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峰 作品数:6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白细胞介素10-108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表达水平与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5月至8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HFMD的患儿178例进行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CA16)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中IL-10水平。通过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各组IL-10-1082G/A位点多态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为本地区同时期儿外科手术患儿,无感染症状。结果 (1)178例患儿中检出EV1共62例,EV71共82例,CA16共67例。(2)EV71和CA16组IL-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EV71和CA16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IL-10-1082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71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A16组与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MD组和重症HFMD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HFMD组等位基因A频率较高。结论 HFMD患儿机体存在免疫紊乱,IL-10-108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FMD有关,IL-10-1082位点A等位基因是HFMD并发脑炎的遗传易感因素。 何俊峰 山峰 赵娜 张萍 陈宗波关键词:肠道病毒71 白细胞介素-10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乌司他丁对此类患者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各18例,对照组18例为健康体检者。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30万U,2次/d,连用5d;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 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CAM-1水平,同时检测对照组血清ICAM-1水平。结果脓毒症患者治疗前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 d 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乌司他丁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ICAM-1水平明显升高,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ICAM-1水平。 何俊峰 山峰 刘淑红关键词:乌司他丁 脓毒症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维拉帕米组(c组)和生脉注射液组(D组),每组10只。A组开腹后再关腹;B组开腹后夹闭左肝蒂30min,再关腹;C组在开腹前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开腹夹闭左肝蒂30min,再关腹;D组在开腹前3d每天经腹腔注射生脉注射液,开腹夹闭左肝蒂30min,再关腹。各组均在关腹48h后再开腹,每只大鼠取缺血肝组织检测查丙二醛(MDA)、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变化;取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B、C、D组ALT、AST、TNF-α及MDA测定结果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5.10-53.01,q=1.38-17.58,P〈0.05);C、D两组ALT、AST、TNF-α及MDA含量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q=2.89-10.08,P〈0.05),而C、D两组以上各指标除AL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2.97,P〈0.05)外,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两组HSP70的表达明显少于B组,而C组HSP70的表达略少于D组;C、D两组肝细胞肿胀、坏死程度均较B组轻。结论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的损伤程度。 山峰 何俊峰 宋暖 刘淑红 李堃 王静 王秋波关键词:维拉帕米 生脉注射液 肝脏 再灌注损伤 无菌性发热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46例分析 被引量:9 2011年 肠道病毒(E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是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可通过胎盘、围生期或生后获得感染,也可因母亲、医护人员或新生儿间交叉感染在新生儿室引起暴发流行,因为新生儿感染症状不典型,与其他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鉴别困难。查阅文献有新生儿EV感染的报道。我们对2010年7月至10月收治的46例无菌性发热新生儿进行EV检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无菌性发热新生儿EV的基因表达情况。 胡素娟 陈真真 韩振靓 杨静 何俊峰 陈宗波关键词:肠道病毒感染 新生儿感染 常见病原体 症状不典型 新生儿室 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007年 何俊峰 山峰关键词:乌司他丁 脓毒症综合征 休克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在阻断脓毒症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30万U,2次/d,连用5d。常规监测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脓毒症症状改善时间和病死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T、RR、HR及WBC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5d的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试验组治疗后5d的IL-10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后5d的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IRS炎性指标超过3d无明显改善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也明显减少(试验组29.2%,对照组62.5%,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上调抗炎因子水平,来调控机体炎性反应过程,从而阻断脓毒症向MODS的发展。 何俊峰 山峰 刘淑红关键词:乌司他丁 脓毒症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