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英

作品数:247 被引量:1,008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5篇理学
  • 50篇化学工程
  • 8篇生物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冶金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7篇分子
  • 51篇热力学
  • 37篇汽液平衡
  • 36篇分子热
  • 36篇分子热力学
  • 30篇高分子
  • 28篇热力学模型
  • 26篇分子热力学模...
  • 21篇相平衡
  • 21篇活性剂
  • 21篇表面活性
  • 21篇表面活性剂
  • 15篇离子
  • 15篇高分子溶液
  • 15篇MONTE_...
  • 14篇甲基
  • 14篇共聚
  • 12篇溶剂
  • 12篇共聚物
  • 11篇CARLO模...

机构

  • 207篇华东理工大学
  • 35篇华东化工学院
  • 4篇南昌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武汉化工学院
  • 2篇吉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上海建材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47篇胡英
  • 152篇刘洪来
  • 18篇彭昌军
  • 16篇叶汝强
  • 13篇骆赞椿
  • 13篇许建和
  • 12篇英徐根
  • 10篇胡军
  • 10篇虞大红
  • 9篇黄永民
  • 8篇王琨
  • 8篇姜建文
  • 8篇尚亚卓
  • 8篇蔡钧
  • 8篇邱祖民
  • 8篇李军
  • 7篇王相田
  • 7篇戎宗明
  • 7篇陈启斌
  • 7篇冯剑

传媒

  • 53篇华东理工大学...
  • 41篇化工学报
  • 24篇高校化学工程...
  • 10篇华东化工学院...
  • 9篇化学学报
  • 6篇高等学校化学...
  • 6篇化学世界
  • 5篇功能高分子学...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化工高等教育
  • 3篇生物技术
  • 3篇化工进展
  • 3篇化学进展
  • 3篇Chines...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3篇武汉化工学院...
  • 3篇中国科学:化...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稀土
  • 2篇中国大学教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2篇2006
  • 11篇2005
  • 16篇2004
  • 13篇2003
  • 9篇2002
  • 15篇2001
  • 12篇2000
  • 7篇1999
  • 17篇1998
2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对脂肪酶非水相催化拆分2-辛醇的影响被引量:4
1998年
利用假单胞菌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的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对外消旋(R,S)-2-辛醇进行了动力学拆分,考察了水对脂肪酶非水相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酶在有机溶剂中的活力显著依赖于系统的加水量,二者呈钟罩形曲线,但最佳加水量范围以及酶的活力大小因溶剂不同而异;在最佳加水量范围内,系统含水量的变化对酶的对映选择性影响不大,但加水量增大(>1%,V/V)会导致逆反应(酯的水解)加剧而降低醇的光学纯度;在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添加分子筛移走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可显著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并增大醇的对映体过量,但当超过快反应(R-醇的酯化)的平衡转化率时,反而会造成残留醇的光学纯度下降.用二甲基甲酰胺和乙二醇取代部分或全部的水添加于非水相酶反应系统,也能起到与水类似的甚至更强的激活酶的作用.
朱洁刘洪湖许建和曹淑桂胡英
关键词:脂肪酶辛醇拆分手性分离辛醇酯化
反胶团中脂肪酶催化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0
1991年
研究了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在AOT/异辛烷反胶团中催化橄榄油水解的性能。发现在25℃,pH7.9,R=[H_2O]/[AOT]=10的条件下,脂肪酶的活力最高。脂肪酶在含水量较低的反胶团中较稳定,当R=5.4,于33℃保存12h,活力可保持89%;底物浓度高达50%(V/V)时仍无抑制;当'水池'内存在40mmol/L的Cu^(2+)、Co^(2+)、Mn^(2+)等金属离子时对酶仅有少许抑制。
许建和茅庆成英徐根胡英
关键词:反胶团脂肪酶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6
2001年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牵头,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胡英叶汝强杨宏秀杨宏秀徐铸德迟玉兰徐铸德
关键词:化工类教材建设教学手段
预测纯液体表面张力的普遍化对应状态方法
1989年
基于作者最近建立的一个多参数对应状态理论,本文报导一种关联和预测纯液体表面张力的新方法。在采用对比回转半径、对比偶极矩以及电荷转移常数DN和AN作为参数后,所得到的表面张力预测值与实验值极为一致。对于文献中报导的其它对应状态方法,本文也作了比较。
王仁远胡英骆赞椿
关键词:液体表面张力偶极矩缔合电荷转移偏心因子
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在固液界面吸附的Monte Carlo模拟(Ⅱ)──界面浓度分布和吸附量被引量:8
1999年
用MonteCarlo方法对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获得了固液界面区总链节密度和吸附链节浓度分布、链附着率、表面覆盖率和吸附量等信息,考察了吸附性链节的对比吸附能和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吸附性链节比例f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时,吸附量先随f的增加而上升,在f=0.4左右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
陈霆刘洪来胡英
关键词:两嵌段共聚物固液界面共聚物吸附性
阳离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被引量:27
2003年
合成了3种季胺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C12H25N(CH3)2—CnH2n—(CH3)2NC12H25,2Br-1(n=3,4,6),测定了不同浓度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并得到临界胶束浓度(CMC)、偶联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单个分子的面积和胶束电离度。结果表明:与相应的单头基单尾链表面活性剂相比,偶联表面活性剂具有很低的CMC和很强的表面活性,联接基团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
陈启斌韦园红施云海刘洪来胡英
关键词:电导率临界胶束浓度
反胶束中水的波谱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测定了不同含水量的丁二酸双(2-乙基已基)酯磺酸钠(AOT)反胶束溶液的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以探测水在反胶束中的结构和性质。研究表明,在AOT反胶束中,Na ̄+水化层内的水分子由于强烈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而被紧紧束缚,使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大为削弱;当引入更多的水时,水分子的束缚程度大幅度下降,氢键缔合大为增强。但即使在最大的反胶束中,水的流动性仍比普通水低。反胶束中水的这些特殊性质正是反胶束溶液获得广泛应用的内在依据。
许建和周洁赵发祥英徐根胡英
关键词:反胶束红外光谱胶体化学
聚苯乙烯在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系统中的液液平衡 Ⅰ.雾点线和旋节线的实验测定
1996年
建立了高分子溶液雾点线和旋节线的测定方法及其实验装置,测定了环己烷-聚苯乙烯(M_w=190000;M_w/M_n=1.04)、甲基环己烷-聚苯乙烯(M_w=37900;M_w/M_n=1.01)系统的雾点线和旋节线,经与文献数据比较,表明本方法及其装置是可行的。
戎宗明王红强英徐根胡英
关键词:液液平衡聚苯乙烯环己烷甲基环己烷
纪念汪家鼎先生
2010年
胡英
关键词:化工高等教育化学工业核工业
Silicalite-1的后处理对其催化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研究了silicalite 1分子筛的不同后处理方法对其催化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性能的影响,这些方法包括水(或氨)蒸气处理以及在碱性、酸性或中性条件下用NH4NO3 处理.结合XRD ,FT IR和2 9SiMASNMR表征结果对silicalite 1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用NH4NO3 进行后处理对提高分子筛的催化性能最为有利.分子筛上无规则排布的末端硅羟基数量的减少。
陶伟川毛东森陈庆龄胡英
关键词:环己酮肟己内酰胺后处理活性中心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