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4篇证候
  • 4篇中医证
  • 4篇中医证候
  • 3篇血症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脂血...
  • 3篇脂血症
  • 3篇高脂
  • 3篇高脂血
  • 3篇高脂血症
  • 2篇证型
  • 2篇中医证型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端脑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分级

机构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吉林省中医院

作者

  • 7篇唐大晅
  • 4篇郭维琴
  • 2篇曹征
  • 2篇金章安
  • 2篇江涛
  • 1篇李梢
  • 1篇尹岭
  • 1篇刘金民
  • 1篇王亚红
  • 1篇王玉来
  • 1篇李慧
  • 1篇张敬峰

传媒

  • 2篇中医药学刊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血管生成与络病的关系初探被引量:11
2004年
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治疗的理论依据 ,本文从“络病”的角度对动脉粥样硬化 (AS)病变处血管生成的重要病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分析了AS病变发生、发展与中医“络病”的关系 ;并基于“络道亢变”等理论 ,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阐释了AS病变处血管生成的中医病机特点 ,提出络脉虚滞是AS络道亢变产生的基础 ,瘀毒阻络是AS络道亢变产生的重要条件 ;在治疗上 ,提出扶正养络、活血通络、解毒通络的治法 ,在AS的治疗中值得进一步重视和发掘。
唐大晅江涛王亚红郭维琴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生成络病心脑血管疾病病理学中医学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1年
李梢冯菁唐大晅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学中医药疗法
建立中西结合脑病数据库的探索被引量:7
2005年
江涛刘金民王玉来尹岭唐大晅
关键词:脑卒中
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原发性高脂血症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对6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可分为6个类别:类心脾两虚证181例,占27.38%;类阴虚内热证67例,占10.14%;类瘀血阻络证106例,占16.04%;类肾(阳)虚证98例,占14.83%;类肝郁气滞兼有郁热证57例,占8.62%;类痰浊阻遏证152例,占22.99%。结论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唐大晅张敬峰曹征金章安郭维琴
关键词: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型聚类分析
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与典则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类及其规律,为原发性高脂血症证候分类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符合临床流行病学要求的多家医院280例临床资料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采集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的中医证候分类,再以典则相关分析研究其规律。结果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可分为9个类别:类阴虚火旺证12例,占4·29%;类脾气虚证39例,占13·93%;类肝郁气滞兼有郁热证20例,占7·14%;类血瘀证20例,占7·14%;类肾虚、痰瘀互结证26例,占9·29%;类肾气亏虚证52例,占18·57%;类心气虚证54例,占19·29%;类阳虚证13例,占4·64%;类痰浊阻遏证44例,占15·71%。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年龄与类肾虚、痰瘀互结证,体重指数与类痰浊阻遏证均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获得临床证候分布及其规律,对中医药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意义。
唐大晅曹征金章安郭维琴
关键词: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型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侯规律研究
该研究遵循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和原则,以北京地区多家医院适宜样本量的临床资料为依据,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规律进行探索.结果:1.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9个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证候分类;2.患者性...
唐大晅
关键词: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候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观察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60例,按Framingham诊断标准进行评估,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标准治疗心衰基础上加用心衰合剂;对照组仅用西医对心衰的标准治疗。治疗15d后重新评价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EF)以及NT-proBNP浓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分级、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较EF和心功能分级敏感性更高,是一个很好的评价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的指标。
李慧唐大晅郭维琴
关键词:心衰合剂心衰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