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彦彦

作品数:33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地震
  • 12篇地震动
  • 12篇盆地
  • 8篇谱元法
  • 7篇SV波
  • 5篇入射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斜入射
  • 5篇值模拟
  • 4篇地震响应
  • 4篇地震效应
  • 4篇SV波入射
  • 4篇沉积盆地
  • 3篇地表
  • 3篇地形
  • 3篇断层
  • 3篇有限元
  • 3篇元方法
  • 3篇四川盆地
  • 3篇台阵

机构

  • 20篇苏州科技大学
  • 19篇中国地震局工...
  • 10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苏州立诚建筑...

作者

  • 33篇于彦彦
  • 29篇丁海平
  • 3篇刘启方
  • 1篇王进
  • 1篇章旭斌
  • 1篇孙亦鸥
  • 1篇顾亮

传媒

  • 7篇地震工程与工...
  • 4篇世界地震工程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防灾减灾工程...
  • 3篇苏州科技大学...
  • 2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不均匀地壳构造的四川盆地地震动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考虑龙门山两侧地壳构造的横向不均匀性建立了三维四川盆地模型,基于谱元法和并行计算技术模拟了盆地地表的地震动响应。考虑震源形式、模型维度及震源上升时间的变化,通过对比均匀与不均匀地壳盆地模型下模拟的地表速度峰值(PGV)及其比值R的分布,研究了横向不均匀地壳构造对四川盆地长周期模拟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杂有限断层破裂下最大R值在0.9~1.2之间,盆地外的茂县-平武-青川之间及四川盆地内的局部区域受影响显著,其它区域的地震动受不均匀地壳的影响不明显。三维点源破裂下不均匀地壳的影响程度相比有限断层时更突出,R值在0.6~2.6之间,盆地内外受影响区域的范围也更大。点源破裂下二盆地模型的R值最大,可达4.5以上,且受影响区域集中在盆地内部。此外,点源破裂下无论二维还是三维盆地模型,震源上升时间延长时不均匀地壳的影响程度均显著降低。
万远春于彦彦丁海平胡颖平
关键词:四川盆地谱元法
基于不同基岩深度反演地震动的比较
2023年
从KiK-net台阵网中选取了属于Ⅱ类和Ⅲ类场地的39个台站,并收集了相应的钻孔资料。对应于每一个钻孔,假定了2个地震波输入基岩界面,一个为规范规定的基岩面(剪切波速大于等于500 m/s,称为输入面1),另一个为钻孔底部的岩石面(实际剪切波速远大于500 m/s,称为输入面2),分别建立了一维土层模型。采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由地表加速度记录反演计算了基岩输入界面1和界面2的地震动,分别计算了界面1和界面2的峰值加速度PGA比值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比值。经比较,在不同的地表地震动强度输入下,无论是Ⅱ类还是Ⅲ类场地,界面1和界面2的PGA比值和EPA比值基本上介于1.0~3.0之间。显然,基岩输入面越深,剪切波速越大,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明显,基岩输入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有很大影响。
张可凡吴亦恺丁海平于彦彦
内源输入时盆地特征参数对盆地地震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沉积盆地对于地震动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基于二维盆地计算模型,考虑震源位于模型内部的情况,利用高精度谱元法,通过对比不同模型下观测点的速度时程、峰值及放大系数,探究了盆地倾角、盆地深度对盆地地震动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内部震源输入时的盆地响应特征与平面波入射的结果存在差异:(1)沉积盆地倾角改变会显著影响盆地边缘的地震动响应,但无一致规律,而盆地中心区域的地震动受此影响较小;(2)沉积盆地深度增加时,盆地中心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及放大系数减小,而盆地边缘区域的地震动放大效应逐渐增强。同时,盆地边缘产生的次生面波的幅值逐渐增大。
丁海平吕思东于彦彦
关键词:沉积盆地内源谱元法
圆弧形沉积谷地在平面SV波入射下地震响应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详细介绍了求解复杂地形在地震波作用下无量纲频率动力响应的有限元方法,并通过与解析解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同时采用本文的方法,计算了圆弧形沉积谷地在平面SV波入射下的地震响应,分析了沉积谷地厚度、地震波入射角度和频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谷地上方的放大系数明显比两侧的大,两侧的放大系数受沉积谷地的影响较小。(2)相对于半圆形沉积河谷,浅圆弧形沉积谷地在无量纲频率η较小时的放大系数较小,高频差别不大。(3)入射角度对放大系数β有影响,特别是当无量纲频率η较小时,随着频率的增大,β有增大,且峰值向入射波的异侧有少许偏移。(4)层状半空间沉积谷地的β比均匀半空间沉积谷地的大。
蔡曼琳丁海平于彦彦
关键词:数值模拟傅里叶变换
P波斜入射陡坎地形对地面运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针对陡坎地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陡坎地形在P波斜入射时,入射角度θ、坡角α和入射方向变化等参数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陡坎底部到陡坎顶部,放大系数逐渐增大,而入射角度、坡角和入射方向没有影响。(2)入射角度θ一定时,无论地震波顺着陡坎方向(左)入射还是逆着陡坎方向(右)入射,陡坎上侧的放大系数大于陡坎下侧的放大系数。同时,放大系数随着坡角α的增大而增大。(3)坡角α不变,地震波顺着陡坎方向(左)入射时,x分量的放大系数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z分量的放大系数则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4)地震波逆着陡坎方向(右)入射时,放大系数最大值基本在陡坎上侧边缘。地震波顺着陡坎方向(左)入射时,放大系数最大值并没出现在陡坎上侧边缘,坡角越大,偏离越大。(5)地震波顺着陡坎方向(左)入射时,x分量的放大系数比地震波逆着陡坎方向(右)入射时的大,z分量变化不大。
丁海平于彦彦郑志法
复杂地形对平面波散射问题频域解的数值求解方法被引量:4
2020年
详细介绍了求解无量纲频率的谱放大系数的有限元方法,并根据均匀半空间半圆凹陷地形的计算结果与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还指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与无量纲频率对应的谱放大系数过程中,地震波的输入类型对结果没有影响,计算模型尺寸和介质参数的选取也很灵活,可以很方便研究复杂地形在地震波作用下不同频率的地表放大效应。
丁海平陈姚杰于彦彦蔡曼琳
关键词:复杂地形数值模拟傅里叶变换
SV波斜入射陡坎地形对地面运动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在SV波斜入射时,入射角度θ、入射方向和陡坎坡角α等参数变化对陡坎场地地表震动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影响。结果表明:1)对x分量,从陡坎底部到陡坎顶部,放大系数逐渐增大,入射角度、坡角和入射方向没有影响;对z分量,放大系数分布规律相对复杂。2)入射角度θ一定时,无论地震波顺着陡坎方向(左)入射还是逆着陡坎方向(右)入射,陡坎上侧的放大系数大于陡坎下侧的放大系数。同时,放大系数随着坡角α的增大而增大。3)坡角α不变,地震波顺着陡坎方向(左)入射时,x分量的放大系数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z分量的放大系数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地震波逆着陡坎方向(右)入射时,x分量放大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与输入波有关,但最大值基本在陡坎上侧边缘。z分量放大系数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的位置无一致规律。5)地震波顺着陡坎方向(左)入射时,x分量的放大系数比地震波逆着陡坎方向(右)入射时的小,z分量与之相反。
顾亮丁海平于彦彦
三维沉积盆地地震效应研究
震害实例及观测记录表明沉积盆地对其内部的地震动有显著影响。国外已开展大量三维盆地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我国相关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综合既有资料建立考虑盆地基底深度分布的三维模型,并基于高精度的并行谱元...
于彦彦
关键词:谱元方法地震效应
内源作用下盆地倾角对地表地震动放大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基于二维盆地模型和内置震源,利用高精度谱元法,探究了近场点源作用下,盆地倾角对盆地地面运动时、频域放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源作用下盆地地震效应及其随盆地参数的变化特征与平面波入射情况显著不同。从时域分析角度,盆地倾角对盆地内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影响显著。盆地边缘效应依然明显,最大放大系数出现在盆地边缘,其值与盆地倾角无线性关系,但较小倾角下盆地中心的聚焦效应显著,形成另一强烈放大区。从频域分析角度,相比一维水平成层模型,盆地倾角的变化主要影响盆地边缘区域的放大,最大放大系数3左右,且最大放大系数有随盆地倾角减小而增大的趋势;盆地中心区域整体放大作用不明显,但对高频段仍有1.2倍左右放大。
禹乐于彦彦丁海平
关键词:内源时频域谱元法
三维沉积盆地地震效应研究
2017年
震害实例及观测记录表明,沉积盆地对其内部的地震动有显著影响.国外已开展大量三维盆地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我国相关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综合了既有资料建立考虑盆地基底深度分布的三维模型,并基于高精度的并行谱元方法对我国的2个典型盆地一施甸盆地与四川盆地的地震效应进行详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于彦彦
关键词:谱元方法四川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