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冰

作品数:55 被引量:398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23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5篇珠母贝
  • 15篇马氏珠母贝
  • 13篇红树
  • 12篇红树林
  • 8篇养殖
  • 5篇种群
  • 4篇生态
  • 3篇短链氯化石蜡
  • 3篇对虾
  • 3篇中华乌塘鳢
  • 3篇塘鳢
  • 3篇外套膜
  • 3篇乌塘鳢
  • 3篇胁迫
  • 3篇贝类
  • 3篇RAPD分析
  • 2篇地理种群
  • 2篇地埋管道
  • 2篇星虫
  • 2篇芽孢

机构

  • 28篇广西科学院
  • 23篇广西海洋研究...
  • 16篇广西大学
  • 5篇海南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重庆文理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北部湾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北海市水产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2篇阎冰
  • 15篇王爱民
  • 13篇杨明柳
  • 12篇叶力
  • 10篇吴斌
  • 8篇兰国宝
  • 7篇潘红平
  • 6篇周浩郎
  • 6篇苏琼
  • 5篇邢永泽
  • 4篇廖思明
  • 4篇范航清
  • 4篇高霆炜
  • 3篇蒋承建
  • 3篇武波
  • 3篇刘文爱
  • 3篇农莹
  • 3篇孙仁杰
  • 2篇彭银辉
  • 2篇申佩弘

传媒

  • 18篇广西科学
  • 7篇广西科学院学...
  • 3篇海洋学报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中国水产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海洋科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部湾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海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非常关键。本研究从中国亚热带北部湾典型海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采集沉积物样品,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手段,完成了沉积物样品16S rDNA基因的扩增子的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不同时空条件下红树林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管在干季还是湿季,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最丰富的类别。此外,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一共占据总丰度的80%左右。干季时期的微生物α多样性显著高于湿季,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显示干、湿两季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干季时期的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湿季,而古菌则相反。不同时空期(干季和湿季)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揭示亚热带海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赵华显阎冰徐悦莫淑名聂世清欧倩武波蒋承建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
基于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的中国沿海相手蟹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相手蟹科的诸多种类因其形态极其相似成为方蟹总科分类中疑问较多的一个类群。通过对中国沿海相手蟹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4种相手蟹COI和16SrRNA基因序列之间差异分别为5.7%~14.5%和1.5%~12.1%,均达到了种间差异水平。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14种相手蟹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但分属于拟相手蟹属和近相手蟹属的4种拟相手蟹和3种近相手蟹,没有分别形成2个独立的支系,而是混合聚成一大支系。而属于螳臂相手蟹属的无齿螳臂相手蟹则首先与属于中相手蟹属的中华中相手蟹聚成一支,再与红螯螳臂相手蟹聚为一大支,表现出与形态分类的不一致。错综复杂的分子系统关系预示着相手蟹类为多系起源,也表明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乃至于属间关系尚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厘定。
徐岩潘红平阎冰高霆炜吴斌杨明柳
关键词:线粒体DNACOI基因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
虾塘还林及其海洋农牧化构想被引量:10
2017年
根据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退化情况和海水虾塘养殖业严重衰败问题,对我国退塘还林的潜在规模及其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虾塘红树林湿地生态农场"建设思路和3种生态养殖模式。理论推算表明,生态改造后虾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1.2~2.0倍;氮(N)和磷(P)的年环境负荷量分别减少28.51%~56.39%和25.63%~88.13%。此外,虾塘生态改造还将显著美化滨海湿地景观,为耐盐功能性植物开发利用和滨海休闲业发展奠定基础。"虾塘红树林湿地生态农场"兼顾了生态与生计同时所面临的问题,并可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促进退塘还林和蓝碳经济发展。最后,讨论了技术、农户积极性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范航清阎冰吴斌兰国宝周浩郎谭凡民王欣戴培建
关键词:生态改造
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感染多毛类寄生病的分析被引量:12
2003年
选用我国马氏珠母贝 3个地理种群 ,北海野生种群 (BW ) ,大亚湾野生种群 (DW)和三亚野生种群 (SW)作为亲本 ,通过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产生了 3个子一代群体 (BB1 、DD1 、SS1 )和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产生了 3个子一代群体 (BD1 、BS1 、DS1 )。比较分析 6个子一代群体感染多毛类寄生病的情况表明 ,马氏珠母贝是多毛类寄生虫的易感贝类 ,多毛类寄生虫基本上是凿贝才女虫 ;子一代的感染率在 66 7%~ 75 5 %之间 ,雌、雄贝之间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双壳同时感染多毛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大于仅单壳(左壳或右壳)感染的感染率(P <0 0 5) ,在同一个群体内 ,感染多毛类寄生病与未感染多毛类寄生病贝的形态性状指标 (壳长、壳宽、总体重和壳重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说明多毛类寄生病并未影响马氏珠母贝的生长。多毛类寄生病的主要危害是导致马氏珠母贝的大量死亡。杂交子一代群体DS1 和BD1 的多毛类寄生病率与自繁群体BB1 相比 ,分别降低了 8 4%和8 8% (P <0 0 5) ,表明种群间杂交一代初步提高了马氏珠母贝抗多毛类寄生虫病的能力。
王爱民阎冰叶力兰国宝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子一代
马氏珠母贝大亚湾和三亚野生种群内自繁及种群间杂交一代的RAPD分析被引量:25
2003年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广东大亚湾野生种群内繁殖一代DD1群体和海南三亚野生种群内繁殖一代SS1、两野生种群间杂交一代DS1群体各1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8个含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其中11个随机引物可产生稳定和可重复的多态扩增结果,共检测出86个位点,其中DD1群体有74个基因位点,其中56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75.68%;SS1群体79个基因位点,其中57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是72.15%;DS1群体有72个基因位点,其中64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88.89%。用修正的Shannon表型多态性指数量化3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DD1、SS1和DS1 3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分别为0.2280,0.2115和0.2456。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能够增加子代的遗传多态性。
王爱民丁小雷邓凤姣叶力阎冰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RAPD
六溴环十二烷胁迫下红树蚬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筛选出不同浓度六溴环十二烷(HBCD)胁迫下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最适内参基因,用以准确校准目的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开展分子毒理研究和开发分子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监测候选内参18S核糖体RNA(18S rRNA)、β-肌动蛋白(β-actin)、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α-微管蛋白(α-tubulin)等管家基因,在红树蚬各组织受不同浓度(0μg/L、0.86μg/L、8.6μg/L)六溴环十二烷(HBCD)胁迫后的表达量,利用qRT-PCR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等分析软件对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筛选出适合荧光定量PCR的最佳内参基因。【结果】受不同浓度HBCD胁迫后,鳃及肝胰中各管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排序整体为β-actin=α-tubulin>GAPDH>18S rRNA。【结论】可单独或共同使用两个内参基因(β-actin、α-tubulin)校准荧光定量结果。
车志群孙仁杰刘文爱廖思明阎冰
关键词:六溴环十二烷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
细胞松弛素B诱导马氏珠母贝四倍体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为了解在珍珠贝多倍体诱导中四倍体形成的机制 ,用醋酸地衣红染色技术研究抑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受精卵第一极体排放后的染色体行为。试验用贝为人工养殖贝 ,贝龄为 2~ 3龄。试验用水为沙滤海水 ,海水比重 1.0 18~ 1.0 2 0 ,p H值 8.10~ 8.30。2 6℃~ 2 8℃下人工授精 ,授精前用 6× 10 - 6氨水处理卵子10 m in~ 15 min。处理组用 0 .5 mg/ L 细胞松弛素 B(CB)处理受精卵 15 min;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受精卵。受精后每隔 3m in取样观察 ,直至受精后 6 0 min。观察结果表明 ,在第 2次减数分裂期间 ,染色体分离有 4种主要类型 ,即“随机三极分离” (2 8.1% )、“不混合三极分离” (7.6 % )、“联合双极分离” (19.3% )和“离散双极分离” (13.6 % ) ,余下的 31.5 %因染色体混乱或难以确定而无法分类 ,但似乎是以上 4种分离的变体。在受精后33m in~ 42 min,在联合双极、三极和离散双极分离的细胞中分别形成 2 ,3和 4个原核。将各种分离类型所出现的频率与产生的三倍体 (33% )和四倍体 (2 2 % )比较 ,表明导致四倍体形成的是“离散双极分离”;“不混合三极分离”也可能导致四倍体的形成 ;导致三倍体形成的是“联合双极分离”;导致非整倍体形成的是“随机三极分离”
兰国宝谢若痴阎冰叶力陈文广王爱民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受精卵染色体分离四倍体
基于形态和16S rRNA基因的拟相手蟹分类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拟相手蟹属因其形态极其相似成为相手蟹科分类中最有疑问的一个属。通过对中国沿海近亲拟相手蟹Parasesarma affine、斑点拟相手蟹P.pictum、三栉拟相手蟹P.tripectinis、P.ungulatum及褶痕拟相手蟹P.plicatum5种拟相手蟹的形态对比发现,可从它们的螯足形状(包括螯足掌节背面的梳状栉,可动指背面突起数目)及雄性第一腹肢形状对其进行区分。对其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5种拟相手蟹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9%~9.3%,达到了种间差异水平;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近亲拟相手蟹与褶痕拟相手蟹汇聚成一支,随后与P.ungulatum聚在一起,斑点拟相手蟹与三栉拟相手蟹汇聚成独立支系。形态和分子证据均支持5种拟相手蟹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
杨明柳徐敬明吴斌阎冰
关键词:RRNA基因
一种生物脱硫的阿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工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脱硫的阿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一种生物脱硫的阿氏芽孢杆菌,其分类命名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aryabhattai)NM1‑A2,于2021年8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
蒋承建王力桑艺萌莫淑名阎冰陆钊梅黄坤梅李燕梅李全文蓝珊莫雪艳蔡杏华孙会杰卜孺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初探被引量:19
1995年
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宜于马氏珠母贝外套组织培养的平衡盐溶液(改进的MMBSS)、基本培养基;确立了防止污染的组织净化方法,并筛选出一种能促进细胞生长的贴壁物质(SM)。其主要培养方法为:用合抗生素的改进MMBSS(青霉素2000U/ml,链霉素2500U/ml)洗涤10次,再用不含抗生素的改进MMBSS清洗5次,将组织切成3mm×3mm的小块,贴于含0.5%SM的培养瓶底,加入改进的贝培养基,在20℃,pH6.8条件下培养。经这种条件和方法培养的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4小时细胞开始游离,3天游离出来的细胞铺满瓶底,4天细胞分泌珍珠质.培养7天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出现,细胞培养能持续数十天。
王爱民苏琼阎冰陈晓汉刘汀
关键词:外套膜贝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