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良田

作品数:176 被引量:1,539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天文地球
  • 7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7篇气藏
  • 45篇凝析
  • 37篇油气
  • 35篇凝析气
  • 24篇凝析气藏
  • 22篇多孔介质
  • 21篇凝析油
  • 21篇相平衡
  • 19篇压裂
  • 19篇相态
  • 18篇油藏
  • 18篇采收率
  • 17篇气田
  • 16篇凝析油气
  • 14篇油气体系
  • 14篇注气
  • 14篇CO
  • 13篇油气藏
  • 12篇渗流
  • 12篇提高采收率

机构

  • 86篇西南石油大学
  • 71篇西南石油学院
  • 3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3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重庆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2篇江苏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玉门油田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 1篇四川威东能源...
  • 1篇辽河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76篇孙良田
  • 69篇孙雷
  • 67篇李士伦
  • 37篇郭平
  • 37篇张茂林
  • 33篇梅海燕
  • 20篇杜志敏
  • 19篇李闽
  • 13篇熊钰
  • 11篇吴清松
  • 11篇杨小松
  • 9篇刘建仪
  • 9篇张国强
  • 7篇吴应川
  • 7篇汤勇
  • 6篇罗平亚
  • 6篇叶仲斌
  • 6篇易敏
  • 5篇梁保升
  • 5篇严文德

传媒

  • 33篇天然气工业
  • 2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1篇特种油气藏
  • 1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0篇新疆石油地质
  • 8篇断块油气田
  • 7篇石油学报
  • 6篇钻采工艺
  • 5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天然气勘探与...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中国海上油气...
  • 3篇2007年油...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计量与测试技...
  • 2篇油田化学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试采技术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0
  • 4篇2009
  • 12篇2008
  • 18篇2007
  • 26篇2006
  • 13篇2005
  • 18篇2004
  • 13篇2003
  • 20篇2002
  • 16篇2001
  • 9篇2000
  • 6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4篇1991
  • 1篇1989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相平衡理论评价注气吞吐消除凝析气井反凝析污染机理被引量:10
2005年
为了评价注气吞吐消除凝析气井近井带反凝析污染的相态机理,文章基于油气两相相平衡热力学理论和PR状态方程,建立了静态零维组分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一个实例凝析气井注气吞吐的相态机理进行了评价,研究了注入气组成、气藏衰竭压力水平以及注气量对消除凝析气井近井带反凝析污染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最大反凝析压力之前注气效果更好;注气量越大效果越好,注气量过小反而将增大反凝析损失;注入气降低反凝析液量和露点压力有利于成功的注气吞吐,在相同注入条件下,不同气体吞吐效果为C3>C2>CO2>烟道气>C1>N2。
汤勇孙雷李士伦孙良田杜志敏刘利
关键词:注气凝析油气藏反凝析污染相态
高含CO_2水合物生成条件模拟与预测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专用水合物测试装置,测定了不同二氧化碳含量的烃类气样在不同给定压力下生成水合物的温度,同时基于分子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高含二氧化碳气体的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对高含二氧化碳气体水合物预测结果较准确,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91%,能满足工程设计与计算的要求,为高含二氧化碳体系水合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惠健刘建仪叶长青孙良田李士伦
关键词:二氧化碳水合物实验测试分子热力学逸度
异常高压油(气)藏物质平衡新方法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0
2005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一种异常高压油气藏地质储量计算及动态预测的物质平衡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应用。与传统物质平衡方法不同,它无需对流体组分、压力梯度、水侵以及定孔隙体积等作限制,尤其是考虑了挥发油和反凝析的影响。通过引入挥发油和凝析油气体系的相平衡计算,使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一般油气藏,也适用于挥发油藏和异常高压凝析气藏的动态预测和储量计算。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上述方法对异常高压凝析气藏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田文忠孙雷孙良田石德佩张俊良李士伦
关键词:凝析气藏储量计算
WC54井区CO_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鉴于WC54井区油藏单元目前处于低产、无法形成注采井组补充能量的开采状态,开展单井注CO2吞吐强化采油工艺措施,这是最为可行的增产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为此,文章针对WC54井区油藏的地质开发特征,在对油井目前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基础上,通过CO2—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再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并与WC211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原油物性和注气时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数值模拟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WC54井区油藏实施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方案设计,提供了系统的室内综合评价结果。
庞进孙雷孙良田吴应川陈德斌
关键词:CO2单井提高采收率实验室数据
大庆某低渗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之一是在油藏中发生低温氧化反应,低温氧化反应进行的程度将对油藏注空气开发的可行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在RUSKA2370-601PVT筒中进行的大庆某低渗油田原油与空气恒温恒压氧化反应实验数据,获得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为:原油氧化反应为零级反应;21 MPa,87℃时氧化反应的速度常数KO2为1.2255×10-4mol/(mL.h),21 MPa,127℃时氧化反应的速度常数KO2为7.0101×10-4mol/(mL.h),原油样品的阿仑尼乌斯活化能Ea为52.1 kJ/mol。
刘勇孙雷孙良田潘毅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注空气反应动力学
小断块油藏CO_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受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所形成的众多小断块单元油藏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而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方式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针对复杂小断块低能量油藏单元的地质开发特征,在对油井目前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基础上,通过 cO2-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再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然后建立了针对实际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2吞吐的地质和数值模拟模型,在对注气前油井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基础上,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重点讨论注气时机和周期注入量对小断块单元油藏增产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注气时机CO2吞吐前后近井地层原油饱和度和压力分布变化规律。从而得出适合于小断块单元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的有效时机和最佳操作参数选择,为小断块单元油藏实施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方案设计提供了系统的室内综合评价方法。
张国强孙雷孙良田吴应川郭肖杜志敏
关键词:数值模拟
毛细管压力对凝析气体系相平衡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凝析油气体系和储层多孔介质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考虑多孔介质界面现象对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规律和渗流规律的影响 ,能更真实地反映凝析油气体系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相态特征和渗流特征 ,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凝析气藏的开发动态规律 ,以便更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凝析气藏。针对我国某个实际凝析气藏 ,利用研制的相态模拟分析软件分别对该凝析气体系的毛管压力、露点压力和恒组成膨胀过程中反凝析液量进行了相态模拟计算 ,得出了毛细管压力对凝析气体系相平衡影响的结论。
张茂林梅海燕孙良田李士伦吴清松
关键词:毛细管压力凝析气体系相平衡多孔介质凝析气藏
挥发油油藏在注气过程中的相态变化被引量:8
2003年
根据气液两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研究了某挥发油油藏在注天然气过程中油藏体系相态特征的变化规律.挥发油油藏注天然气,对原始油藏体系的相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表现在P-T相图上:主要改变泡点线,而对露点线影响小;使气液两相相边界曲线向上方移动,临界点也相应地向左上方偏移;使泡点线抬高,气液两相相边界曲线变宽,气液两相区范围扩大.挥发油油藏注天然气,使油藏的饱和压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梅海燕张茂林李闽孙良田
关键词:相态变化注天然气采收率
变形介质中毛细凝聚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在凝析油气储层中,毛细凝聚作用会影响凝析气的露点,孔隙越细小,毛细凝聚作用越强。低渗凝析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储层要发生变形,平均孔隙半径会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减小,毛细凝聚作用会增强。对此,首先建立了平均孔隙半径随有效应力变化的动态模型;接着基于常规相平衡理论和Kelvin方程,建立了同时考虑毛细凝聚和介质变形的露点压力预测模型;最后作了实例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变形介质中毛细凝聚作用对露点的影响比在无变形的介质中强,对低渗透变形介质而言,毛细凝聚作用对上露点压力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对下露点压力的影响较显著,应当考虑。
杨小松孙雷孙良田章成东严文德
关键词:凝析油气田露点毛细管应力
注CO_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渗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为进一步了解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在油藏中的渗流规律及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沥青质的沉积、吸附及堵塞和含沥青质原油在低压力梯度时的非牛顿特性,建立了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组分模型。为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对一组长岩心实验数据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组分模型相比,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更接近;建立单注单采模型研究注CO2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沉积吸附降低了原油采收率、沥青质沉积吸附推迟了生产井气体突破时间、含沥青质原油的流变性对原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体注入初期,因此,注CO2过程中沥青质的沉积吸附及其流变性对原油产量的影响不应被忽视。
贾英孙雷孙良田黄磊黄春霞洪玲
关键词:沥青质注CO2渗流规律流变性数值模拟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