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平

作品数:62 被引量:339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儿童
  • 13篇综合征
  • 12篇心动过速
  • 12篇体位性心动过...
  • 11篇抗体
  • 8篇螺旋体
  • 8篇螺旋体抗体
  • 8篇梅毒
  • 8篇梅毒螺旋体
  • 8篇梅毒螺旋体抗...
  • 8篇化学发光
  • 6篇随访
  • 6篇特异
  • 6篇免疫分析
  • 5篇心率
  • 5篇血管
  • 5篇血压
  • 5篇微粒
  • 5篇疗效
  • 5篇化学发光微粒...

机构

  • 57篇北京大学第一...
  • 6篇成都市儿童医...
  • 5篇北京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广州市妇婴医...
  • 1篇江西省妇幼保...

作者

  • 62篇刘平
  • 22篇闫存玲
  • 20篇李志艳
  • 20篇冯珍如
  • 18篇王瑜丽
  • 17篇杜军保
  • 16篇金红芳
  • 13篇东锦华
  • 11篇李红霞
  • 9篇廖莹
  • 9篇陈永红
  • 8篇张春雨
  • 7篇蔺婧
  • 6篇张清友
  • 6篇燕容
  • 5篇闫辉
  • 5篇吴惧
  • 5篇冯雪丽
  • 4篇宋葳
  • 4篇郑新芝

传媒

  • 5篇中华检验医学...
  • 5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2011全国...
  • 1篇第八届临床实...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孕前及孕早期妇女TORCH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47
2009年
目的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北京地区育龄妇女血清中TORCH抗体,对其感染的阳性率进行调查,为本区域孕妇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在我院进行孕前筛查和孕12周前普查的妇女,共计5 870名,TORCH抗体的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结果TORCH-IgM抗体总阳性率达19.3%,其中以单纯疱疹病毒(Ⅰ+Ⅱ)感染阳性率最高,为10.5%。调查发现秋冬季节为弓形虫、风疹病毒感染的相对高发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IgG类抗体中CMV IgG的阳性率最高,达92.4%。结论北京地区孕前和孕早期妇女TORCH感染率较高,积极的进行监测以预防先天性TORCH感染是非常必要的。
闫存玲李志艳刘平燕容郑新芝冯珍如
关键词:TORCH感染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标本条码化管理在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杨宏云刘平高伟宋以楠冯珍如丁炎明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其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检查结果.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是目前国内外诊断梅毒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商品化试剂盒已在我国推出,本研...
李志艳刘平东锦华闫存玲冯珍如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在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用于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筛查的价值,并制定合理的TP-Ab血清学筛查方案.方法 收集在我院进行TP-Ab筛查的患者标本,共计30,100例,对于CMIA为阴性者直接报告结果,CMIA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并同时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分析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在30100例筛查标本中,CMIA阳性者402例(1.3%),样本吸光度与临界质控吸光度比值(S/CO)在1.05~40.56之间.CMIA结果>10 S/CO的标本共178例,TPPA阳性比例为100%,RPR阳性63例;在6-10 S/CO之间的标本共计50例,RPR阳性8例,TPPA阳性比例92%;在3~6 S/CO之间的标本59例,RPR阳性者5例,TPPA阳性的比例66.1%;在1~3 S/CO之间的标本115例,RPR均为阴性,TPPA阳性的比例仅为20%.结论 CMIA筛查TP-A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相对较低,采用CMIA进行TP-Ab筛查,并根据其S/CO值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采用另外一种高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验进行确认,是TP-Ab筛查理想的方案,确认方法可以选择TPPA等试验.确认阳性者,应报告RPR结果,辅助临床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
刘平李志艳冯珍如闫存玲阎振林
关键词: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
儿童连续动脉血压监测直立试验1例
2012年
直立试验是儿童直立不耐受鉴别诊断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检查,通过对平卧及直立10min内的生理参数的观察,对诊断儿童直立性低血压或体位性心动过速有重要意义。本院儿科于2010年7月对1例患儿进行了儿童连续动脉血压监测直立试验。现报告如下。
刘平王瑜丽王若凡
关键词:血压监测儿童
微阵列酶联免疫法检测六项肿瘤标志物的方法学评价
评价微阵列酶联免疫法六项肿瘤标志物测定试剂盒(Array-ELISA)检测各项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灵敏度、特异性,从而验证其临床常规应用的有效性。
李志艳闫存玲燕容郑新芝刘平东锦华冯珍如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共患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共患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VVS及POTS儿童的临床资料,比较共患过敏性疾病与非共患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一般情况、症状评估、过敏指标以及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中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检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与症状评分/晕厥发生频率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7例患儿中(VVS43例,POTS 24例)共有21例(31%)共患过敏性疾病,伴随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皮炎及食物过敏,其中以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过敏组与非过敏组患儿在就诊年龄、性别比例、基础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过敏组相比,过敏组的起病年龄(月)较大[11±2 vs.9±3],病程(月)偏短[8.0(0.1,24.0)vs.12.0(0.1,144.0)]。在VVS患儿中过敏组晕厥发生频率(次/月)较非过敏组高[2.50(0.08,30.00)vs.0.25(0.03,5.00)]。过敏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50(0.70,5.90)vs.1.65(0.30,6.20)]及计数(×109)[0.18(0.05,0.71)vs.0.10(0.02,0.38)]较非过敏组更高,P均<0.05。VVS患儿中,过敏组与非过敏组相比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OTS患儿中,过敏组与非过敏组患儿在直立不耐受症状评分及直立试验中心率增加最大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性疾病是VVS及POTS儿童常见的共患病,其中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具有过敏性疾病的患儿出现直立不耐受表现的起病年龄较大,更可能因短期内发作较为频繁而就诊;VVS合并过敏性疾病时晕厥发生频率更高。
廖莹张清友李红霞王瑜丽刘平杜军保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不耐受
Dravet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3
2008年
钟佑泉刘平吴惧
关键词:癫痫综合征
抽动症状量化评估方法的研究
吴惧钟佑泉周同甫胡文广周文智陶宣华谢晓丽宁家琪徐洋吴梅宋葳邓佳刘平李岚
针对国内尚无抽动症量化评估表的现状,本课题在国内首先引进国外应用最多、较为成熟的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将其翻译为中文并制定出中译本。同时对观察者内一致性和观察者间一致性进行检验,发现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本课题率先在...
关键词:
关键词:抽动障碍量表
胃蛋白酶原在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用于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筛查的临床价值,确定适合我国人群的最佳筛选临界值和筛查方案。方法入选因消化道症状到我院消化门诊及病房就诊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根据内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对受试者进行分组,以病理结果为判断AG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比较PG I、PG I/PG II比值、CEA、CA72-4、CA19-9和CA242用于AG筛查中的价值。结果共入选受试者323例,分为正常对照组(14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53例)、萎缩性胃炎组(95例,分为轻度萎缩48例、中度萎缩34例和重度萎缩12例)、胃溃疡组(17例)及胃癌组(10例)。因胃癌组病例数少,未对该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溃疡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年龄、性别、血清CA72-4、CA242、CA19-9及CE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 I及PG I/PG II比值在萎缩性胃炎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随胃粘膜萎缩严重程度的增加PG I及PG I/PG II比值逐渐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和P=0.200)。PG I/PG II比值和PG I对AG具有较好的筛选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和0.725,大于目前常用的指标CA72-4、CA242、CEA和CA19-9的AUC,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GI/PG II比值和PG I筛选AG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72和<58.6ng/m L,此时筛选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PGI/PG II比值为91.4%和65.1%,PG I为81%和52.8%。综合考虑,推荐采用PGI/PG II比值<5.72作为判断标准筛选AG,灵敏度可达到91.4%,特异性为65.1%。结论血清PG I及PG I/PG II比值可用于临床筛选AG患者,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胃癌高风险个体,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对患者带来的伤害。与传统的胃部肿瘤标志物相比,血清PG I及PG I/PG II比值在筛选AG上具有更高的灵敏�
李志艳王驰冯珍如王化虹闫存玲刘平韩瑞林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萎缩性胃炎肿瘤标志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