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燕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麻醉
  • 5篇麻醉恢复
  • 5篇麻醉恢复室
  • 5篇恢复室
  • 4篇护理
  • 3篇术后
  • 1篇学法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哌替啶
  • 1篇氧气
  • 1篇氧气袋
  • 1篇药品
  • 1篇药品管理
  • 1篇疫情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质护理
  • 1篇优质护理服务
  • 1篇运送途中
  • 1篇质控
  • 1篇质控管理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10篇韩燕敏
  • 9篇邓曼丽
  • 4篇张伟丽
  • 3篇路晓霞
  • 2篇米卫东
  • 1篇李皓
  • 1篇宋玉祥
  • 1篇宿文清
  • 1篇包瑞
  • 1篇张昌盛
  • 1篇刘靖
  • 1篇李静
  • 1篇何丽
  • 1篇高远
  • 1篇陈燕
  • 1篇徐志鹏
  • 1篇陈文珂
  • 1篇宋玉祥

传媒

  • 5篇中华现代护理...
  • 3篇麻醉安全与质...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护理研究(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S 管理法在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运用5S管理法规范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制度和措施。方法通过应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5项管理法,加强麻醉恢复室及附属区域感染控制管理。结果空气培养含尘浓度自2009年的4211.3粒/L下降至2013年的2600.4粒/L,麻醉恢复室空气培养非致病菌落浓度从2009年2个/20 cm2下降至2013年0个/20 cm2,自使用5S管理法以来,入恢复室患者无一例出现交叉感染,并建立了规范的感染管理制度,空气检测结果取得明显进步。结论5S管理法能有效提高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管理水平。
邓曼丽陈文珂韩燕敏
关键词:麻醉苏醒室
运用舒适化护理理论推进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 运用舒适化护理相关理论,探讨麻醉恢复室开展舒适化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在麻醉恢复期为患者采取改良体位护理、柠檬水喷雾缓解术后口干的护理,推进患者保温、术后早期疼痛健康教育等一系列舒适化护理服务新措施.结果 麻醉恢复室实行舒适化护理服务后,患者和麻醉医生、外科医生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麻醉恢复室舒适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麻醉恢复期舒适度,减少其恐惧、焦虑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邓曼丽韩燕敏张伟丽路晓霞包瑞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服务
品管圈活动防止患儿术后运送途中输液管路滑脱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麻醉恢复后患儿运送途中防止输液管路滑脱的应用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患儿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选定主题,对麻醉恢复后运送途中维持输液的患儿进行调查,分析造成输液管路滑脱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2013年3—10月患儿输液管路滑脱事件发生率较2012年明显下降,且患儿输液管路滑脱率下降100%。同时增强了团队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圈长的组织管理能力、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患儿运送途中输液管路滑脱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培养了护士团结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韩燕敏邓曼丽
关键词:品管圈
PDCA法在麻醉科药品管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PDCA管理模式在麻醉科药品持续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运用PDCA法对麻醉科药品进行管理,每年制定一项管理目标,比较和分析PDCA管理法实施期间每年10项药品质量管理指标的比值率。结果每年管理指标评分均有明显提升。结论 PDCA管理模式在麻醉科药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能有效提高麻醉科药品的管理质量,达到药品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值得推广。
邓曼丽张伟丽韩燕敏刘靖宋玉祥米卫东
关键词:PDCA法
护理标识牌对麻醉恢复室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根据临床需求自制护理标识牌,并探讨其对麻醉恢复室(PACU)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02/2019-05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PACU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0)和试验组(n=30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护理标识牌用于医护交接班及PACU护理工作中。观察2组患者液体外渗、苏醒延迟、非计划性拔除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除动脉置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对PACU护士进行评价,包括对管道管理、患者安全管理、交接班内容完整性、沟通交流和转运管理5个维度;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使用护理标识牌后护理质量各难度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牌应用于PACU护理中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伟丽张伟丽张昌盛路晓霞韩燕敏邓曼丽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
自制新型加压式氧气袋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自制新型加压式氧气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术后入麻醉恢复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氧气袋,观察组使用新型加压式氧气袋。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恢复室被送回至病房转运途中患者的生命体征、舒适度和护士使用氧气袋的满意度。结果出室后10 min,观察组患者SpO2为(98.73±1.52)%,对照组患者SpO2为(94.59±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室后各时间点的HR、BP、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评价新型加压式氧气袋在使用方便性、固定可靠性、氧流量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氧气袋(P<0.05)。结论新型加压式氧气袋具有使用方便、固定可靠、氧流量稳定等优点,并能有效维持患者氧饱和度,能满足患者临床转运中对吸氧的需要。
邓曼丽张伟丽韩燕敏路晓霞陈燕何丽宋玉祥
关键词:吸氧患者转运
不同方法治疗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对治疗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反应的临床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60例我院麻醉恢复室内发生寒战的全身麻醉术后病人,随机分为3组:D组给予10 mg盐酸哌替啶加生理盐水至10 mL,N组给予10 mg盐酸萘福泮加生理盐水至10 mL,S组给予10 mL生理盐水,观察用药5 min后生命体征及寒战转归情况。[结果]D组与N组给药后寒战转归情况明显高于S组,N组用药后寒战完全终止,D组用药后寒战减轻但并未完全消失,其中N组有1例用药后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现象,D组有1例出现严重嗜睡现象。[结论]哌替啶与萘福泮对处理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均有显著效果,萘福泮治疗效果优于哌替啶。但萘福泮可能会致病人轻微的恶心、呕吐,哌替啶会使病人出现嗜睡现象。
邓曼丽韩燕敏
关键词:盐酸哌替啶全身麻醉术后寒战护理
应用目标教学法开展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通过麻醉恢复室特殊岗位资质准入的新护士为研究对象,结合麻醉恢复室工作实际,制订3年规范化培训教学目标。每一年均设置年度理论目标和技能目标,并进行年终考核。结果通过目标教学法的实施,麻醉恢复室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逐年提高,所有护士均顺利晋升为护师。结论目标教学法对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效果显著,不仅能使护士扎实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邓曼丽李静韩燕敏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麻醉恢复室护士培训
建立防控专项护理质量检查表在COVID-19疫情期间PACU质控管理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防控专项护理质量检查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麻醉恢复室(PACU)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医院的COVID-19疫情防控方案及护理部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成立麻醉护理专项质量检查小组,制定PACU COVID-19防控措施护理专项质量检查表,拟定质控检查流程及质控评价标准,确保COVID-19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提高疫情期间麻醉恢复期护理安全。结果自2020年3~5月专项质量检查实施后,麻醉恢复期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率达到100%,护士对COVID-19疫情防控及消杀方法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结论防控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实施,全面提高了麻醉恢复期的护理质量,确保了麻醉恢复期护理安全,同时有助于提高麻醉护士的综合管理能力。
韩燕敏邓曼丽杨垠波徐志鹏米卫东李皓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质控管理
某综合医院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手术患者呼吸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4382例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麻醉手术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4382例麻醉手术患者中,术后呼吸道感染患者共399例,感染率为9.11%,其中神经中枢系统、胸外科疾病及肝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95%(173/4382)、1.96%(86/4382)、1.23%(54/4382);共检出病原菌39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4株占36.09%,革兰阳性菌139株占34.84%,真菌116株占29.0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白假丝酵母为主;年龄(OR=3.165)、合并基础疾病(OR=4.558)、全身麻醉(OR=2.005)、麻醉时间(OR=2.417)、使用抗菌药物(OR=6.603)及急诊手术(OR=4.106)是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术后更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其次为胸外科疾病及肝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需警惕真菌类感染;而导致麻醉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全身麻醉、麻醉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及急诊手术。
宿文清韩燕敏
关键词:手术麻醉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