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福明 作品数:63 被引量:183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肝硬化腹水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7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根据凝血以及血小板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凝血正常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凝血功能较差者给予全身麻醉,均行传统疝修补术;研究组均采用局部麻醉,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口服镇痛药物例数、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例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4例(切口感染、腹水渗漏、术区感觉异常、皮下积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4例(切口感染2例,腹水渗漏5例,术区感觉异常2例,皮下积血3例,肺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安全可行,具有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何晓莽 雷福明 黄文生关键词:肝硬化 腹水 无张力疝修补术 麻醉 两种途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比较 2010年 目的通过分析经外周及中心两种途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例,比较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后期并发症情况。方法检索经外周静脉及经中心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文献。回顾经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110例以及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CVC)1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比两组资料的置管成功率、血气胸的发生率、导管堵塞、移位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的发生率;总结这两种方法在可行性、优越性和后期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所有观察项进行分析比较,除血气胸并发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观察项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可达到与CVC相同的效果,但其在预防血气胸这一严重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是更加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雷福明 王爱萍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胆囊部分切除术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体会(附155例报告) 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核心理念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去除导致结石复发的胆囊壁病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胆囊部分切除术就是切除靠近胆囊底部的一部分有严重病变的胆囊壁,保留了大部分结构正常的胆囊,继续发挥胆囊的作用.自2010年3月到... 李晋忠 雷福明 刘京山关键词:胆囊结石 微创保胆取石术 胆囊部分切除术 文献传递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1 2021年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脑转移虽然并不常见,可一旦发生,患者预后极差。目前,结直肠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仍有待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也多种多样,针对脑转移的治疗也以综合治疗为主,患者发生脑转移后的生存时间也不尽相同,目前仍需要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翟志超 王延召 雷福明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脑转移 发病机制 预后因素 胆石症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术式对胆石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测定253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胆石症病人术后生... 荣万水 刘京山 雷福明 曾庆敏 孔德明 张淑英 王爱萍 曹亚男关键词:胆石症 保胆手术 胆囊切除术 术后生存质量 文献传递 青年人群结直肠癌特点分析及中西方差异对比 被引量:4 2021年 年轻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与普通结直肠癌相比,年轻人群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遗传突变等因素具有不同特征。另外,中西方年轻人群结直肠癌的部分数据也有较明显差异。现针对以上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解答关于年轻人群结直肠癌特点的相关争论。 安柯 王延召 王子龙 雷福明关键词:青年人 结直肠癌 流行病学 临床病理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11年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and haemorrhoids,PPH),于1998年由意大利学者Longo等首先报道,国内姚礼庆、傅传刚等于2000年7月开展该手术,由于该手术符合生理、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在国内外迅速得到推广应用。本院自2004年7月~2010年10月行PPH52例,取得满意效果, 张宏林 雷福明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低领小弧形切口术式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采用低领小弧形切口对双侧甲状腺肿物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特点。方法1998年12月至2007年3月采用2~4cm低领小弧形切口对53例甲状腺双侧肿物采用双侧腺叶近全切除术,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4例,甲状腺瘤1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5例,桥本氏病并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例,甲状腺髓样癌1例。肿物平均直径2.0cm(0.8—3.5cm)。其中32例行一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6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即仅保留双侧腺上极小指肚大小腺体,5例行双侧腺全切除术仅保留峡部小指肚大小腺体。所有手术均充分显露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结果对53例双侧甲状腺肿物行腺叶切除术采用低领小弧形切口,术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显露充分,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62.2min(最短58~112min),术中出血平均25ml(10~100ml)。术后2~3d拔除引流管。术后2~3d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7—12d出院,切口低小且易被衣领遮盖,美学效果较好。所有患者被随访12个月至9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所有手术患者均对手术切口美学效果满意。结论对甲状腺双侧肿物采用低领小弧形切口施行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具有术野显露充分,手术时问较短,手术安全,术后切口低小易被衣领遮盖,美学效果好的优点,较适用于中青年女性。 郭晋 雷福明 王鹏 陈荣锐 李明强 王建军 刘宝国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 显微外科手术 脾门淋巴结清扫不同方式的手术要点及优缺点 被引量:1 2016年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病死率居第三位[1],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对胃癌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的共识,手术强调标准的D2淋巴结清扫.胃上部大弯侧的淋巴液通过胃周淋巴管引流至第4sa、4sb组淋巴结,之后引流至脾门淋巴结,再经脾动脉旁淋巴结引流至腹腔干周围淋巴结及乳糜池.胃后壁淋巴液沿胰后动脉周围淋巴管引流或直接引流入脾动脉周围淋巴结.脾门、脾动脉旁淋巴结是中上部胃癌(M、U区胃癌)的第2站淋巴结,行D2淋巴结清扫时应彻底清扫. 高兆亚 雷福明关键词:淋巴结清扫 手术要点 脾门 周围淋巴结 恶性肿瘤 以手术为主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的处理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总结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临床处理,探讨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手段,为临床上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并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418例,分别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是否接受新辅助治疗、采用的手术方式(开腹或腹腔镜)、预防性造口与否等项目,统计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的发生例数,并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发生早期吻合口出血后的各种处理措施,探讨治疗和预防早期吻合口出血的有效方法。结果 41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病例中,21例(5.02%)发生早期吻合口出血。男性患者相对于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距离肛缘<6 cm患者明显多于≥6 cm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3);≥65岁和<65岁患者,肿瘤Ⅰ~Ⅱ期和Ⅲ期患者,肿瘤最大直径≥3 cm和<3 cm患者,是否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开腹和腹腔镜的患者,是否接受预防性造口的患者,其发生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的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χ2=1.13,P=0.29;χ2=1.08,P=0.30;P=0.47;χ2=0.00,P=1.00;P=0.29)。11例吻合口出血发生在术后1 d内,均接受了急诊内镜下处理,其中10例经过内镜下处理和综合治疗后出血停止,另外1例患者内镜处理过程中发生医源性吻合口漏,给予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另外10例患者吻合口出血发生在术后3~10 d以内,其中有4例给予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4例合并吻合口漏(其中2例出现吻合口近端肠管坏死或部分坏死)。4例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中有2例经积极盆腔引流后好转,另2例给予手术治疗。所有21例患者未发生死亡。1例患者因吻合� 王延召 牛鹏飞 高庆坤 高兆亚 吴凤 雷福明 顾晋关键词:低位前切除 直肠癌 吻合口出血 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