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宏志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铁煤集团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诱导分化
  • 2篇胫骨
  • 2篇细胞
  • 2篇内固定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折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2篇成鼠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椎体
  • 1篇胸腰段椎体骨...
  • 1篇腰段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6篇铁煤集团总医...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作者

  • 7篇刘宏志
  • 4篇李成权
  • 3篇袁维
  • 3篇于晓东
  • 3篇路磊
  • 1篇孔令强
  • 1篇胡彦标
  • 1篇芮刚
  • 1篇唐娜
  • 1篇张爽

传媒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8例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长管骨骨缺损采取清创,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干及干骺端截骨,保留骨膜,骨搬移方法治疗胫骨骨缺损。结果:每天延长骨缺损1mm,搬移处骨成骨钙化,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其中6例效果理想,2例仍有约1.0~1.6cm肢体短缩。截骨延长平均5.3 cm,所有8例患者截骨骨延长区骨愈合良好,骨缺损区延长后均得到修复。结论:骨搬移术是治疗骨髓炎病灶清除后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李成权于晓东刘宏志
关键词:骨缺损骨搬移骨组织再生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本文将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改良的经竖脊肌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同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临床资料。为了验证此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优势,我们将病例随机分为Wiltse肌间隙入路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区间为22~53岁,平均42.8岁;传统后正中入路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平均43.5岁。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2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疗效观察表明,采用经Wiltse肌间隙人路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小、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短,以及在术后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 alogue scale,VAS)评估其比传统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Wiltse肌间隙人路手术组患者均获得愈合。结论临床采用Wiltse肌间隙人路技术进行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其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于晓东刘宏志胡彦标李成权
关键词:骨折固定肌间隙
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可能性。方法:MSC原代培养、传代后在细胞因子和氧化剂作用下进行诱导。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分析和细胞电生理检查。结果:MSC体外可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后有表面抗原nestin表达,5h分化率49.8%,同时具有早期神经干细胞电流特性。结论:骨髓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成为可能。
刘宏志袁维路磊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前体细胞
局部低温程度与大鼠脊髓缺血损伤保护的相关性(英文)被引量:8
2004年
背景:脊髓的局部低温保护减轻了创伤性脊髓损伤后的二次损伤,但是低温深度与保护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局部低温的程度与大鼠脊髓缺血损伤保护的相关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中国医科大学普外三科实验室完成,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干预:模拟制作大鼠脊髓缺血动物模型,对L5~L10行逆行蛛网膜下腔低温生理盐水灌注,控制脊髓核心温度在38℃,34℃,30℃,18℃4个水平,近端动脉压控制在5.3~6.6kPa,阻断时间分别为12,16min。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动物截瘫数及截瘫指数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动物的截瘫数及截瘫指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38℃,34℃,30℃,18℃各组阻断12min后,截瘫数分别为6,3,0,0;阻断16min后分别为8,6,5,0。截瘫指数0-4评定结果为,阻断12min,38℃分别为2,1,2,3,0;34℃分别为4,1,2,1,0;30℃和18℃8只截瘫指数均为0;阻断16min,38℃分别为0,0,1,4,3只;34℃分别为2,1,3,2,0只;30℃分别为4,2,2,0,0只;18℃8只截瘫指数均为0。组织学检查显示随着温度降低,脊髓缺血损伤逐渐减轻。结论:与轻、中度低温相比,深度低温对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更显著,局部低温的深度与大鼠脊髓缺血损伤保护程度呈正相关。
袁维刘宏志路磊唐娜
关键词:脊髓缺血损伤创伤截瘫
成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的体外培养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利用Percoll分离液 (1.0 73× 10 3 g/L)梯度分离成年大鼠MSCs,采用 3种不同的方法对其诱导分化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 (GFAP)和神经前体细胞(Nestin)的表达。结果 :成功进行了成年大鼠MSCs的原代和传代培养 ,3种诱导方法均能使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都能表达NSE、NF和Nestin ,而不表达GFAP。结论 :MSCs能在体外分离、扩增、传代 ,并能向非间充类细胞分化。
袁维路磊刘宏志芮刚孔令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
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作用对比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作用对比。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19例(A组),采用后路切开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39例(B组),采用后路切开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22例(C组),对比3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经过12~36个月的随访,3组患者优良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腰椎后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确切,其中以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操作最为简单,安全性最高,临床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
张爽刘宏志李成权
关键词:不同手术方式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体会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骨折撬拨复位、植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V、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并ACL及半月板损伤患者8例,在关节镜下行胫骨平台骨折双侧锁定钢板有限切开内固定术,双股聚乙烯缝线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结果术后进行随访,按照Rasmusse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例,良2例,可l例,优良率达到89%。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同时可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原则。
李成权刘宏志于晓东
关键词:关节镜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植骨双钢板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