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鲲

作品数:56 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地震
  • 13篇地震动
  • 10篇震源
  • 7篇偏差校正
  • 6篇烈度
  • 5篇地形
  • 5篇地震区
  • 5篇地震区划
  • 5篇地震危险
  • 5篇地震危险性
  • 5篇震区
  • 5篇M
  • 4篇地震动衰减
  • 4篇地震动衰减关...
  • 4篇坡度
  • 4篇潜在震源
  • 4篇潜在震源区
  • 4篇罕遇地震
  • 4篇峰值加速度
  • 3篇地理信息

机构

  • 56篇中国地震局地...
  • 10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牛津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杜伦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 1篇纽卡斯尔大学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56篇陈鲲
  • 32篇高孟潭
  • 19篇俞言祥
  • 9篇亢川川
  • 6篇吕红山
  • 6篇刘爱文
  • 4篇雷建成
  • 4篇陈学良
  • 4篇王永哲
  • 3篇胥广银
  • 3篇冯静
  • 3篇吴建平
  • 3篇李珀任
  • 2篇刘瑞丰
  • 2篇席楠
  • 2篇徐伟进
  • 2篇付长华
  • 2篇李铁飞
  • 2篇张旭
  • 1篇高阿甲

传媒

  • 11篇地震学报
  • 8篇地震地质
  • 7篇中国地震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世界地震译丛
  • 3篇地震科学进展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电信工程技术...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震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第九届全国地...
  • 1篇2014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7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强地震活动地区地震区划重要性及关键技术进展被引量:22
2008年
本文分析了中强地震活动地区的地震灾害特点,指出了加强中强地震活动地区地震区划的重要性,回顾了中强地震活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潜在震源区确定、地震动衰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主要技术环节的方法改进提出了建议。
高孟潭肖和平燕为民俞言祥陈鲲陈学良
关键词:中强地震地震区划地震构造地震活动性
基于MapInfo的地震烈度发生概率计算方法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详细介绍使用MapBasic语言编制,基于离散化后预测单元各震级档的地震发生概率,计算场点地震烈度发生概率的程序。通过交换求和方式,简化了计算程序。以四川省为例,计算四川区域范围内地震烈度年发生概率,结果以网格点(0.1°×0.1°网格)和乡镇形式给出。计算结果直接用于GIS数据库平台的管理,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与GIS的结合打下一定的基础。
陈鲲高孟潭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震发生率
中国大陆地区一般建设工程抗地震倒塌风险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利用ATC-63项目关于一般建设工程抗倒塌能力的不确定性推荐成果,考虑我国地震环境的差异,采用风险积分的方法在不同形状超越概率曲线的基础上耦合了结构倒塌能力的不确定性,获得了中国大陆地区对应于罕遇地震水平(50年超越概率2%)峰值加速度的倒塌概率、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以及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与罕遇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的比值(文中称'风险系数')。研究认为中国大陆地区罕遇地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大致相当于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中国大陆地区风险系数绝大部分集中在0.8~1.2之间,为了满足中国大陆地区一般建设工程具有一致的抗倒塌能力,建议利用风险系数图对罕遇地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我国东南沿海部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其罕遇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对应的50年倒塌概率为2%~5%,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陈鲲高孟潭
关键词:抗倒塌能力地震危险性不确定性
四川泸定M_(S)6.8级地震诱发崩滑灾害快速评估被引量:2
2023年
强震诱发崩滑灾害可严重加剧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对于应急救灾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级地震震前30 m分辨率地形数据结合1∶50万比例尺地质图,采用Newmark累积位移方法开展了泸定地震诱发崩滑灾害快速评估。结果显示:(1)地震诱发崩滑灾害较为严重,崩滑高危险区面积约为45 km2,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大渡河西岸近东西向支沟两岸,其中以燕子沟、磨子沟、海螺沟、飞水沟、湾东河、什月河、田湾河等崩滑危险性较高,对沟内居民及游客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沟内公路受崩滑阻断风险较高,局部河道有被崩滑堵塞风险;(2)泸定县冷碛镇、兴隆镇、磨西镇、得妥乡等4个乡镇及石棉县田湾乡、草科乡、新民乡、先锋乡、蟹螺乡、挖角乡等6个乡镇崩滑危险性较高;(3)震中附近地区大渡河沿线省道S434和S211受崩滑阻断可能性较大;(4)贡嘎雪山一带预测地震崩滑危险性为中等,但需关注冰崩型、岩崩型高位远程灾害(链)风险。通过与震后应急排查、遥感解译等获取的地震Ⅷ度、Ⅸ度区内发生的崩滑分布对比,表明在大渡河西岸各支沟滑坡位移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同震滑坡的宏观分布特征,但在磨西台地边缘、大渡河干流两岸吻合程度欠佳,后续将通过提升岩性和地形等数据质量进行改进。有关成果可为震后重建规划、震后长期灾害效应分析等提供参考,同时深化了地震崩滑快速评估技术方法,地震崩滑快速评估的可靠性。
刘甲美王涛杜建军杜建军黄健航陈鲲阮泉泉冯飞
阿尔卑斯山脉东南部地区震动图的实时生成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在阿尔卑斯山脉东南部地区进行了震动图(ShakeMap)的实时生成研究。ShakeMap软件系统已经在该地区安装,并已经可以与Antelope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稳定的界面,能够从波形数据中提取地面运动的参数,并且在地震发生5min内生成震动图。为了评价台站密度的影响,我们计算了2004年博韦茨地震(斯洛文尼亚西北部)的合成地震图,以及不同网格大小虚拟台站的震动图。结果表明,密集且均匀的台站分布是产生精确震动图的基本条件,目前弗留利中部地区的台站密度已经足够可靠地估计最强烈震动区域范围内的震动程度。使用特定地区的地面运动预测方程和从记录到的地面运动预测宏观地震烈度的经验关系,相关的震动图能够实时或准实时地生成。通过弱震动(2007年克劳特地震)和强震动(1998年博韦茨地震)的观测数据和ShakeMap结果的比较,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L. MorattoG. CostaP. Suhadolc陈鲲刘爱文
关键词:阿尔卑斯山脉强震动地震发生数据采集系统合成地震图
使用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作为地震场地条件替代指标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近年来,从美国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RTM)30弧秒(arcsec)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出一种估计全球地震场地条件或者地下30m的平均剪切波速(VS30)的新方法。在缺少基于地质和岩土的场地条件分布图的地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通过VS30的测量值和地形坡度的相关性,可以把地形坡度作为一个可靠估计VS30的替代指标。在这里,我们来检验使用高分辨率(3弧秒和9弧秒)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是否能够解析出比使用低分辨率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更详细的VS30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并不能全部获得比30弧秒更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然而,在存在这些数据的许多地区,这些数据被用来解译地形坡度的精尺度变化,并最终解译VS30。我们使用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资源观测和科学(EROS)数据中心的国家高程数据集(NED),在美国几个地区研究使用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来估计VS30,这些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湾地区、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及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我们将这些结果与全球范围内都能获取的台湾台北市使用9弧秒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的例子作比较。使用较高分辨率的美国国家高程数据集重新得到更精细尺度的地形坡度变化,这可更好地与地质和地貌特征相关联,特别是在丘陵-盆地之间的过渡带,确保使用30弧秒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是可行的。然而,统计分析表明,与低分辨率地形所得到的VS30测量值相比,测量值很少或者没有得到改善提高。这表明一些地形平滑处理可能会提供更稳定的VS30估计。此外我们发现,在精度高于30弧秒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有遮盖的地区高程变化范围过大,不能解译出可靠的坡度,特别是在较低坡度的沉积盆地。
T. I. AllenD.J. Wald陈鲲刘爱文
关键词:地形数据高分辨率全球地震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坡度
基于三维WebGIS的地震综合信息发布模型研究及应用
<正>面对频发的地震灾害,防震减灾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防震减灾涉及处理复杂多样的海量信息,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多源信息集成强大功能,来满足对其数据处理的需求(屈春燕2002)。尤其...
李珀任吴建平陈鲲
关键词:WEBGIS防震减灾
文献传递
2023年12月2日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6级地震的快速产出参数
2024年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东部海域发生7.6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基于震源模型进行了震动图模拟、同震形变场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巽他地块碰撞的俯冲带板片上,以逆冲机制为主,能量集中在前约40 s内释放,断层破裂最大滑动量达到7 m;震源辐射地震能量的效率偏低,慢度系数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同样矩震级大小的地震相比,震感不强烈;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Ⅸ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27000 km^(2);此次地震引起了显著的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达到0.6 m、垂直向位移达到1.2 m。综合分析可知,此次地震不会产生大规模海啸。
王永哲张旭张喆陈鲲刘瑞丰
关键词:震源参数INSAR
考虑震源破裂过程的青海玉树地震震动图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在缺少实时台站数据的情况下,研究震后地表地震动分布,本文尝试通过对震源做出某些约束,以提高震动图的精度。由于青海玉树地震的发震断层近似直立(倾向83°),震源破裂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呈明显的分区特征,分别考虑了地表破裂的线源发生模型和主震震级分解方法,用考虑了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生成震动图。将两种方法生成的震动图与调查烈度比较。结果表明,基于震源破裂过程对主震震级进行分解,综合考虑各子事件生成震动图的方法,对震后的应急决策和灾情的快速评估是可行的。
陈鲲俞言祥高孟潭吕红山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震源时间函数地表破裂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被引量:7
2015年
综合考虑震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结果、余震分布以及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运用考虑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将收集到的62组强震台站的峰值加速度作为插值使用,估计了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利用地震后获得的强震记录计算了强震台站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得到的估计值之间的系统偏差,校正了缺少台站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得到的估计值,获得了校正后的峰值加速度分布图.结果显示,鲁甸MS6.5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随距离的衰减速度比前人对我国西部衰减统计的结果更快,对数偏差校正的结果更符合本次地震的衰减规律.校正后的峰值加速度大于40cm/s2的区域面积近8 000km2,比未经校正的峰值加速度大于40cm/s2的面积减小了40%左右.
陈鲲俞言祥高孟潭亢川川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