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骨髓
  • 8篇多发
  • 8篇多发性
  • 8篇多发性骨髓瘤
  • 8篇骨髓瘤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瘤
  • 4篇疗效
  • 4篇疗效观察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骨髓增生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2篇预后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机构

  • 12篇北京世纪坛医...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哈佛医学院

作者

  • 19篇陈建新
  • 12篇吴学宾
  • 10篇周越
  • 10篇王轩
  • 9篇李佳
  • 6篇康勋
  • 5篇李文斌
  • 5篇于阳
  • 3篇李珊
  • 3篇李岩
  • 2篇吴垠
  • 2篇石蕊
  • 2篇包芳
  • 2篇陈静
  • 2篇李利红
  • 2篇张红梅
  • 2篇陈世伦
  • 2篇陈文明
  • 2篇包芳
  • 1篇陈炜

传媒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M-26和DDP联合化疗对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治疗体会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采用替尼泊甙(teniposide,VM-26)和顺铂(cisplatin,DDP)治疗复发恶性胶质瘤,探讨其治疗效果并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从2012年5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脑胶质瘤科收治的,已经过STUPP方案[术后放疗加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及之后6个疗程规范TMZ辅助化疗,经头颅MRI和/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共30例,均给予VM-26联合DDP化疗。探讨其治疗效果并评价其不良反应。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级Ⅲ级:有效率为9.1%,生存期为43个月。WHO分级Ⅳ级:有效率为5.3%,生存期为16个月。总有效率6.67%,总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 VM-26联合DDP对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是有一定的疗效,可以选用此方案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李岩石蕊陈建新李珊康勋陈静赵凯红李文斌
关键词:替尼泊甙顺铂
尿多酸肽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贫血改善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尿多酸肽(CDA-2)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贫血改善疗效。方法:确诊为低/中危-Ⅰ的MDS患者12例,接受连续2~4疗程以CDA-2为主的治疗后,观察总疗效、贫血改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中,6例贫血改善,其中显效4例(33.3%),有效2例(16.7%),总有效率50.0%,平均起效时间30.1 d;不良反应包括轻度恶心6例(50.0%),轻度水肿4例(33.3%)。结论:以CDA-2为主的治疗对改善低/中危-ⅠMDS患者的贫血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轻。
陈建新王轩于阳周越包芳李佳吴学宾
关键词:尿多酸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
酞胺哌啶酮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本文回顾分析酞胺哌啶酮(Thal)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维持治疗效果。病例数来自我院2000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MM患者;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8(33-86)岁;按Durie-Salmon分期:Ⅰ期2...
陈建新王轩周越李佳吴学宾
关键词:酞胺哌啶酮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回顾分析沙利度胺(Thal)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维持治疗效果。方法:45例初发MM患者采用VAD,DVD,MP等方案化疗,缓解者采用Thal维持治疗,评估疗效、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45例MM患者经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19例,有效率66.6%,30例有效者Thal治疗平均生存期(OS)和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8.7和15.6月;CR维持者OS和PFS分别为52.5和22.1月,均比PR维持者明显延长。Thal维持<65岁,前6月累积剂量≥30 g患者的OS、PFS和累积剂量显著增加,但平均最小维持剂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出现末梢神经炎28例(93.3%),便秘11例(36.7%),心动过缓8例(26.7%),疲乏6例(20%),双下肢水肿5例(16.7%),皮疹2例(6.7%)。结论:Thal单药维持可延长缓解后MM者的OS和PFS,对CR者效果较好,Thal不良反应较重。
陈建新王轩周越李佳吴学宾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
酞胺哌啶酮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酞胺哌啶酮(商品名:反应停)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2例难治复发性MM患者口服酞胺哌啶酮350-400 mg/d,环磷酰胺50 mg/d,地塞米松40 mg/d(第1个月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第2个月第1-4天,第9-12天;以后每月服第1-4天)。观察有效率、效应发挥时间、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进步1例,无效6例,有效率50.0%;效应时间为2-6个月,平均3.5个月;生存时间为8-34个月。不良反应多能耐受,末梢神经炎发生率100%(12/12),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50.0%(6/12),便秘为66.7%(8/12),肺栓塞8.3%(1/12),粒细胞减少16.7%(2/12),感染16.7%(2/12)。结论:酞胺哌啶酮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复发性MM有效,安全,平台期时间长,不良反应较轻。
陈建新周越王轩李佳吴学宾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性酞胺哌啶酮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双膦酸盐引起颌骨坏死二例被引量:3
2008年
例1,男,63岁。2004年2月因胸痛2个月余,骨穿检查示浆细胞占0.230,IgD2400g/L,24h尿轻链λ34770mg/24h,血肌酐212.3μmol/L,X线检查示双侧肋骨、颅骨、胸腰椎多发性溶骨性改变,确诊多发性骨髓瘤IgDⅢ期B组。确诊后即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每次90mg,每月1次,给药2次后减量为每月60mg,直到2005年6月出现左上颌骨坏死后停用。
李利红吴学宾陈文明陈建新吴垠陈世伦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颌骨坏死双膦酸盐帕米膦酸二钠X线检查
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对鼠骨代谢的生物学效应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实验条件下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CsA)在骨代谢过程中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克隆的生物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环胞素A与鼠骨髓细胞共同培养,诱导产生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克隆。分别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查破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查CFU-F克隆和Von’Kassol染色检查CFU-OB克隆;光镜下计数破骨细胞数、CFU-F和CFU-OB成骨细胞克隆数。结果实验条件下环胞素A可诱导鼠破骨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F=16.496,P<0.001),且破骨细胞的数量与环胞素A剂量呈线性正相关(r=0.579,P<0.05);成骨细胞克隆CFU-F和CFU-OB的数量变化与环胞素A无相关性(F=1.380,F=0.305,P>0.05)。结论环胞素A在实验条件下可诱导鼠破骨细胞数量的增加,但对成骨细胞克隆无显著影响,环胞素A对骨代谢的生物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破骨细胞系统从而导致生物体发生骨质疏松。
吴学宾陈建新周越王轩李佳
关键词:环胞素A破骨细胞成骨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回顾分析51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筛选MM危险因素,探索早期诊断指标。方法比较MM组与疾病对照组患者血常规、血清白蛋白(Alb)、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血钙、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测定值。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M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odd ratio,OR)。应用多因素回归Stepwise法将有统计学意义的MM危险因素分别与MM患者免疫球蛋白测定值、骨髓浆细胞百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M患者Hb、PLT、Alb、Cr、血清β2-MG与疾病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b、血清β2-MG是对MM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OR分别为0.967,1.234。对这2项指标进一步分层,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随着Hb减低,OR值由4.329升至17.588。同样随着β2-MG水平升高,OR值相应升高分别为5.143、12.800、21.333。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MM患者Hb、血清β2-MG水平分别与免疫球蛋白定量、骨髓浆细胞百分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患者贫血程度、血清β2-MG为罹患MM危险因素,并且这2项指标对MM临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李佳周越王轩陈建新包芳于阳吴学宾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神经胶质瘤脑膜 脊髓播散转移15例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15例发生脑膜脊髓播散转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脑胶质瘤科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15例发生脑膜脊髓播散转移的脑胶质瘤患者,其中WHOⅡ级5例,Ⅲ级6例,Ⅳ级4例;原发于脑干1例,原发于脊髓2例,原发于幕上12例。15例患者中行活检术1例,近全切除4例,完全切除10例。结果:患者出现的症状包括:腰背疼痛、浅感觉异常、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二便失禁、癫痫发作等。出现脑膜脊髓播散的中位时间为10(1.5~80)个月。发生脑膜脊髓播散后患者接受的治疗手段包括:全身化疗,全脊柱放疗,椎管内鞘注化疗,靶向治疗。1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0(9~83)个月,自发生脑膜、脊髓播散至死亡的中位生存期为6(2~48)个月。结论:恶性神经胶质瘤患者发生脑膜脊髓播散转移后生存期短,预后不佳,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放疗、化疗及鞘内注射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可使某些患者生存获益。
李珊陈建新李岩康庄康勋张红梅李文斌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软脑膜脊髓
髓母细胞瘤多处转移1例并文献回顾
2015年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髓母细胞瘤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行肿瘤切除及化疗后出现转移。结果术后明确诊断为髓母细胞瘤转移骨和淋巴结,采取环磷酰胺联合依托泊苷化疗方案,随访14个月,病情稳定。结论髓母细胞瘤多发转移较少见,了解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危险度分层可判断预后并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
沙娅.玛哈提李岩李珊陈静陈建新康勋石蕊李文斌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肿瘤转移化学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