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一功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7篇关节
  • 5篇内固定
  • 3篇疗效
  • 2篇远端
  • 2篇置换术
  • 2篇入路
  • 2篇手术
  • 2篇椎体
  • 2篇髌骨
  • 2篇膝关节
  • 2篇疗效比较
  • 2篇骨关节
  • 2篇关节功能
  • 2篇关节置换
  • 2篇钢板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性...

机构

  • 11篇厦门市第二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厦门医学院

作者

  • 12篇马一功
  • 9篇马峥
  • 8篇杨博宇
  • 6篇朱银乐
  • 5篇王洪根
  • 2篇孙雁宇
  • 1篇叶琦
  • 1篇张弛
  • 1篇蔡加兴
  • 1篇高峻岭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医学信息(西...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医学信息(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体强化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隐匿骨折
2015年
目的 探讨椎体强化在脊柱骨质疏松性隐匿骨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2010-06—2013-12诊治18例(18椎)X线阴性椎体骨折,MRI显示椎体骨折,10椎接受PVP术,另外8椎复查X线发现椎体高度压缩后行PKP术,对所有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18例获得3~36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VAS评分:X线阴性组术前(8.5±1.6)分,术后(2.3±0.5)分(t=3.1,P〈0.01),压缩组术前(9.0±1.5)分,术后(2.4±0.6)分(t=3.5,P〈0.01),随访PVP组椎体高度均无压缩。结论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椎体强化不但能缓解X线阴性骨折患者的疼痛,还可有效保护椎体高度。
王洪根马峥杨博宇蔡加兴林艺靖马一功
关键词:椎体强化脊柱骨折骨质疏松隐匿性骨折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
2010年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切开复位后按左右侧选择不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韧带修补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32例.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间2~24个月.根据Karlsson疗效标准,优28例,良4例.结论: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马峥马一功朱银乐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锁骨钩钢板
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比较。方法本组136例,分别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术81例,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术32例,钢丝环扎加张力带术23例。随访时间1年~4年,平均随访2年。结果膝关节的功能恢复与骨折的分类、病人的年龄相关,而各组治疗方法之间P>0.1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不同类型髌骨骨折,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经济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一旦确定需要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选择一种术者熟悉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杨博宇马一功
关键词: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疗效
三皮质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2009年
目的:探讨三皮质螺钉固定治疗合并下胫排联合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合并下胫排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8例,根据Weber—AO分型:B型19例,C型9例。钢板固定外踝,螺钉固定骨折的内踝和后踝。复位后仍不稳定的下胫腓联合,用螺钉固定,均穿过三层皮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根据AoFAs评分:优20例,良5例,可或差3例,优良率为89.3%。结论:通过三层皮质螺钉固定可以达到下胫腓关节的动力固定,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杨博宇马峥马一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比较玻璃酸钠与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82例膝关节OA患者,以掷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接受玻璃酸钠腔内注射42例(玻璃酸钠组),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腔内注射40例(联合组)。两组均每周注射1次,共5次。疗效评价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测量值以及安全性评估。结果联合组在注射后1周上下楼梯时VAS测量值为(22.6±6.1)mm,较玻璃酸钠组的(63.9±5.8)mm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玻璃酸钠组在疗程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上下楼梯时VAS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6.6)mm比(41.1±5.3)mm,(48.5±5.5)mm比(49.3±6.2)mm](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皆优于治疗前,不良反应少见且轻微。结论玻璃酸钠与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腔内注射都可以作为治疗膝关节OA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玻璃酸钠联合应用曲安奈德可以提高治疗初期的疗效。
杨博宇马一功朱银乐马峥王洪根
关键词:膝关节透明质酸糖皮质激素类骨关节炎
双侧股骨干骨折并脂肪栓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长骨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在骨折创伤后发生的机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对策。结果脂肪栓塞综合征较常见于骨折创伤、髓内手术,虽然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其主要以进行性低氧血症、排除颅脑外伤后的意识障碍、皮下瘀斑、肺部斑点状实变或更典型的"暴风雪"样改变为特征,治疗上以充足供氧及防止并发症为主。结论脂肪栓塞综合征目前无特异性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于长骨骨折及涉及髓内手术的患者应时刻警惕脂肪栓塞的发生,以便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因其发生率较低,进一步加深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需要多中心、多单位之间联合探讨、数据共享。
王洪根马一功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脂肪栓塞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不同种类手术入路方案治疗(前外侧80例、外侧50例、后外侧70例、后侧入100例和小切口100例的入路方案),记录其术前、术后2、4、8、24周的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后侧和小切口的入路手术方案治疗患者术后恢复率分别为90%、93%、96%、100%、100%。结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案,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后侧入路和小切口入路两种方案,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推荐临床使用。
朱银乐马峥孙雁宇马一功杨博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入路
AF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AF椎弓根固定复位并椎体缺损空洞部位充填骨水泥,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三柱稳定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AF系统复位内固定,根据临床神经症状和影像资料行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复位后经后路向伤椎内骨缺损注射骨水泥充填缺损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三柱稳定。术前及术后随访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变化和相邻间隙变化等。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16例均获随访,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无塌陷、间隙无明显改变,术前神经症状消失。结论AF短节段复位固定、骨水泥充填伤椎骨缺损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三柱稳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能有效地填充椎体内骨缺损,而且可早期下床活动,无椎体高度丢情况。
马一功杨博宇马峥朱银乐
关键词:胸椎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髌骨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系统评价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疗效。[方法]收集1966~2010发表的所有比较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全膝关节置换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关于置换后再手术率、前膝痛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各种评分系统测评的膝关节评分的改善,并作系统评价。[结果]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473例膝,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再次手术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0.54,95%可信区间为0.35~0.84);未置换髌骨组再次接受手术的概率比较大。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置换后前膝疼痛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0.53,95%可信区间为0.39~0.71)。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术后患者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1.14,95%可信区间为0.74~1.76)。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术后K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加权均数差=1.15,95%可信区间为-0.23~2.53)。[结论]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远期随访再手术率、置换后前膝痛发生率低于未置换髌骨组,患者满意率及置换后膝关节KSS评分方面,两种髌骨处理方式无显著性差异。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差异较大,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
杨博宇张弛叶琦高峻岭朱银乐马峥王洪根孙雁宇马一功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髌骨假体设计
两种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结我科自2001年7月-2006年8月收治的60例(6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或经皮撬拨复位石膏固定治疗,随访1年-6年,平均2.6年。结果采用张铁良等改良的足部功能评分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优72%,良20%,可8%;经皮撬拨组优60%,良36%,可4%。两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按检验水准=0.05,p>0.50。两种方法间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跟骨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的恢复B?hler角、Gissane角,跟距、跟骰关节面的平整,跟骨高度、宽度等正常解剖形态。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工作强度、居住环境、骨折类型,术者对于治疗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等综合考虑方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杨博宇马一功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经皮撬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