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肝癌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动脉化疗
  • 3篇动脉化疗栓塞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栓塞
  • 3篇化疗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疾病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术后
  • 2篇栓塞术

机构

  • 12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刘杰
  • 8篇邱广平
  • 7篇范华
  • 6篇胡碧波
  • 5篇张宏彬
  • 3篇沈立
  • 2篇周一波
  • 1篇杨莹
  • 1篇魏建功
  • 1篇涂朝勇
  • 1篇李峰
  • 1篇郑建军
  • 1篇汪建华
  • 1篇闫昆
  • 1篇徐海东
  • 1篇李幼华

传媒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价值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MB-MCA行16层螺旋CT(16SCT)检查,并用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N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显示心肌桥厚度及壁冠状动脉发生部位、长度、管腔狭窄及邻近血管、心肌情况。结果MB-MCA位于前降支中段6例,近中段1例,前降支中段及回旋支近段1例。壁冠状动脉长度5~28mm,心肌桥厚度2~6mm。显示心肌缺血梗死2例,室壁瘤1例,MB-MCA远端冠状动脉变细狭窄1例。结论16SCT可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发生的部位、长度及覆盖于冠状动脉表面的心肌厚度,并可判断管壁有无斑块、管腔狭窄程度及心肌桥邻近血管情况,而且安全、经济、简便,可作为诊断MB-MCA的首选方法。
张宏彬刘杰胡碧波邱广平范华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疾病
经动脉导管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3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小肝癌组(直径≤5 cm)和大肝癌组(直径>5 cm)。所有患者均给予经动脉导管介入治疗,选择经皮股动脉穿刺,超声引导下将插管插到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注入顺铂+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间隔1个月再行灌注,方法同前,以此重复3~4次。评估介入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疗效评价、卡氏评分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53例中晚期肝癌中,食欲改善者30例,腹痛减轻者28例,体重增加者23例,且小肝癌组以上人数多于大肝癌组(P<0.05);AFP降低者共23例,其中小肝癌组AFP降低者比例高于大肝癌组(P<0.05);治疗后,53例中晚期肝癌中,CR+PR为36例,达67.9%,其中小肝癌组有效率(83.3%)高于大肝癌组有效率(55.2%),P<0.05;与治疗前相比,53例患者ALT、AST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大肝癌组ALT、AST、TBIL均高于小肝癌组(P<0.05);53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47.2%、24.5%,小肝癌组1、2年生存率高于大肝癌组(P<0.05),2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肝癌组治疗后卡氏评分高于大肝癌组(P<0.05)。结论经动脉导管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有效改善患者近期疗效,提高患者半年生存率,且其对近期疗效的影响与肿瘤大小有关。
刘杰邱广平涂朝勇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
HBV、HCV感染与肝癌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HBV、HCV感染对肝癌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TACE)后早期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医院肝脏外科2009年12月-2013年1月病理证实为肝癌并行TACE治疗的患者102例,对患者进行HBV和HCV血清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4组:1组无感染13例、2组单纯HBV感染62例、3组单纯HCV感染12例和4组HBV合并HCV感染15例;比较不同组间HBV和HCV感染的肝癌TACE治疗后早期复发转移率,探讨HBV、HCV感染对肝癌TACE治疗后早期复发转移潜在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02例患者中有29例复发,复发率28.43%,其中1、2、3、4组7例,复发率分别为7.69%、29.03%、25.00%和46.67%;2、3、4组TACE治疗后早期累积复发率均较1组高,且4组术后早期累积复发率较2、3组高(P<0.05),2、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HCV感染的肝癌TACE治疗后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较无肝炎病毒感染者高;HBV(包括合并HCV感染)的肝癌TACE治疗后患者肝硬化程度重,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较无肝炎病毒感染者高。
邱广平刘杰范华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早期复发
肾上腺常见肿瘤的CT及MRI诊断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MRI表现,判断CT、MRI在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肾上腺腺瘤27例,嗜铬细胞瘤9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髓样脂肪瘤5例,肾上腺囊肿3例,转移瘤31例,节细胞神经瘤、原发淋巴瘤各1例。27例腺瘤在MRI反相位(OP)图像上的信号强度都有明显下降;除髓样脂肪瘤外,非腺瘤的信号强度均无明显下降。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CT、MRI能诊断大部分肾上腺肿瘤,两者的诊断价值相似,MRI对较大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有一定的优越性。
刘杰张宏彬胡碧波魏建功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冠状动脉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扫描及后处理方法与影响因素。方法对3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进行图像重建,用容积重建(VRT)、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作图像后处理,回顾性分析心电门控扫描及重建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结果扫描时间为5~8min,后处理时间15~20min。以MIP、CPR及VR重组像评价图像质量,35例患者共显示414段血管,显示率为90.9%,其中1级为310段(74.9%),2级为53段(12.8%),3级为24段(5.8%),4级为27段(6.5%)。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冠状动脉R-R间期以50%~70%为佳,图像伪影最少,显示率依次为左主干、左前降支近中段、左回旋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达100%;左前降支远段、对角支、左缘支、回旋支远段、后降支、左室后支显示率为62.8%~91.4%。结论恰当的扫描参数,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R-R间期时相重建,以及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方法重建冠状动脉可以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减少电处理时间。
张宏彬周一波胡碧波刘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图像后处理
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筛选价值评估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价值。方法对70例(包括6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9例PTCA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6SCTCA)检查,对16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情况进行评估,其中18例冠状动脉有病变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评估16SCTCA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每例对冠状动脉的18段血管进行分析,70例患者共显示可用于诊断的图像1083段,占应显示血管86.0%;其中显示钙化27例70段血管,检出冠状动脉发育异常17例,其中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7例,检出冠状动脉有临床意义狭窄18例30段。16SCTCA诊断≥50%狭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8.3%,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99.3%。结论16SCTCA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病变程度较可靠,可发现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是适合于筛选冠状动脉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刘杰张宏彬范华胡碧波周一波沈立邱广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冠状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检查,利用最大密度重建(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及曲面重建(CPR)技术作图像处理来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全貌、血管壁钙化、血管狭窄及血栓的情况,判断下肢动脉硬化及狭窄发生部位与长度,狭窄、闭塞的程度及有无侧枝循环。结果32例患者共检测736段血管,发现管壁钙化218段,附壁血栓形成179段,管腔狭窄≥51%74段,闭塞14段。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可靠的。
张宏彬范华刘杰邱广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动脉硬化闭塞性
成人面神经管螺旋CT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螺旋CT曲面重建图像对面神经管解剖学研究的参考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成人(100侧)面神经管进行螺旋CT曲面重建,描述正常成人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特征,并进行测量。结果50例正常人的轴位和冠状位曲面重建图像,可在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双侧面神经管结构,显示率100%,矢状位曲面重建图像只能完整显示单侧面神经管结构;三个方位曲面重建图像上能较准确测得面神经管长径和宽径,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弯曲部的显示、测量和对毗邻结构的显示,不同方位有各自价值和限度。结论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具有简便、实用、准确、直观等优点,是目前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对面瘫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汪建华李幼华胡碧波沈立杨莹刘杰
关键词:面神经管螺旋CT
肿瘤根治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药物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生存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和药物化疗的生存情况。方法:选取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随访5年以上的HCC术后患者143例,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术后予以TACE )、化疗组(术后予以FOLPOX4化疗方案)及综合组(术后予以TACE+FOLPOX4化疗方案)。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肝炎病史、肿瘤直径、术后肝功能、术后甲胎蛋白水平、术后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评分及术后治疗方案),并绘制各组生存曲线,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甲胎蛋白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为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01,相对危险度为1.00;术后进一步治疗能提高HCC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保护因素,其中采取综合方案的回归系数为-2.37,相对危险度为0.07,影响生存时间的权重比高于另外两组,而介入组的权重比高于化疗组。术后1、2、3年累计生存率综合组分别为78.35%、69.16%、24.43%,介入组分别为76.87%、62.48%、24.72%,化疗组分别为62.23%、43.22%、19.54%。结论:术后甲胎蛋白水平与HCC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存在负相关,术后甲胎蛋白水平监测可为手术效果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TACE运用于HCC术后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联合药物化疗能有效延长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邱广平刘杰范华
关键词:肝动脉手术后期间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两种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效果。方法将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患者34例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先进行超选择插管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颗粒封堵瘘口,再进行肿瘤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对照组先予肿瘤动脉灌注进行化疗药物及超液化碘油栓塞,再进行超选择插管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颗粒封堵瘘口,比较两组疗效、瘘口封堵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完全封堵者所占比例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超选择插管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颗粒封堵瘘口,再进行肿瘤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效果较好。
邱广平刘杰范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