L与(5.6±1.7)mmol/L]、总胆固醇[(4.8±1.2)mmol/L与(4.3±1.3)mmol/L]、甘油三酯[(1.9±1.1)mmol/L与(1.5±1.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1.2)mmol/L与(2.5±1.1)mmol/L]、尿酸[(291.4±133.6)μmol/L与(246.8±131.2)μmol/L]均明显升高(P均〈0.01)。脉压≥60mmHg组与脉压〈60mmHg组比较,冠心病(17.8%与10.8%)、缺血性脑卒中(31.7%与26.0%)、慢性肾脏病(16.9%与12.4%)、糖尿病(23.8%与17.6%)患病率均明显升高(P均〈0.01)。Logostie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与血糖、体重指数、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切相关(B分别为0.103、0.093、0.097、0.089、0.076、-0.057,P均〈0.05)。结论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的老年人,脉压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促进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沈琪薛冰郝长宁丁东新石一沁高兴旺
关键词:脉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靶器官损害
慢病毒介导Yes相关蛋白基因过表达促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张雪郝长宁严泽振陈佳全吴圣俊曾庆坛阚科佳张岚
慢性髂静脉阻塞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叶猛黄晓钟薛冠华陈佳俭郝长宁张岚
运用双向内膜下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
叶猛黄晓钟郝长宁张皓张岚
血压要素组合对预测脑梗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正>背景在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靶器官损伤与收缩压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与舒张压水平的高低成反比。但到目前为止,收缩压和舒张压对靶器官损伤的研究仅局限于定性分析上;同时也发现:不恰当地降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黄婧娟郝长宁石一沁李皓雲段俊丽
关键词:脑梗死
文献传递
慢病毒介导Yes相关蛋白基因过表达促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增殖
2017年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Yes相关蛋白(YAP)过表达促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miPSC-EC)增殖的机制。方法诱导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miPSC)为内皮细胞(EC),慢病毒介导质粒pPGK-2Flag-YAP转染miPSC-EC,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株miPSC-EC/YAP。Western blot验证YAP是否成功转染miPSC-EC,并检测转染YAP后miPSC-EC内人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等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YAP对miPSC-EC增殖的影响。结果miPSC诱导分化所得细胞形态符合EC特征,几乎都表达EC标志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YAP的miPSC-EC中YAP高表达(未转染细胞YAP几乎不表达),miPSC-EC/YAP组较未转染组PTEN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0.635±0.017比0.879±0.034, P=0.023),p-Akt/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0.450±0.025比0.073±0.018, P=0.007)。同步化之后24、48、72 h,miPSC-EC/YAP组吸光度(A)值较未转染组显著增加(0.113±0.004比0.077±0.004,P=0.000;0.368±0.010比0.199±0.006,P=0.000;0.716±0.004比0.418±0.018,P=0.000)。结论成功诱导miPSC为EC,建立过表达YAP的细胞株miPSC-EC/YAP。过表达YAP抑制PTEN的表达,提高Akt磷酸化。YAP可能通过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miPSC-EC的增殖。
张雪郝长宁严泽振陈佳全吴圣俊曾庆坛阚科佳张岚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内皮细胞
老年男性动脉硬化血压波动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血压波动对老年男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 1527例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年龄>65岁)男性患者,所有患者监测动态血压,根据有无脑梗死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脑梗死组(607例)和非脑梗死组(920例),用数学平滑曲线方法先将每一个体24 h血压数据进行分析,再描绘出一条适合个体血压变化趋势的曲线,计算实际血压值与该趋势曲线相应位置所形成差值的标准差即为血压波动值,然后比较2组血压波动的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中24 h的收缩压波动值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8.4±2.2)与(8.0±2.0)mm Hg,t=-2.909,P<0.01];其中自昼收缩压血压波动明显升高[(8.2±2.2)与(7.8±2.1)mm Hg,t=-2.969,P<0.01];而夜间收缩压波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3.9)与(8.7±3.7)mm Hg,P>0.05];各阶段舒张期血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舒张压波动值(5.5±3.8)与(5.5±1.5)mm Hg,P>0.05;白昼舒张压波动值(5.4±1.5)与(5.3±1.4)mm Hg,P>0.05;夜间舒张压波动值(6.1±2.7)与(6.1±2.6)mm Hg,P>0.05].结论 在老年男性动脉硬化相关疾病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与白昼收缩压的波动密切相关,而与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无关.
方根强顾祎郝长宁韩丽黄震浩石一沁张琳琳黄燕超段俊丽
关键词:老年人血压血压波动脑梗死
慢病毒介导的miPSC-EC YAP基因过表达及稳定感染细胞系的建立
张雪郝长宁曾庆坛阚科佳陈佳全吴圣俊严泽振张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