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祥柏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输运
  • 2篇悬沙
  • 2篇遥感
  • 2篇海域
  • 2篇沉积物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悬沙浓度
  • 1篇悬沙输运
  • 1篇遥感观测
  • 1篇深海
  • 1篇输运趋势
  • 1篇水动力
  • 1篇水沙
  • 1篇水沙输运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太平洋
  • 1篇热含量
  • 1篇温室效应
  • 1篇粒度参数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吴祥柏
  • 3篇汪亚平
  • 2篇刘运令
  • 1篇闵凤阳
  • 1篇陈嘉伟
  • 1篇潘少明
  • 1篇陈一宁
  • 1篇邵浩
  • 1篇左平
  • 1篇邹欣庆
  • 1篇李炎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长江口拦门沙海域边界层沉积动力过程
底部边界层的沉积动力过程是河口海岸地区的重要物理过程,由于动力条件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如高频紊流、底部沉积物再悬浮、搬运和堆积等),使用传统方法进行边界层的直接观测和研究中存在着诸多限制。在高时空分辨率的现场采样...
吴祥柏
关键词:长江口水动力沉积物悬沙输运
深圳湾西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输运趋势被引量:6
2009年
在深圳湾西北部海域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通过粒度分析获取沉积物粒度参数。结果表明,该海域中北部沉积物以粉砂为主,分选较差;局部有较粗的砂、砾沉积物分布,分选性差。地质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粒度参数半方差—距离的相关性与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有关,剔除空间"异常"值后,可在半方差图中获取粒度参数的变程值,并将其作为粒径趋势模型的特征距离。粒径趋势分析表明,海湾西部海域的沉积物向东北净输运,深圳河口海域的沉积物偏西向输运,从而在海湾北部近岸海域形成一个沉积物汇聚中心,这与水动力观测结果基本吻合。此外,210Pb测年结果也表明,这个沉积物汇聚中心的沉积速率也相应较高,显示出较强的淤积趋势。
闵凤阳汪亚平左平刘运令吴祥柏
关键词:粒度参数地统计学粒径趋势分析沉积速率
南海大气温室效应纬向地带性的遥感观测
2016年
本文选取位于入射太阳辐射能量峰值所在的绿光通道(MODIS卫星4通道),以及位于可太阳耀光探测长波辐射区间的中红外通道(MODIS卫星21通道)为观测窗口对,遥感测量2000~2010年间南海研究区和东海对照区内,不同纬度带的大气典型短波与长波通道的太阳耀光辐射比参数(引入晴空辐射平衡的描述性指标CSRR,即Calibrated Sunglint Radiation Ratio)时间序列.据此大气双程透射率比及太阳分谱辐照度比的相关函数CSRR,了解南海大气温室效应纬向地带性的演变特征.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的大气温室效应包含3个相对重要的分量:1)由低纬往中纬逐渐增大的,受具有明显纬向地带性的水汽大储库与纬向地带性较弱的CO2小储库联合影响的长期变化趋势;2)受CO2、CH4、O3和气溶胶共同调控的准十年尺度分量;3)从低纬往中纬逐渐由双峰转变为单峰分布的年尺度分量.由此可见,关于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物理学参数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观测,有助于理解从辐射强迫到温度变化的气候响应机制,对如何筛选简洁合理的第四纪气候评估模型具有参考价值.
陈嘉伟李炎邵浩吴祥柏陈一宁
关键词:温室效应遥感
南黄海苏北近岸西洋水道水沙输运机制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基于2008年3月份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西洋水道内5个站位大潮期间的观测数据(包括流速与悬沙质量浓度的垂向剖面),利用机制分解法计算了西洋水道内的水与悬沙通量。结果表明,水体在多数时段内均处于分层向混合过渡的状态,中下层水体的理查德森数(Ri)与瞬时悬沙输运量中的平均流输沙项及流速的潮周期变化相关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水体的层化效应和混合程度对悬沙输运有重要影响。西洋水道内悬沙净输运率为10-1~100 kg/(m.s)量级,并以欧拉余流向岸输运为主,该结果揭示了苏北近岸潮滩在陆源物质供应减少背景下向海快速淤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水动力作用机制。
刘运令汪亚平吴祥柏施晓钟邹欣庆
基于深海遥感的西北热带太平洋热含量变化研究
本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出现增暖趋势减缓现象,该期间上层海洋热含量增加明显减缓,300 米以下的中深层海洋吸收热量的速率显著增加,热量出现向中深层海洋传递的趋势.西太平洋暖池与西北热带太平洋是全球海表暖水分布的最集中的区...
吴祥柏严晓海
长江河口悬沙与盐分输运机制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2004年9月15~22日在长江口南支口门区域进行了水位、流速、悬沙浓度、盐度的全潮观测,基于这些现场数据,分析河口区域流速结构、悬沙浓度与盐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机制分解法研究河口悬沙、盐分的通量和输运机制,并探讨它们与水体垂向结构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长江河口区的悬沙浓度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从口内向口外,悬沙浓度呈显著减小趋势,大潮期间的悬沙浓度较大,是小潮期间的数倍。通量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区以欧拉余流为主,向海输运,并有向海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斯托克斯余流向陆输运,在大、小潮期间有显著差异。盐分输运机制中,以欧拉余流占主导地位,潮泵效应、垂向重力环流、垂向剪切扩散作用的贡献次之。长江河口悬沙净输运率在向海方向逐渐减小,大潮期间的悬沙净输运率比小潮期间的大1~2个数量级,水动力条件是造成长江河口悬沙净输运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悬沙输运机制小潮期间以欧拉余流占主导地位,在大潮期间则以与紊流相关的垂向剪切扩散作用取代欧拉余流占据主导地位。悬沙瞬时输运机制中的剪切扩散项在中下层水体的理查德森数(Ri)小于0.25时才有较大的量值,在南槽内,当底层水体的理查德森数(Ri)处于0.1%Ri〈0.25范围时,剪切扩散贡献值的大小与Ri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还表明,适当的紊动强度有利于高悬沙浓度的维持,区域性的层化作用对紊流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是造成长江河口悬沙输运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吴祥柏汪亚平潘少明
关键词:悬沙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