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
- 作品数:32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上海电气国际消防装备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 上海电气国际消防装备有限公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曾经创造了中国消防史上许多第一。近年来随着国家消防产业逐步市场化,习惯于计划经济的上海电气消防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境艰难,出现了连年的亏损。虽然经过2005年的...
- 黄辉
- 关键词:战略管理消防行业
- 台湾行政执行法的立法特点研究
- 2008年
- 我国台湾地区对行政执行采取单独的立法模式,其在条文内容与立法精神上均相对完善,本文对台湾行政执行法中行政执行与其他行政行为关系处理、行政执行比例原则的确立、行政执行声明异议的权利保障价值、行政执行法律手段的设定、行政执行程序的完整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 黄辉曹杰
- 中国行政法教义学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6
- 2019年
- 受中国实质法治发展的影响,法教义学研究在理论与具体部门法领域得到了充分发展,行政法教义学即是法教义学在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层面的具体应用。行政法教义学以现行行政立法为基础,以行政法秩序为基本任务,以信奉为价值导向,以法律解释为技术实现,追求行政法制统一、行政法治稳定、行政立法完善及行政法学研究科学化等理论价值。但中国目前行政法教义学在适用中面临诸如法教义学共识缺失、立法中心主义偏好、司法实践回应不够、法学研究方法陈旧等问题。为解决行政法教义学在中国适用中的问题,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价值两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如建立行政法教义学理论体系、打破法教义学的封闭性、建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衔接机制、构建以行政行为为核心的行政法教义学等。
- 黄辉
- 关键词:法教义学行政法
- 智慧城市建设的行政法治新路径被引量:1
- 2011年
- 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中的新理念和新创举。实现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变,既要依赖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技术性手段,又要在城市运行和管理中有效地实现行政法治的覆盖,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以有特定的行政法治为基础,通过地方立法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地位并消解其中阻却因素,以文明的行政执法理念的转换和规范执法水平的提升有效促成智慧城市的建设。
- 黄辉
- 关键词:智慧城市行政法治
- 法律意识形态范畴化的理路与实现被引量:1
- 2010年
- 法律意识形态的范畴化就是对于通过理论法学建构的范式,将法律意识形态范畴予以特定化,从而使法律意识形态科学化以及学科化成为可能。法律意识形态的理论范畴应该从主体、主观、客体、客观等层面予以展开。
- 黄辉
- 关键词:法律意识形态范畴化理路
- T保险科技公司项目团队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 当前,我国保险行业处于平稳增长期,保险业市场的发展已达到世界排名第二的水平,在全球新兴保险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0年1月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鼓励加大对保险产品创新的科技支撑。...
- 黄辉
- 关键词:保险项目管理绩效管理
- 中国行政法教义学的问题与对策
- 2019年
- 行政法教义学是法教义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部门法领域的具体运用,其以现行行政法立法为基础形成规范解释和规范适用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行政法的实定法秩序,并且将此法秩序作为教义般信奉。行政法教义学以现行行政立法为基础。法教义学的基础为现行立法,通过对法律规范和法律概念的分析形成体系化的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服务于司法实践。
- 黄辉
- 关键词:行政立法法教义学实定法行政法部门法
- 行政允诺行为司法适用的检讨
- 2011年
- 在积极行政观念的政治实践中,行政允诺作为独立案由被纳入到可诉性范畴之中,其司法适用中的种种内容应该成为理论的考察对象。文章以行政允诺的司法适用为基本线索,试图分析行政允诺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司法适用过程中的性质界定、司法裁判基础、司法裁判限度等基本问题,并通过类型化的基本方法为该问题的司法适用提供一般性的标准。
- 黄辉
- 关键词:行政允诺
- 法律意识形态的释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一个新视域被引量:6
- 2008年
- 法律意识形态既是意识形态体系的一个分支,又是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哲学的重要范畴,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法理学、法哲学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理论界对其的研究相对薄弱,表现在法律意识形态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研究不够深入,致使法律意识形态的分支学科地位尚未明确。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视角下,对法律意识形态释义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进行全面展开,能够于法学和意识形态的交叉角度深化对该主题的认识。
- 黄辉胡楹楹
- 关键词:法律意识形态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 《食品安全法》中“预防原则”之立法检讨——以食品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为中心被引量:3
- 2014年
- 预防原则是基于危害发生前的保证和防犯的考虑,在我国立法中设置了食品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但是该制度与比较法视野中预防原则的概念和实践存在一定区别,使得食品安全法中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的功能发挥受到了一定影响,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的完善需要在程序、机制及司法审查诸方面借鉴和参考预防原则的核心内容,以真正促进食品安全的监测和评估制度在实践中的有效运行。
- 黄辉
-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