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洁瑜

作品数:22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血小板
  • 11篇细胞
  • 5篇凋亡
  • 4篇血小板活化
  • 4篇血小板活化功...
  • 4篇血小板生成
  • 4篇血小板生成素
  • 4篇血小板微粒
  • 4篇血友病
  • 4篇血友病A
  • 4篇通路
  • 4篇微粒
  • 4篇临床异质性
  • 4篇活化
  • 4篇活化功能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通路
  • 3篇造血

机构

  • 2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2篇叶洁瑜
  • 8篇杨默
  • 6篇孟凡义
  • 6篇易正山
  • 5篇孙竞
  • 5篇江雪杰
  • 4篇黄凯凯
  • 4篇秦芳梅
  • 4篇刘启发
  • 4篇梁恩瑜
  • 4篇王治香
  • 4篇李志涛
  • 4篇戴敏
  • 3篇刘阳
  • 3篇肖彬
  • 3篇郑忠信
  • 2篇何涵
  • 2篇李素毅
  • 2篇蒋玲
  • 2篇许娜

传媒

  • 8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广东省医学会...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GF-BB促粒细胞/巨核细胞生长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生成作用及其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抗凋亡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血浆凝固培养法培养小鼠和人骨髓细胞CFU-GM和CFU-MK,探讨PDGF-BB对两者CFU-GM、CFU-MK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AnnexinV/PI双染、活性Caspase-3表达及JC-1线粒体膜势能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PDGF-BB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的抗凋亡作用机制。结果:PDGF-BB 0-100 ng/ml能够促进小鼠/人CFU-GM和CFU-MK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50 ng/ml作用最为明显(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PDGF-BB通过线粒体及Caspase-3通路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发挥抗凋亡作用(P<0.05)。结论:PDGF-BB能够促进体外小鼠和人粒-单核系及巨核系造血生成,且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和Caspase-3通路对巨核细胞发挥抗凋亡作用。
毛利靖叶洁瑜梁恩瑜杨默
关键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细胞凋亡
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究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147例初发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WT1基因表达,根据其表达水平分为WT1^(+)和WT1^(-)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147例MDS患者WT1^(+)率为82.3%。WT1^(+)和WT1^(-)两组患者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异常染色体核型、WHO 2016分型及IPSS-R危险分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S亚型恶性程度及IPSS-R危险分层越高,WT1表达水平越高。WT1^(+)和WT1^(-)两组患者中位OS、进展为白血病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未移植患者中,WT1^(+)患者中位OS较WT1^(-)患者显著缩短(P=0.049)。WT1^(+)移植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去甲基化治疗患者(P=0.002),且死亡率低(P=0.005)。结论:WT1基因表达水平可用于评估MDS患者病情,与MD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潘丹琪赵文舒阴常欣何涵林韧赵珂叶洁瑜刘启发戴敏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WT1基因预后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ADM细胞增殖、凋亡及耐药的影响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对HL-60/ADM细胞增殖、凋亡和耐药的影响。方法:以耐药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ADM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LBH589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阿霉素...
江雪杰孟凡义黄凯凯王治香叶洁瑜徐丹
关键词:白血病凋亡耐药
血小板活化功能及血小板微粒对重型血友病A临床异质性的意义
目的:应用流式检测血小板表面特异性抗原和血小板微粒(PMPs),以探讨血小板活化程度及PMPs对重型血友病A患者临床表现异质性的意义.方法:单抗CD41a-APC,CD42b-PE,CD61-FITC,CD62P-PE,...
秦芳梅叶洁瑜黄顺桦李志涛易正山郑忠信刘阳孙竞
iPS细胞技术在血液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2015年
Takahashi小组采用导入基因的方式,首次将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成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干细胞,称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而且因来源于机体本身而无免疫排斥,同时也无伦理问题,因而有极大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能,有可能为血液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患者体细胞来源的i PS细胞,可用于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用于开发和筛选新的治疗药物;从体外培养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用来诱导产生红细胞和血小板,因而是一种潜在的血细胞来源。本综述总结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建立的方法及其在血液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周丽霞叶洁瑜连祺周杨默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遗传性血液病造血
血小板活化功能及血小板微粒对重型血友病A临床异质性的意义
目的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特异性抗原和血小板微粒(PMPs),以探讨血小板活化程度及PMPs对重型血友病A患者临床表现异质性的意义。方法 应用特异性荧光单抗C D41 a-APC,CD42b-PE,CD61...
秦芳梅叶洁瑜黄顺桦李志涛易正山郑忠信刘阳孙竞
关键词:血友病A临床表型流式细胞术微粒
胺类神经递质对巨核细胞造血调控及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2014年
作为宿主防御和机体修复机制的一部分,神经系统可能通过免疫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直接参与免疫功能的调控,而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在血液细胞上表达的发现,为神经系统与血液系统之间直接联系提供了依据。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胺类神经递质中的5-HT与巨核系造血有紧密的联系。本文以胺类神经递质对巨核系造血的调控及巨核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做为关注点作一综述,着重于其相关受体在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上的表达及相应的功能,探索神经系统与血液系统的内在联系。依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胺类神经递质参与了巨核细胞造血的调控,可影响血小板聚集及活化功能,且与巨核系特异调节因子TPO存在联系,也支持了一些研究者所提出的"脑-骨髓-血液轴"观点。目前,神经系统参与造血调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舒慧英李晓静于洁叶洁瑜杨默
关键词:神经递质巨核细胞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素通过修复化疗后骨髓内皮祖细胞促进巨核细胞造血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索血小板生成素(TPO)能否通过修复大剂量化疗后患者的骨髓内皮祖细胞(BM-EPC)恢复其对巨核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方法选取2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30 d的骨髓以及10例健康人骨髓作为实验标本。采用表面特异性抗原CD34,CD309,CD133对BM-EPC进行鉴定;使用CCK8分析TPO是否可促进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BM-EPC增殖及其最佳作用浓度。设置TPO处理组为实验组,无TPO为对照组,健康人BM-EPC为健康对照组;通过DiL-Ac-LDL摄取及FITC-UEA-I结合实验检测实验组、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BM-EPC数量。利用成管及迁移实验评估3组的BM-EPC功能;分别将实验组和对照组BM-EPC与巨核细胞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实验组BM-EPC高表达CD34/CD133/CD309;TPO可促进BM-EPC增殖,最佳作用浓度为100μg/L。免疫荧光双标实验显示,实验组BM-EPC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成管能力及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增强(P<0.05)。共培养后,实验组巨核细胞数多于对照组(P=0.013)。结论大剂量化疗后患者BM-EPC受损,TPO具有直接刺激巨核系统造血作用,还可能通过促进BM-EPC增殖,修复其功能,从而恢复BM-EPC对巨核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
曾晓媛焦营营李宗鹏张玉娇叶洁瑜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骨髓内皮祖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ADM增殖、凋亡及耐药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60/ADM的增殖、凋亡和耐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LBH589处理耐药的HL60/ADM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多柔比星作用24h IC50值,AnnexinV-FITC/PI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多柔比星摄取率和多药耐药蛋白1(MRP1)表达,评估LBH589逆转耐药效应.Westemblot检测p53、Akt、p-Akt、组蛋白-3、乙酰化组蛋白-3、β-actin蛋白表达.结果 10~80 nmol/L LBH589能够抑制HL60/ADM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70 nmol/LLBH589作用60 h抑制效果最佳.20 nmol/LLBH589显著下调HL60/ADM细胞表面MRP1的表达[(93.90±4.20)%比(76.19±6.53)%,P<0.05]、提高HL60/ADM细胞多柔比星摄取率[(8.53±0.68)%比(25.67±1.34)%,P< 0.01]、降低多柔比星24 hIG0值[(6.833±0.319) μg/ml比(1.382±0.104)μg/ml,P< 0.01],其逆转耐药倍数为4.9倍.LBH589处理HL60/ADM细胞24、48 h,乙酰化组蛋白-3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LBH589处理前(P<0.01),处理后24h和48 h p-Akt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7±0.09和0.59±0.01,低于处理前表达水平(2.03±0.12)(P<0.01),p5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7±0.04和1.31±0.09,明显高于处理前的表达(0.21±0.02)(P< 0.01).结论 LBH589通过阻断PI3K-Akt通路、下调其MRP1的表达及提高多柔比星摄取率有效地抑制HL60/ADM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并逆转其耐药.
江雪杰赵青霞王治香丁冰洁黄凯凯叶洁瑜孟凡义
关键词:白血病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凋亡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4年内22717例次患者共发生582次血流感染,2018-2021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依次为2.79%、2.99%、2.79%和2.02%。共分离出59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87株(81.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81株(1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糖球菌和屎肠球菌;真菌31株(5.2%),以热带念珠菌为主。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0%、15.3%、15.4%和3.3%。主要非发酵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29.6%、13.3%和21.7%。81株革兰阳性菌中仅2例对糖肽类抗菌药物耐药。结论2018-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菌种耐药率差异较大。
蔡林静魏小磊魏永强郭绪涛江雪杰张钰余国攀戴敏叶洁瑜周红升徐丹黄芬范志平许娜史鹏程宣丽冯茹刘晓力孙竞刘启发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