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言祥

作品数:189 被引量:1,22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5篇天文地球
  • 15篇建筑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8篇地震
  • 62篇地震动
  • 23篇反应谱
  • 18篇断层
  • 17篇长周期
  • 15篇烈度
  • 13篇震源
  • 13篇汶川地震
  • 12篇地震动参数
  • 11篇地震烈度
  • 11篇有限断层
  • 11篇宽频
  • 11篇长周期地震动
  • 10篇地震动衰减
  • 10篇地震动衰减关...
  • 9篇震级
  • 9篇振动
  • 9篇M
  • 8篇地震学
  • 7篇地震动模拟

机构

  • 18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新疆维吾尔自...
  • 8篇北京工业大学
  • 7篇四川省地震局
  • 6篇中国水利水电...
  • 4篇广东省地震局
  • 4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防灾技术高等...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189篇俞言祥
  • 40篇高孟潭
  • 25篇汪素云
  • 19篇陈鲲
  • 19篇俞瑞芳
  • 18篇肖亮
  • 14篇潘华
  • 13篇吕红山
  • 11篇李小军
  • 9篇胡聿贤
  • 9篇姜慧
  • 8篇周红
  • 8篇许忠淮
  • 7篇鄢家全
  • 7篇孙吉泽
  • 7篇郝玉芹
  • 6篇高阿甲
  • 6篇张翠然
  • 6篇亢川川
  • 6篇王健

传媒

  • 26篇地震学报
  • 18篇国际地震动态
  • 18篇震灾防御技术
  • 12篇中国地震
  • 10篇地震地质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8篇地震工程与工...
  • 5篇振动与冲击
  • 5篇世界地震译丛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2篇地球与行星物...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7篇2015
  • 11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14篇2010
  • 8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11篇2004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自贡台阵加速度记录的地震动空间变化特性分析
2012年
地震时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至地表,地表各点接收到的地震波是经由不同路径、不同地形地质条件而到达的,因而反映到地表各点的振动必然存在差异。对于平面尺寸较小的建筑物(如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震动空间变化的影响通常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地震动空间变化对于大跨度的空间结构,如长大桥梁、大底盘联体结构、隧道、大坝、渡槽,以及管线、输电塔等生命线工程将产生重要影响。
阿布都瓦里斯俞瑞芳俞言祥
关键词: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工业与民用建筑台阵地形地质条件
利用强震记录校正的芦山7.0级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被引量:11
2013年
运用考虑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综合考虑震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结果及中国西部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估计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加速度分布图。利用地震后获得的强震记录计算了强震台站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之间的系统偏差,进一步修正了峰值加速度分布图。结果显示,由于芦山地震属于高角度逆冲型地震,加大了震区的震动程度,特别是震中附近30km范围内震动程度比校正前的结果更高。
陈鲲俞言祥高孟潭高景春
关键词:偏差校正
利用CDSN宽频带数字记录计算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
<正>目前我国的强震观测记录震级偏小,数量不够,还不足以直接以强震观测记录为基础建立适合于工程场地所在区域的地震动衰减规律,利用数字强震仪记录计算地震动反应谱相对于模拟记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现今的数字强震仪还不多...
俞言祥汪素云
文献传递
考虑场地效应的ShakeMap系统研究被引量:55
2010年
本文主要以地表地质状况与地形(坡度)的相似性为原则,将中国大陆地区分辨率30″的地形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经过坡度计算后,利用坡度与Vs30(地表至地下30m处的平均剪切波速)的相关关系,得到各场点近似的Vs30值,再用Vs30量化地震动的场地放大系数。将由此建立的场地放大系数运用到本文研发的ShakeMap系统中,校正震后理论计算所得到的基岩地震动参数值,从而获得其地表土层上的地震动参数分布。本文还详细介绍了ShakeMap系统的计算流程、计算模型及相关的软件系统等。最后以应用实例表明ShakeMap系统在中国大陆地区是可用的。
陈鲲俞言祥高孟潭
关键词:坡度
应用两步法使用圆模型拟合华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本文将华北地区1991~2008年为止的烈度等震线资料与1990年前的资料进行合并,采用两步法重新拟合了华北地区地震烈度圆衰减关系,适用范围为震级4~8级,距离0~400km.
肖亮俞言祥
关键词:地震学两步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多阻尼比反应谱长周期区段的适用性被引量:2
2007年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反应谱在长周期区段出现了大阻尼比曲线值大于小阻尼比曲线值的反超现象。分析认为,《规范》的多阻尼比反应谱在3.39~6s的长周期区段可能不适用,而用虚拟等值点法修正后所得参数简单且易于使用。反超现象是因计算误差引起,还是因特定的物理背景造成,值得深究。
陈勇俞言祥
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被引量:7
1997年
利用NCDSN上海金山地震台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计算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的基岩地震动反应谱。与1990年2月10日江苏太仓4.9级地震的反应谱进行了比较,发现这次南黄海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成分较为丰富。鉴于这次地震在上海市出现了长周期破坏的事例,指出了研究长周期地震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俞言祥汪素云
关键词:南黄海地震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
台湾西部滨海平原地震面波的长周期反应谱及其与规范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台湾九二一集集地震对台北盆地及滨海平原的高层建筑造成了严重破坏。强震记录显示,该地震及其强余震在台湾西部滨海平原、宜兰平原以及台北盆地产生了明显的后续面波现象,在西部滨海平原现象最明显。这种后续面波周期长(1~7 s左右)、振幅大、持续时间长,具有典型的瑞雷波特征,在速度和位移分量下,占据整个时程的主要部分。滨海平原内台站记录的反应谱比平原外台站宽很多,其放大系数谱在周期1~7 s之间的值明显高于抗震设计规范谱值。台湾耐震设防规范在台北盆地进行了特殊规定,规范谱值和实际记录谱值较为一致。而滨海平原对长周期反应谱的影响比台北盆地更明显,台湾抗震设计规范谱的长周期段对该类沉积平原地区的考虑未够。我国也有许多类似的深厚沉积平原如华北平原,高层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规范谱是否满足要求应引起重视。
叶迎晨俞言祥高孟潭
关键词:长周期地震动高层建筑
强震危险区划关键技术研究
高孟潭谢富仁陈国星徐锡伟俞言祥
1.首次针对基于抗倒塌设计水准地震区划中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大震复发周期评价、大震近场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攻关研究,提出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的技术方法,将构造类比原则发展为构造模型类比原则,提出了不同构造类...
关键词:
关键词:抗倒塌设计安全性评价抗震结构
2022年6月1日芦山MS6.1地震近场地震动特征及与西南地区地震动预测方程的对比分析
2023年
基于芦山MS6.1地震的61组强震动记录,分析近场强震动记录的幅值特征、水平向地震动强度的空间分布;将近场台站加速度反应谱值与NGA-West2和ZYLW22模型的预测中值进行对比;结合实际观测值与ZYLW22模型预测中值的对比、事件内残差的分布,检验此次芦山MS6.1地震是否符合西南构造活跃区主震的地震动衰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近场台站记录的地震动强度均小于中国地震局划定地震烈度相对应的值;(2)空间分布显示断层破裂前方(震中北东向)的反应谱值大于相同距离处的破裂后方,在长周期表现的更为明显.断层破裂前方的水平向SA在短周期大于NGA-West2和ZYLW22模型的预测中值,而断层破裂后方的水平向SA在整个周期范围内与ZYLW22模型的预测中值相差不大,地震动的方向性效应较为显著;(3)ZYLW22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芦山MS6.1地震大多数水平向地震动.构造活跃区和稳定区的地震动衰减速率不同,西南地区应按构造活跃区和稳定区分别进行地震动预测方程研究,并需进一步考虑震源破裂方向性以及盆地效应的影响.
张斌俞言祥荣棉水傅磊谢俊举李小军陈苏张旭马秀敏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