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菌株及其菌剂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菌株及其菌剂的制备方法,该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D-2菌株CGMCC1019。该菌株的菌剂的制备方法为采用三级发酵工艺,其接种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NCD...
- 马平李社增陈新华鹿秀云何月秋高胜国
- 文献传递
- 棉铃疫病试验方法的探讨
- 1995年
- 棉铃疫病试验方法的探讨张绪振,刘增志,李社增,张树琴,赖惠玉,马平,陈新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棉花烂铃的病原菌有的棉区以棉铃疫菌为主,有的以红腐菌、红粉菌为主。对其药剂防治有的年度有效,有的年度无效,或有人做的药效相当高...
- 张绪振刘增志李社增张树琴赖惠玉马平陈新华
- 关键词:棉花烂铃疫病病原菌
- 棉花烂铃问题的探讨被引量:3
- 1989年
- 统一制定调查方案,在河北省棉区的较大范围内,连续调查3年,初步查明了烂铃的发生情况和造成的损失。 1986年在河北省45个县225块棉田;1987年在18个县,50块棉田;1988年在16个县37块棉田;3年合计在8个植棉地区,50个县,79个县次,312块棉田进行各项调查,结果如下:
- 张绪振马平皮富树杜嘉贞顾维宽路银贵陈新华蔡强
- 关键词:棉花烂铃
- 相对病情指数表示棉花品种黄萎病抗病性的统计学解释
- 年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病性鉴定资料分析表明,同一个品种的黄萎病病情指数年度间差异变化较大。8年的鉴定资料统计结果表明,中棉所12的病情指数年度间变异系数为37.4℅,冀棉11的变异系数为33.3℅,方差分析表明它们的病情指...
- 李社增马平刘增志陈新华H.C.Huang
- 关键词:黄萎病大丽轮枝菌抗病性统计学棉花品种
- 利用棉花体内非致病镰刀菌防治棉花黄萎病被引量:31
- 2001年
- 从棉花铃内部分离到两株镰刀菌 VL- 1和 VL - 2。平板对峙法表明 ,VL - 1和 VL - 2生长速度快 ,通过空间竞争和营养竞争有效地抑制黄萎菌的生长 ;并且能够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产生。温室生测结果表明 ,VL- 1和 VL- 2对棉花黄萎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 87.9%和6 6 .4%。安全性测试证明 ,这两株镰刀菌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不造成棉花的伤害 ,是非致病性镰刀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 ,在棉田第一次黄萎病发病高峰时 ,VL- 1和 VL- 2对黄萎病的防效较理想 ,分别为 5 1 .5 %和 45 .4%。
- 马平李社增H.C.Huang唐文华陈新华
- 关键词:非致病性镰刀菌棉花黄萎病
- 相对病情指数划分棉花品种抗病性的统计学基础被引量:36
- 2003年
- 对多年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病性鉴定资料分析表明,同一个品种的黄萎病病情指数年度间差异变化较大。8年的鉴定资料统计结果表明,中棉所12的病情指数年度间变异系数为37.4%,冀棉11为33.3%,方差分析表明它们的病情指数年度间变异极显著。对1992—1997年中棉所12的病情指数进行概率统计,其总体平均数的估计值为62.0,95%置信区间为[58.4,65.6];99%置信区间为[57.2,66.8]。利用本文方法计算的相对病情指数来表示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感病性,与利用病情指数表示方法相比,可以将年度间变异降低60%,发生概率p=0.997。本方法划分的抗病性不同于目前通用的以一个年度田间病情指数划分的品种抗病性,而是概率保证下的抗病性,具有深层的数理统计的意义。
- 李社增马平HUANG H C陈新华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抗病性病情指数统计学选育
- 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被引量:72
- 2001年
- 从棉花根围和根内分离到 17个供试菌株在平板对峙培养中 ,都能极显著抑制VerticilliumdahliaeKleb(简称Vd)的生长 ,其中 15株的抑菌率大于 6 5 % ,最高达 89.6 %。这些菌株的培养滤液也对Vd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供试细菌的防病及棉花出苗安全性所作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13个菌株对棉花出苗表现安全 ;10个菌株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极显著 ,其中 4株 (ICB 18、NCD 2、CS 2 5和CS 2 7)的防治效果达 72 .3%~ 81.4 % ;3株 (C 94、C 2 8和NCD 2 5 )的防治效果达 5 5 .7%~ 6 1.9% ,而且这 7株对棉花出苗都安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在这 7个菌株中 ,菌株NCD 2能够极显著地防治棉花黄萎病 ,防治效果为 78.1% ;另外 4株 (ICB 18、CS 2 5、C 94和C 2 8)能显著降低黄萎病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达 37.1%~ 4 7.3%。
- 李社增马平刘杏忠H.C.Huang陈新华
- 关键词:拮抗菌大丽轮枝菌棉花黄萎病
- 棉籽携带棉铃疫菌及该菌的致死温时被引量:1
- 1995年
- 冬季用显微镜镜检患有疫病的棉铃种籽,能检查到棉铃疫菌的游动孢子囊或卵孢子,重病棉铃种籽所带的卵孢子比轻病棉铃种籽多。疫病占整铃面积1/4以上时,其中的种籽可分离到疫菌;疫病在铃面的面积较小时,在其种籽上未分离到疫菌。将疫病棉铃中的自然带病种籽、健铃种籽与疫菌混合,或土中接种疫菌后播种,都能在铃期表现烂铃,烂铃数比播种健铃种籽多:但8月少雨时,种籽带菌对铃期烂铃影响不明显。疫菌在55℃5分钟即死亡;按此温度用温水浸种应能杀灭种籽所带疫菌。
- 张绪振凌佩兰马平陈新华
- 关键词:棉籽种子带菌
- 枯草芽孢杆菌NCD-2防治黄萎病生物农药的研制、作用机理及产业化
- 马平李社增鹿秀云郭庆港李宝庆贾海民孔令晓安建慧柴彦任成保张建英闫磊陈新华马雯李晓芳张秀美
- 棉花黄萎病是前中国棉花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仍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经济损失巨大,研究棉花黄萎病新的有效防治技术是生产上的迫切需要。多年研究表明,采用生物防治措施控制作物土传病害的危害具有独特的优势。该项目针对作物黄萎病防治这...
- 关键词: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病害防治生物农药生物防治
-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菌株及其菌剂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菌株及其菌剂的制备方法,该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D-2菌株CGMCC1019。该菌株的菌剂的制备方法为采用三级发酵工艺,其接种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NCD...
- 马平李社增陈新华鹿秀云何月秋高胜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