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业童

作品数:2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干细胞
  • 10篇细胞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充质干细胞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肾损
  • 6篇肾损伤
  • 6篇急性肾损
  • 6篇急性肾损伤
  • 4篇维生素
  • 4篇维生素E
  • 3篇生物治疗
  • 3篇免疫
  • 3篇间充质
  • 3篇分化
  • 3篇肠癌
  • 2篇多能干细胞
  • 2篇诱导性多能干...
  • 2篇增殖

机构

  • 20篇吉林大学
  • 3篇大庆龙南医院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通化市口腔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20篇冯业童
  • 18篇刘朋飞
  • 14篇董超
  • 13篇周余来
  • 8篇吴昊昱
  • 8篇刘迪
  • 8篇吴璇
  • 7篇石毅
  • 4篇赵巍
  • 3篇孙波
  • 2篇陈焕
  • 2篇李波
  • 1篇董德录
  • 1篇黄秀英
  • 1篇王海霞
  • 1篇邢艳丽
  • 1篇魏振宏

传媒

  • 6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医学综述
  • 1篇2013中国...
  • 1篇第三届泛环渤...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在消化系统中,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其发病率日渐提高。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模式,在过去和现在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治疗方法自身的弊端也不容忽视。而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结直肠等肿瘤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方向,该药物在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条新途径。在此就近些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的相关进展予以综述。
赵巍陈焕冯业童刘朋飞
关键词:分子靶向药物结直肠癌靶向治疗
过表达IGF-1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2016年
目的:分析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开发UC-MSCs新的应用模式。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UC-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的表面特异标志物进行鉴定,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体系,构建过表达IGF-1的UC-MSCs(UC-MSCs-IGF-1),并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对UC-MSCs-IGF-1的IGF-1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分析UC-MSCs-IGF-1的表面标志物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用不同浓度的H_2O_2(0μmol/L、10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处理细胞,分析UC-MSCs-IGF-1在增殖活力维持、抗氧化损伤和抗凋亡方面的优势。结果:UC-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和CD105的表达均呈阳性,而CD34的表达为阴性,符合正常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应用逆转录病毒感染体系构建的UC-MSCs-IGF-1在IGF-1表达方面远高于正常UC-MSCs,同时干细胞表型与UC-MSCs一致,且具备正常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在H_2O_2的氧化损伤作用下,与UC-MSCs相比,UC-MSCs-IGF-1具有较强的增殖活力和抗氧化、抗凋亡功能,同时细胞中的SOD活性略高于UC-MSCs。结论:过表达IGF-1对UC-MSCs的氧化损伤及氧化引起的凋亡均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与正常UC-MSCs相比,UC-MSCsIGF-1可能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赵雷陈昕冯业童刘朋飞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细胞凋亡
人胚胎干细胞向功能性肝细胞定向分化方法的优化研究
干细胞技术是当今再生医学研究领域最为前沿的科学,特别是人类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简称“ES细胞”),自1998年建系以来,因其优越的分化潜能和高度的自我更新,受到世界范围内研究人员的广泛...
冯业童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肝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E对急性肾损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E对急性肾损伤中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开发针对急性肾损伤的新型治疗模式。方法:采用庆大霉素作为急性肾损伤药物,复制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E对急性肾损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收集大鼠的血浆和肾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方法,评价血浆及组织中炎症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E对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进行治疗后,大鼠血浆中的炎症蛋白显著降低;在肾脏组织中,与单一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维生素E相比,二者联合在某些炎症蛋白的抑制方面具有更明显的效果。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E对急性肾损伤中炎症反应具有一定抑制效果,优于单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单一维生素E的治疗方式,所以,这种联合治疗模式在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方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赵雷冯业童董超周余来刘朋飞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维生素E急性肾损伤炎症反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E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研究
目的:建立急性肾损伤的新型生物疗法,从受损组织功能修复和抑制损害因素两个方面,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联合维生素E对急性肾损伤进行治疗,为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生物治疗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将获取的雄性...
刘朋飞冯业童董超刘迪吴璇吴昊昱石毅周余来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重编程诱导方式的研究进展
2012年
2006年,研究人员将4个转录因子(Oct4、Sox2、cMyc和Klf4)通过逆转录病毒导入已分化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而获得了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干细胞,称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这种方法可稳定地将高度分化的成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应用于疾病治疗,可避免传统胚胎干细胞应用所受到的伦理道德等社会因素的限制。因此,该技术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干细胞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的发展。目前,有多种途径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本文就近年iPS细胞重编程的诱导方式作一简要综述。
赵巍陈焕冯业童刘朋飞
关键词:多能干细胞重编程
牙髓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2012年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一定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及其功能学特性,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因此,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
郑伟刘朋飞冯业童董超周余来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衰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肾衰竭(kidney failure,KF)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常由肾毒性物质或肾脏严重缺血等因素引起,根据其发病时程,可进一步分为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failure,AKF)和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failure,CKF)。近年来,随着各项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KF这种疾病尚未得到有效治疗,相关的死亡率也未得到明显改善,其发病率甚至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相关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KF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近年来BMSCs在KF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海霞赵巍冯业童刘朋飞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衰竭生物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E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研究
目的探索建立急性肾损伤的新型生物疗法。方法首先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庆大霉素为肾损害因素,分别在体内外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E对肾脏细胞的保护性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维生素E对肾小管上...
刘朋飞冯业童董超刘迪吴璇吴昊昱石毅周余来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维生素E急性肾损伤生物治疗
文献传递
麝香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优化作用研究
目的:建立急性肾损伤的新型生物疗法,优化单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检测麝香酮对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以庆大霉素为肾损害因素,建立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在体内水平...
刘朋飞冯业童董超杨丹聃李波冯瑞石毅周余来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麝香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