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春长

作品数:310 被引量:2,039H指数:29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2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3篇天文地球
  • 48篇农业科学
  • 47篇水利工程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1篇全新世
  • 87篇古洪水
  • 78篇黄土
  • 62篇汉江上游
  • 59篇土壤
  • 59篇气候
  • 51篇古土壤
  • 47篇滞流沉积物
  • 42篇剖面
  • 33篇水文
  • 31篇气候变化
  • 31篇测年
  • 30篇水文学
  • 27篇释光测年
  • 27篇光释光
  • 25篇洪水
  • 24篇光释光测年
  • 23篇黄土高原
  • 22篇盆地
  • 22篇洪水事件

机构

  • 304篇陕西师范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西北大学
  • 7篇商洛学院
  • 5篇宝鸡文理学院
  • 5篇南京大学
  • 5篇西安职业技术...
  • 4篇北方民族大学
  • 4篇黔东南民族职...
  • 4篇西安工程大学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陕西教育学院
  • 2篇泰山学院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2篇陕西省水文水...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作者

  • 310篇黄春长
  • 231篇庞奖励
  • 136篇查小春
  • 95篇周亚利
  • 32篇张玉柱
  • 22篇李晓刚
  • 18篇殷淑燕
  • 16篇郭永强
  • 15篇周亮
  • 14篇顾洪亮
  • 14篇贾耀锋
  • 12篇丁敏
  • 12篇周群英
  • 11篇张旭
  • 10篇毛龙江
  • 10篇赵景波
  • 10篇张文桐
  • 9篇郑树伟
  • 9篇乔晶
  • 9篇王恒松

传媒

  • 2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9篇干旱区资源与...
  • 18篇中国沙漠
  • 15篇地理学报
  • 15篇干旱区地理
  • 15篇地理科学
  • 14篇土壤通报
  • 13篇干旱区研究
  • 1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2篇沉积学报
  • 11篇第四纪研究
  • 9篇水土保持通报
  • 9篇自然灾害学报
  • 8篇土壤学报
  • 7篇地理科学进展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地理研究
  • 4篇地质学报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陕西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4篇2017
  • 9篇2016
  • 20篇2015
  • 27篇2014
  • 23篇2013
  • 37篇2012
  • 19篇2011
  • 20篇2010
  • 11篇2009
  • 15篇2008
  • 16篇2007
  • 12篇2006
  • 15篇2005
  • 7篇2004
  • 13篇2003
  • 11篇2002
  • 10篇2001
  • 10篇2000
3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柳林段全新世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野外对黄河晋陕峡谷段的调查研究,在柳林段两河口村三川河支流沟口内发现了疑似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剖面。将采集的沉积学样品在实验室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碳酸钙和粒度成分的测试分析可知,它们是黄河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沉积物。本文采用古水文学方法恢复了洪峰水位,采用比降-面积法水文模型推算出其洪峰流量介于48190~52259 m3s-1之间,通过与晋陕峡谷其他地点的结果对比,证明采用古洪水SWD厚度与含沙量关系法恢复洪峰水位、推求出的洪峰流量数据比较可靠。并且根据2012年大洪水洪痕指示的洪峰水位,采用同样的水文参数和方法,恢复其洪峰流量,其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较小,也表明该断面古洪水洪峰流量的恢复结果是可靠的。该研究成果丰富了黄河流域古洪水水文学研究的资料,对于黄河晋陕峡谷水资源开发、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范龙江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周亚利张玉柱李晓刚刘涛
关键词:黄河水文学古洪水滞流沉积物
黄河永和关段全新世古洪水研究被引量:49
2012年
通过对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段进行系统地考察,在多个地点发现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选择永和关段YHG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根据野外宏观沉积学特征,确定YHG剖面含有一组五层古洪水滞流沉积层。采样分析测试表明其磁化率低、烧失量小、CaCO3含量低,粒度成分分类为粉沙质细沙和细沙质粉沙。它们是黄河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情况下的沉积物,记录了黄河晋陕峡谷段一期五次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学对比分析和OSL测年断代,确定这五次洪水发生在全新世中期—晚期转折阶段,即3200-3000aBP。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商末—西周初年的气候恶化转折阶段。利用"古洪水SWD厚度与含沙量关系法"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采用面积—比降法计算出5次古洪水事件洪峰流量介于28380~48590m3/s之间。该结果有效地延长了黄河中游洪水数据序列,为万年尺度洪水流量—频率关系的计算提供了基础数据。这对于黄河中下游水利水电工程洪水设计和洪水资源化开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揭示黄河中游水文过程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黄春长李晓刚庞奖励查小春周亚利
关键词:古洪水滞流沉积物水文学全新世黄河中游
宁夏长城塬黄土土壤剖面光释光测年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光释光断代仪对宁夏长城塬黄土土壤剖面7个样品进行年代测定,获得7个确切的地层年代值。结果表明:约12 580 a BP,剖面处于气候干旱时期,形成马兰黄土(L1);约11 498 a BP,剖面处于全新世升温过渡期,形成过渡层(Lt);6 731~2 827 a BP,剖面处于全新世大暖期,形成古土壤(S1);约1 394 a BP,剖面处于相对干旱时期,形成全新世黄土(L0)。
米小建黄春长周亚利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地层年代
丹江上游全新世早期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通过对丹江流域广泛的野外考察,在丹江上游竹林关峡谷段右岸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剖面。根据野外宏观特征及沉积环境,鉴别出该剖面夹有四层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均匀致密,分选良好,各层界面自然开裂,具有波状-水平状平行层理。室内粒度成分分析表明,沉积物以粉沙为主,粘粒含量次之,细沙含量很少,沉积学分类属粉沙和粘土质粉沙。粒度自然分布频率曲线为正偏,主峰高且尖锐,分选良好。粒度概率累积分布曲线为典型的两段式,沉积物投影在CM图的Ⅶ区(SWD1和SWD3)和Ⅷ区(SWD2和SWD4)。将四层古洪水SWD与2010年洪水SWD进行对比分析,粒度组成成分、粒度参数、自然分布频率曲线都呈现相似形态。综合分析说明四层古洪水SWD是丹江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沉积物,为丹江上游开展古洪水水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于丹江洪水水文泥沙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李晓刚黄春长庞奖励
关键词: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全新世
汉江上游黄坪村段东汉时期古洪水水文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对汉江上游郧县黄坪村剖面的沉积学特征及所在河段地貌进行了研究。发现剖面中夹有典型古洪水沉积物,其记录了发生于19.0~1700aB.P的古洪水事件。根据水文学和沉积学原理,利用尖灭点法和SWD厚度与含沙量关系法恢复的古洪水行洪水位高程分别为154.95和156.85m,用比降法恢复的古洪水洪峰流量为65320和74442m^3/s。根据2011年汉江洪水洪峰痕迹高程用相同方法反推洪水流量,用Baker提出的河流流域面积与洪水洪峰流量关系进行了验证,证实所恢复的古洪水洪峰流量是合理的。
郑树伟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查小春李欣
关键词:古洪水东汉时期汉江上游
郧西县庹家湾黄土剖面色度参数特征及其古气候重建被引量:14
2017年
通过对湖北省郧西县庹家湾黄土剖面的色度参数分析,并结合磁化率、粒度、铷锶比(Rb/Sr)指标揭示汉江上游地区风成黄土的色度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应用X-rite VS450型分光测色仪对庹家湾黄土剖面色度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庹家湾黄土剖面红度a*的变化与沉积物氧化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S0(6.34)>MS(5.52)>Lt(5.18)>L0(4.98)>L1(4.82)>T1-al2(3.66);亮度L*的变化与氧化铁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其中氧化铁含量对L*的影响更大,L*在黄土层出现了峰值;色调角h*在古土壤层呈现低值(68.64°),黄土层呈现高值,a*/b*与h*特征相反,在古土壤呈现高值(0.39),黄土层呈现低值;其中在马兰黄土L1中存在两层弱古土壤层L1-S2、L1-S1,其色度参数特征较L1具有较高的a*值和a*/b*值及较低的L*值和h*。黄度b*指示该区域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局限性,h*、a*/b*、L*和a*均可作为良好的气候替代指标,a*值和a*/b*值越大指示气候越暖湿,成壤作用越强,L*值和h*越大指示气候越冷干,成壤作用越弱。h*、a*/b*、L*和a*共同记录了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晚更新世末期的干冷、全新世早期逐渐回暖、全新世中期的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气候逐渐干冷,在马兰黄土形成时期,气候出现了短暂的温暖湿润期(27.3~21.6ka B.P.)。
王海燕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查小春张文桐
关键词:色度黄土剖面气候重建
淮河上游卢庄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恢复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通过沿淮河上游野外考察,在毛集河口卢庄找到了一典型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和沉积学粒度分析及水文学恢复的研究工作。粒度分析表明,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与上下层黄土—古土壤区别明显,粒度参数Q型聚类层次分明,其粒级组分以砂质为主,而黄土古土壤粒度以粗粉砂为主,SWD其粒度分形维数明显偏低,各沉积单元粒级组分端元特征明显,通过粒度特征能够很好地鉴别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层。水文学研究结果表明,自8 500 a以来,在淮和上游至少发生了6次特大洪水,根据各层SWD的厚度和产状关系推求出了其最大可能的洪峰水位,高于水平位10.03~14.36 m之间,据滞流回水环境状态下淮河河道相应的洪峰水位,采用恒定均匀流比降—面积法求得各期洪峰流量介于7 062.18~16 040.94 m^3·s^(-1)之间。研究结果对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鉴别和古洪水洪峰水位的恢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有效地延长了淮河上游洪水数据序列,可为淮河上游卢庄段全新世时间尺度上洪水流量—频率关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这对于淮河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洪水设计和洪水资源化开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兆夺黄春长查小春庞奖励周亚利李晓刚
关键词:淮河上游粒度分析全新世水文学
西北欧全新世中期的Elm Decline研究新进展被引量:9
1996年
在5000aBP西北欧发生的ElmDecline,是全新世突发性环境事件或灾变过程的表现。它在60年来一直是欧洲环境变迁、考古和(14)C年代学界关。C的热点论题。对其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评述,以了解其研究现状,促进我国全新世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演变科学研究。
黄春长
关键词:ELMDECLINE全新世
陕西黄土高原晚更新世环境变化被引量:29
1999年
岐山剖面孢粉分析表明,黄土高原东南部晚更新世植被与气候变化可分为7 个阶段和13 个小阶段。其中末次冰期的3 个冷干阶段和2 个温湿阶段被分别命名为秦家寨、岐山、坡头冰阶和尚家坡、杨家湾间冰阶。冰阶的植被以温带森林草原为主,间冰阶的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赵景波黄春长
关键词:黄土高原晚更新世孢粉环境变化古植物
汉江上游郧县庹家洲河段全新世古洪水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汉江上游的实地调查,在湖北省郧县庹家洲段发现了含有4期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典型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粒度、磁化率和烧失量等指标的测定,判定为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记录了汉江上游4期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对比、OSL断代等方法,确定这4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600-12400aB.P.,4200—4000aB.P.,3200-2800aB.P.和东汉时期1900-1800aB.P.。然后利用沉积学和水文学原理恢复了洪峰水位,并选择合适的水文参数,采用比降法水文模型推算出了这4期特大古洪水洪峰流量。同时。根据相同的方法,推算了剖面附近1983,2005和2010年洪痕对应的洪峰流量,与实测流量相比,误差在1.99%~4.21%,说明计算古洪水洪峰流量的水文参数选择与计算结果是合理的,而且古洪水洪峰流量计算结果也符合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关系。
白开霞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顾洪亮赵英杰
关键词:汉江上游全新世洪水事件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