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正华

作品数:119 被引量:998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天文地球
  • 24篇建筑科学
  • 5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3篇地震
  • 21篇断层
  • 20篇地震动
  • 19篇强震
  • 15篇数值模拟
  • 15篇值模拟
  • 13篇强震动
  • 11篇反应谱
  • 10篇震害
  • 8篇汶川地震
  • 6篇振动
  • 6篇阻尼
  • 5篇等效线性
  • 5篇等效线性化
  • 5篇有限元
  • 5篇强震动观测
  • 5篇抗震
  • 4篇地形
  • 4篇地形效应
  • 4篇地质

机构

  • 89篇中国地震局工...
  • 34篇南京工业大学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防灾科技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力...
  • 5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119篇周正华
  • 20篇温瑞智
  • 18篇李小军
  • 14篇王玉石
  • 14篇王伟
  • 13篇赵纪生
  • 8篇廖振鹏
  • 8篇刘必灯
  • 8篇李山有
  • 8篇陶夏新
  • 7篇李永义
  • 7篇张冬丽
  • 6篇任叶飞
  • 6篇杨程
  • 6篇王宇欢
  • 5篇孙平善
  • 5篇周雍年
  • 5篇李鸿晶
  • 5篇卢滔
  • 4篇于海英

传媒

  • 23篇地震工程与工...
  • 9篇世界地震工程
  • 7篇应用基础与工...
  • 5篇地震学报
  • 4篇岩土力学
  • 4篇震灾防御技术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地震研究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力学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2篇2002年全...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1篇2010
  • 8篇2009
  • 1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山脚震害特征及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汶川地震和以往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表明,局部场地地形对震害的影响明显,其中,山脚房屋震害程度明显低于山顶和水平地表土层场地。针对这一震害特征,本文以汶川主震的地形效应观测强震动记录和人工爆破山体地形地震动观测记录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动力集中质量中心差分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山脚房屋震害轻微的特征不仅与其所在场地条件良好有关,更与山脚所处山体底部的几何位置直接相关。
王伟刘必灯刘欣沈超周正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形效应数值模拟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被引量:21
2004年
建筑结构上荻取的地震反应记录有助于促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改进,从而减轻地震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对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布设的目的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就观测系统的构成及测点布设原则作了详细介绍.此外,以防灾楼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作为典型实例进行了介绍.
周正华李铁代志勇吴惟廉任增云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结构地震反应
一种基于无人机靶向技术的边坡位移监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靶向技术的边坡位移监测方法,涉及一种边坡安全监测方法技术领域。该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在拟监测的疑似不稳定边坡上预先设置一些易于识别的监测点标识及其周边稳定边坡上的控制点标识;利用无人机对现场布设的监...
周正华滕宇王亚飞吴浩南
文献传递
水平成层半空间自由场的时步数值模拟
本文基于水平成层介质在地震波斜入射情形下波动传播水平视波速不变且已知的特点,建立了近场波动数值模拟中入射侧边界节点自由场计算的内插方程,并将其与有限元解耦运动方程相结合实现了自由场的时域计算.该方法的提出为近场波动数值模...
李山有周正华
关键词:地震波倾斜入射自由场时域散射场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基于WebGIS的强震动台网数据发布系统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WebGIS技术在美、日等国家强震动台网发布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我国强震动台网系统利用WebGIS发布信息的设计思路。对系统环境设计和关键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库架构进行了研究,指出分布式WebGIS的应用研究已成为强震动台网数据发布系统建设的发展趋势。
于海英解全才周正华杨剑
关键词:WEBGIS强震动台网空间数据库
强震动观测无人值守信息管理自动化被引量:4
2005年
随着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启动,中国强震动观测网络将新增大量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地震动记录仪,该类型仪器具备大存储容量、自动震动触发、自动报警,本地串口通讯、远程Modem通讯、远程TCP/IP网络通讯等功能,这些先进功能为强震动数据记录、存储、强震动记录以及相关地震信息自动传输创建了硬件基础.新增的大量强震动观测设备,使得强震台网的密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可利用的强震动观测数据大大增加,但目前中国的强震观测网络无法及时的收集、分析、处理这些海量数据.而随着国家级、区域级台网中心的进一步扩建、新建,监控中心网络硬件设备、软件齐全,通讯网络大大加强,也使得大数据分析、处理、传输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强震动观测无人值守信息管理自动化成为一种可能.并且随着该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积累的强震观测记录也可建立强震观测数据仓库,并在数据仓库的基础进一步建立强震分析数据挖掘方法.
李彩华郭迅周正华
关键词:强震观测网络通讯自动化
一种新型精密仪器隔振垫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仪器隔振垫,包括上、下支撑合金板、隔振吸能容器和中间涂层;其中,所述上、下支撑合金板设置在上顶面和下底面、且所述上、下支撑合金板由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成;所述隔振吸能容器设置在上、下支撑合金板之间,且隔...
周正华王伟明李永义
文献传递
竖向地震动特征研究被引量:64
2003年
本文以国内外数十次地震(ML≥5)的近场自由地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数据,进行近场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分析,并着重对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竖向地震动反应谱特征进行研究。统计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向(V/H)加速度峰值比与震源距相关,随震源距增加,比值降低;竖向反应谱及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是周期的函数、并与场地条件及震源距相关。
周正华周雍年卢滔杨程
关键词:集集地震
活断层上强烈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和地表破裂
陶夏新周正华赵纪生王海云耿淑伟金波张冬丽师黎静董连成崔高航陈学良陶正如
该项目将震源和传播途径连成一线,系统研究,在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估计近断层基岩地表地震动参数的新方法。地表破裂研究,经验性方法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并举,提出了一套地震地表破裂预测方法。在有限断层Asper...
关键词:
关键词:活断层强烈地震地表破裂
土层与基岩场地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的一致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以3条人造合成地震动和3条强震动记录为地震动输入,建立了四类场地的6个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研究确定了覆盖土层厚度对地震动频带影响范围;并以日本kik-net三维台站强震动记录为基础,通过井下记录与地表记录反应谱的对比分析,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场地覆盖土层对某一频率范围内的地震动有显著放大作用,土层与基岩场地的周期大于6s的长周期成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结论可为扩充研究基岩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基础数据提供参考。
刘培玄周正华赵纪生刘红帅
关键词:长周期反应谱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