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以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食管
  • 5篇内镜
  • 4篇流病
  • 4篇镜检
  • 4篇反流
  • 3篇胃食管
  • 3篇消化道
  • 3篇内镜检
  • 3篇内镜检查
  • 3篇化道
  • 3篇机器人
  • 2篇软式内镜
  • 2篇上消化道
  • 2篇食管反流
  • 2篇食管反流病
  • 2篇微生态
  • 2篇胃镜
  • 2篇胃镜检查
  • 2篇胃食管反流
  • 2篇胃食管反流病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中华医学会

作者

  • 13篇史以超
  • 12篇杨云生
  • 9篇彭丽华
  • 6篇王潇潇
  • 5篇王巍峰
  • 4篇杨竞
  • 4篇闫斌
  • 3篇周圆圆
  • 3篇王子恺
  • 3篇刘浩
  • 3篇王淑芳
  • 3篇孙刚
  • 3篇张修礼
  • 2篇王向东
  • 2篇王雷
  • 2篇王健
  • 2篇艾洁
  • 2篇赵会君
  • 2篇潘飞
  • 1篇陈胜良

传媒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人民军医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USE TM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13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估MUSE?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11月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接受MUSE?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的13例GERD患者,比较其手术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问卷(GERD-HRQL)评分、症状控制满意度、胃食管反流症状诊断问卷(GERD-Q)评分、食管炎程度、阀瓣情况、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等。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GERD-HRQL总评分由术前停用PPI 7 d时的23分(14~36分)降至术后3个月的3分(0~21分)和术后6个月的1分(0~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11、-3.183,P均〈0.01)。13例患者中,术后GERD-HRQL总评分下降≥50%者11例。胃灼热症状总分由术前停用PPI 7 d时的21分(13~29分)降至术后3个月的0分(0~17分)和术后6个月的0分(0~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13、-3.182, P均〈0.01)。13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的症状控制评价为满意者7例,尚可者4例,不满意者2例;术后6个月的症状控制评价为满意者9例,尚可者4例;满意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235、25.159,P均〈0.01)。GERD-Q总评分由术前的13分(8~17分)降至术后3个月的6分(3~11分)和术后6个月的6分(6~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92、-3.066,P均〈0.01)。DeMeester积分由术前的38.40分(20.20~255.30分)降至术后6个月的11.10分(1.10~46.20分); pH值〈4的总时间占比由术前的10%(5%~75%)降至术后6个月的3%(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1, P均=0.001)。手术前后食管动力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食管炎的患者由术前的3例增至术后的8例。阀瓣形态≤Ⅱ级的患者由术前�
彭丽华杨云生万荣陈胜良杨竞王潇潇闫斌史以超王巍峰艾洁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胃底折叠术质子泵抑制剂
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YunSRobot在人体胃镜检查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评价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YunSRobot在上消化道内镜仿真模型以及人体志愿者中进行胃镜操作的性能。方法应用我们团队发明的YunSRobot机器人接连奥林巴斯GIF-H 260胃镜。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操作机器人的双操作手柄对仿真模型和志愿者进行胃镜检查。记录操作时间、各部位观察、人机互动友好等,并与内镜医师手工操作内镜进行对比。结果模型实验中4位医师每人操作机器人操控胃镜及直接手工操控胃镜对仿真模型进行5次操作。机器人组和手工操作组平均操作时间为(626.4±120.7)s与(241.5±24.7)s(t=14.0,P<0.001),机器人组操作检查时间长于人工操作组。但4位内镜医师使用机器人操作由第1例至第5例时间呈明显缩短[(783.5±154.8)、(667.75±85.1)、(582.0±74.7)、(555.0±28.9)、(543.8±29.7)s;F=15.353,P=0.03]。人体实验中3位医师每人操作机器人及直接手工操控胃镜分别为7名志愿者,共计21名志愿者进行胃镜检查。机器人组和人工操作组平均时间为(875.6±179.8)s与(378.8±80.4)s(t=10.278,P<0.001),机器人组操作检查时间长于人工操作胃镜组。但3位内镜医师使用机器人操作由第1例至第7例时间呈明显缩短[(954.7±62.1)、(936.7±116.9)、(968.7±227.1)、(1008.0±229.4)、(876.7±110.5)、(735.0±149.2)、(649.3±81.0)s,F=3.79,P=0.024]。两组均能清晰、熟练地观察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第一、二段及乳头。所有操作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YunSRobot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可实现对人体胃镜检查的全面操作。初始学习YunSRobot机器人进行人体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间稍长于标准的人工操作时间,但学习曲线显示应用机器人操作能迅速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操作熟练度,表明该系统具有人机互动友好的功能,易于掌握。
彭丽华刘浩杨云生闫斌江维潘飞王重阳周圆圆张旭史以超张修礼王潇潇王子恺王淑芳王雷李剑锋王巍峰杨竞王向东
关键词: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消化道微生态标准化样本库共识被引量:5
2018年
消化道微生态标准化样本库共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中华医学会相关分会组织临床消化、伦理、消化道微生态研究、微生物组测序分析、生物样本库等多学科专家协同编订。主要针对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相关样本的采集、制备、储存等标准化达成共识,包括粪便、黏膜组织、血液、胆道相关样本和口腔微生物样本,为促进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供指导。
杨云生史以超王子恺
关键词:样本库
主从式软式内镜操作机器人系统行胃镜检查的动物实验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评估主从式软式内镜操作机器人系统YunSRobot进行活体猪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操作效能等。方法应用主从式软式内镜操作机器人系统YunSRobot和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胃镜GIF-Q260J,对7只广西巴马小型猪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操作。实验分为人工操作组和机器人操作组,由9位熟练操作内镜的消化专科医师先在体外操作机器人1次,熟悉机器人操作原理和方法,而后分别完成人工操作和机器人操作各4例次,记录内镜图像及操作时间。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人工操作组和机器人操作组均能顺利完成标准食管、胃的内镜操作和检查,无出血、穿孔、误入气管、咽喉部损伤、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均能清楚观察到实验猪的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和幽门。9位操作者人工操作时间为(3.67±1.95) min,短于机器人操作的(7.60±2.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5,P〈0.01)。9位操作者第1次体外操作的时间为(13.10±6.32) min,9位操作者进行动物体内机器人操作的每例次操作时间依次为(8.49±0.90)、(7.50±1.19)、(7.30±1.33)、(7.12±1.61)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01,P〈0.01);操作时间逐渐缩短,操作熟练度显著提高。结论主从式软式内镜操作机器人系统YunSRobot对活体动物进行内镜检查操作安全,对食管、胃各部位观察清楚。
张修礼刘浩彭丽华杨竞王重阳周圆圆江维王淑芳闫斌王巍峰史以超李宗葳杨云生
关键词:食管镜检查胃镜检查动物实验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伴有或不伴有食管黏膜损伤与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食管黏膜损伤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在食管动力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有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患者,24h食管pH监测Demeester积分≥14.72分,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糜烂性反流病(ERD)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比较2组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NERD组与ERD组UESP平均值数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其余指标UESRP平均值、LESP最小值、LESP平均值、LESRP平均值、LESRP最大值、DCI中NERD组均高于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RD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NERD组患者身高较ERD组偏低,体重较轻,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也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或BMI的增加,可能增加GERD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的风险。此外,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较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上、下食管括约肌动力障碍更严重。
王健史以超赵会君王潇潇彭丽华杨云生
关键词: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
婴幼儿肠道病毒组学研究进展
2018年
婴幼儿肠道病毒组是指肠道内的所有病毒、病毒颗粒及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婴幼儿肠道病毒的形成始于婴儿出生,并在出生方式、母乳、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扩张成熟。此外,肠道病毒组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宿主免疫、微生物代谢与营养、黏膜屏障形成,影响宿主的健康。然而,目前婴幼儿肠道病毒组研究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扩展完善病毒组数据库,深入研究肠道病毒组与其他微生物种群间的相关关系,并剖析其在婴幼儿发育中的作用。
史以超彭丽华杨云生
关键词:婴幼儿肠道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在肝病中的作用
2010年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leind,C/EBPα)最早由Johnson等于1987年作为鼠肝蛋白分离,因其可与逆转录病毒增强子序列CAAT相结合而得名。C/EBPα在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发挥其特异的作用.可与其他转录因子形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一起组成复杂而精细的调控网络。近年来,研究表明C/EBPα参与肝脏分化发育及肝细胞功能的维持,并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痛发生等病理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史以超谢渭芬
关键词: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C/EBPΑ肝细胞功能肝病
肠道注气在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在肠道注气状态下胶囊内镜的小肠黏膜观察效果,以期进一步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将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注气干预组(n=14)和常规检查组(n=13),对比分析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阳性发现率、胶囊内镜在小肠的转运时间、小肠清洁程度和展开程度。结果注气干预组与常规检查组在全小肠检查完成率[85.71%(12/14)比61.54%(8/13),P=0.209]和疾病阳性发现率[71.43%(10/14)比84.62%(11/13),P〉O.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注气干预组的小肠通过时间为(270.86±144.85)min,较常规检查组的(325.15±161.76)min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注气干预组整体肠道清洁程度好于常规检查组[(2.05±0.40)分比(1.75±0.40)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60)。注气干预组整体肠腔展开程度明显好于常规检查组[(1.79±0.40)分比(1.3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注气干预胶囊内镜检查,可以显著提高小肠黏膜展开程度,并有提升小肠整体清洁度及缩短全小肠工作时间的趋势。
史以超蔡顺天李中原孙刚彭丽华杨云生
关键词:胶囊内窥镜
伴或不伴吞咽困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联合24 h食管pH监测,探讨GERD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具有反酸、胃灼热症状并完成24 h食管pH监测确诊为GERD的患者.根据GERD患者是否合并吞咽困难,进一步分析GERD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194例患者经24 h食管pH监测确诊为GERD并同期完成食管测压,其中GERD伴吞咽困难患者17例(8.8%),不伴吞咽困难患者177例(91.2%).GERD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分型以重度食管动力障碍为主(5/17),而GERD不伴吞咽困难患者以轻度食管动力障碍为主(10.2%,18/177).GERD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综合松弛压、食管下括约肌(LES)残余压,以及LES上沿以上3.0、11.0 cm处收缩幅度均高于伴吞咽困难者[分别为(9.70±0.98) mmHg(1 mmHg=0.133 kPa)比(7.02±0.30) mmHg,(12.75±1.35) mmHg比(9.18±0.42) mmHg,(106.80±11.97) mmHg比(70.82±3.48) mmHg,(82.66±10.70) mmHg比(56.93±3.1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1、2.488、2.887、2.308,P均<0.05).GERD伴吞咽困难患者食管远端收缩积分明显高于不伴吞咽困难者[(2 128.94±310.47) mmHg· cm·s比(1 029.88±90.16) mmHg·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0,P=0.001),而食管上括约肌残余压明显低于不伴吞咽困难者[(2.84±1.21) mmHg比(6.18±0.3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0,P=0.009).结论 GERD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较不伴吞咽困难者重.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能够为GERD患者提供食管动力学的客观依据,对GERD的诊断和治疗起指导作用.
史以超王潇潇艾洁孙刚王巍峰彭丽华杨云生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动力障碍
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反流病食管动力学指标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反流性食管炎(RE)与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括约肌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因"反酸、胃灼热、胸痛"等症状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经24h食管pH监测,且DeMeester积分≥14.72分,确诊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383例。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为RE组124例、NERD组254例和Barrett′s食管(BE)组5例(因BE病例较少,本文暂不讨论)。比较RE组和NERD组及RE组不同程度亚组之间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包括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平均值、上食管括约肌松弛残余压(UESRP)平均值、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最小值、LESP平均值、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残余压(LESRP)平均值、LESRP最大值、远端收缩积分(DCI)。结果:NERD组与RE组UESP平均值分别为(63.88±2.10)mmHg和(58.77±3.04)mmHg,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NERD组UESRP平均值、LESP最小值、LESP平均值、LESRP平均值、LESRP最大值及DCI均非常显著高于RE组(P<0.01)。RE组LA-A亚组LESP最小值显著高于LA-B、LA-C及LA-D等3个亚组(P<0.05);UESP平均值、UESRP平均值、LESP平均值、LESRP最大值及DCI在4个亚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RE患者较NERD患者的上、下食管括约肌动力障碍更严重,下食管括约肌屏障功能较差;LESP最小值压力越低,可能食管黏膜损伤越严重。
王健史以超赵会君王潇潇彭丽华杨云生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