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徐慧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呼吸和呼吸道管理被引量:2
- 2009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日渐流行、危害俱增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此类患者围术期的呼吸和气道管理也备受重视。术前要做好充分的药物治疗、呼吸训练等准备工作、测定肺功能、评估呼吸和气道的困难程度;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加强对呼吸和循环的监测;术后要注意CO2蓄积、低氧血症、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选择常规治疗,机械通气等不同方法,严格掌握拨管指征。
- 周徐慧姜虹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围术期机械通气麻醉
-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正颌术后留置气管导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比较
- 2015年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对正颌术后留置气管导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正颌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地佐辛低剂量组(D1组)、地佐辛中剂量组(D2组)和地佐辛高剂量组(D3组),各20例.D1、D2、D3组分别给予地佐辛0.1、0.2、0.3 mg/k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0 ml,静脉泵注维持20 h;对照组给予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4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2、10、20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给药后1、2、10、20 h,D1、D2、D3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89±14)、(87±10)、(82±12)次/min比(98±14)次/min,(80±14)、(80±8)、(78±13)次/min比(96±15)次/min,(78±14)、(77±8)、(76±15)次/min比(99±14)次/min,(76±14)、(76±10)、(74±16)次/min比(97±14)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给药后SpO2、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2、10、20 h,D2、D3组VAS评分均低于D1组[(2.32±0.82)、(2.15±0.47)分比(3.64±0.43)分,(2.14±0.37)、(2.07±0.22)分比(3.53±0.29)分,(2.06±0.63)、(1.81±0.74)分比(3.22±0.52)分,(2.22±0.45)、(1.92±0.53)分比(3.35±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1、2、10、20 h,D1、D2、D3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73±0.37)、(2.54±0.84)、(2.92±0.52)分比(1.83±0.26)分,(2.96±0.32)、(3.19±0.91)、(3.05±0.67)分比(1.66±0.51)分,(3.12±0.42)、(3.43±0.53)、(3.33±0.54)分比(1.93±0.49)分,(3.05±0.21)、(3.25±0.43)、(3.12±0.96)分比(2.04±0.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周加倩陈志峰周徐慧
- 关键词:正颌手术地佐辛应激反应
- 全身麻醉科普小知识
- 2023年
- 所谓全身麻醉,指的是以吸入、静脉、直肠灌注、肌肉注射等方式,将麻醉药注入患者体内,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其意识消失,且身体不会感受到疼痛的可逆性功能抑制状态,保证患者在无痛苦的条件下顺利完成手术。当前,麻醉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各项手术治疗中。通过全身麻醉,能够缓解甚至消除患者的紧张感、疼痛感,为后续手术治疗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更好地了解全身麻醉,下文针对全身麻醉进行简单科普。
- 周徐慧
- 关键词:直肠灌注紧张感全身麻醉麻醉技术肌肉注射疼痛感
- 异氟烷预处理神经细胞保护时激活低氧诱导因子-1α
- 目的:大量离体和在体实验均证实吸入麻醉剂异氟烷预处理和缺血/缺氧预处理相似,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之前或之中给予异氟烷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最近,我们和其他学者证实异氟烷调控
- 李启芳朱也森姜虹徐辉刘和平周徐慧
- 文献传递
- 水胶体敷料改善经鼻气管插管鼻部压疮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口腔颌面外科长时间手术中经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鼻部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口腔外科120例行口腔肿瘤根治性切除+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麻醉诱导后经鼻气管插管,予胶布固定于鼻梁,实验组另予康惠尔水胶敷料贴于气管导管与鼻接触部,术前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中记录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评价鼻部压疮分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6.67%VS 36.67%,P<0.01),且压疮严重程度明显改善。结论:水胶敷料贴的应用可以降低鼻部压疮的发生率,能安全有效地运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长时间手术麻醉的术中管理。
- 周徐慧周加倩
- 关键词:水胶体敷料经鼻气管插管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全麻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2024年
- 目的:构建并验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术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665例全麻下行OSAS手术的3~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n=499)和验证组(n=166)。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苏醒期躁动,分为EA组和非EA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儿童OSAS术后EA的危险因素,以此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通过C-index、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并用该风险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SPSS 26.0软件包和R软件(V4.1.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S手术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8.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494,95%CI:0.313~0.778)、拔管时间(OR:0.971,95%CI:0.953~0.990)、术后疼痛(OR:1.530,95%CI:1.378~1.699)是儿童OSAS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0.741~0.823),灵敏度为0.599,特异度为0.837。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CI:0.697~0.849),灵敏度0.676,特异度为0.814。结论:年龄、拔管时间、术后疼痛是OSAS儿童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此类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 王家慧段晓雯周徐慧仇琳李静洁蔡美华郑永超
- 关键词: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 颌面部鲜红斑痣患儿光动力治疗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及药物干预措施的观察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颌面部鲜红斑痣患儿光动力治疗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风险因素,探讨围术期药物干预对EA的影响。方法:纳入2~12岁在全麻下行光动力治疗颌面部鲜红斑痣的患儿270例。收集患儿术前资料、患儿及家长术前焦虑评分,记录麻醉用药情况、苏醒期疼痛及躁动评分(PAED评分)。根据苏醒室PAED评分,将患儿分为EA组(PAED评分≥12)和非EA组(PAED评分<12),比较组间各因素的差异,并进行校正回归分析,找出有效的药物干预措施。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A组与非EA组在年龄、术前焦虑状态、诱导期阿片类药物、右美托咪定、拔管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矫正术前基线因素后,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诱导用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OR=0.03,95%CI:0~0.16)、右美托咪定(OR=0.56,95%CI:0.33~0.95)是EA发生的保护因素。矫正基线后对苏醒期不同用量艾司氯胺酮回归分析,发现艾司氯胺酮0.5 mg/kg(OR=0.16,95%CI:0.04~0.50)和1 mg/kg(OR=0.07,95%CI:0.00~0.41)是EA的保护因素。结论:颌面部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EA与年龄、患儿和家长的术前焦虑状态、拔管时间、术后疼痛相关,诱导使用舒芬太尼、苏醒期使用艾司氯胺酮(0.5~1 mg/kg)可有效降低EA的发生。
- 周循索璐璐刘锦星周徐慧仇琳李静洁郑永超劳蔚
-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光动力治疗颌面部鲜红斑痣
- 氯胺酮致小鼠发育期神经毒性中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变化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次或长时间给予氯胺酮麻醉对发育期小鼠海马神经的影响,以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表达谱的改变。方法选择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孕14~16 d的雌性C57BL/6小鼠,以及出生后第7~9天的C57BL/6新生小鼠,将新生小鼠随机分为氯胺酮组(予小鼠腹腔内注射氯胺酮100 mg/kg)、对照组(予小鼠腹腔内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后24 h取小鼠海马组织。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种板后第3天以氯胺酮处理6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分支。使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海马lncRNAs表达变化,对差异表达的lncRNAs功能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数据库分析。结果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氯胺酮组小鼠海马组织中bcl-2/Bax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leaved-caspase3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体外培养神经元中,氯胺酮50μmol/L组和氯胺酮100μmol/L组的bcl-2/Bax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cleaved-caspase3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氯胺酮组的树突一级分支和树突二级分支数的最大值分别显著小于对照组(P值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lncRNAs相对表达量发生明显改变(降低或升高),有67种lncRNAs显著上调和7种lncRNAs显著下调。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lncRNAs主要分布于细胞内结构。KEGG通路分析显示,与差异表达的lncRNAs相关的主要通路中改变最显著的通路为氧化磷酸化。RT-qPCR验证显示,氯胺酮组Six3os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930019O06Rik、4833438C02Rik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TUG1、Snhg14、Snrpert、Gm33239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 李春竹李文龙王皓严佳周徐慧马晓凡徐安妮姜虹
- 关键词:氯胺酮神经发育
- 影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相关参数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影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离的相关参数,寻找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为指导临床撤机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术后机械通气后准备撤机的患者68例,记录撤机开始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力学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浅快呼吸指数(RSBI)、肺顺应性(Crs)、气道峰压(Ppeak)、气道闭合压(P0.1);血气分析指标,包括血乳酸浓度(lac)、动脉血pH值(pHa)、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胃黏膜酸度包括胃黏膜pH值(pHi)、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低水平(5-8 cmH2O)压力支持通气下行60 min自主呼吸实验,按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筛选与撤机有关的阳性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阳性指标中与撤机相关的参数。结果:68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完成了本实验,其中撤机成功患者42例,撤机成功率为61.8%。单因素分析表明,RR、VT、RSBI、Ppeak、pHi、PgCO2是与撤机有关的阳性指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RSBI、P0.1、pHi是影响撤机的相关参数(P〈0.05)。结论:RR、VT、RSBI、Ppeak、pHi、PgCO2是与撤机有关的阳性指标,而RSBI、P0.1、pHi是影响撤机的相关参数。
- 周徐慧姜虹
- 关键词:机械通气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