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庆娅

作品数:23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尿道
  • 9篇尿道下裂
  • 8篇手术
  • 7篇细胞
  • 5篇儿童
  • 4篇小儿
  • 4篇疗效
  • 4篇基因
  • 3篇炎性
  • 3篇炎性肌纤维母...
  • 3篇阴茎
  • 3篇术后
  • 3篇微创
  • 3篇细胞瘤
  • 3篇纤维母细胞
  • 3篇纤维母细胞瘤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肌纤维
  • 3篇肌纤维母细胞

机构

  • 22篇天津市儿童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孟庆娅
  • 17篇关勇
  • 13篇徐国栋
  • 11篇张富义
  • 6篇王欣
  • 6篇吴勇
  • 5篇詹江华
  • 2篇张辉
  • 2篇胡晓丽
  • 1篇许海华
  • 1篇舒剑波
  • 1篇郭志平
  • 1篇佟彤
  • 1篇林书祥
  • 1篇赵林胜
  • 1篇陈悦
  • 1篇包国强
  • 1篇陈子英
  • 1篇崔华雷
  • 1篇李宗凯

传媒

  • 6篇天津医药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药品评价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应用范围及优势。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3月入住我院的资料完整的隐睾患儿13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微创手术)65例和对照组(传统手术)65例,观察患儿近期及远期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研究组行双侧隐睾手术者不增加手术切口,术后出现阴囊血肿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阴囊血肿6例。随访8~18个月,平均(12.0±2.5)个月,研究组下降固定的睾丸均位于阴囊底,均无萎缩和回缩,皮肤表面瘢痕不明显;对照组下降固定的睾丸均位于阴囊内,2例位于阴囊中部,1例位于阴囊上极,2例萎缩,1例回缩,皮肤表面可见长约4cm瘢痕。结论: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腹腔型及非腹腔型隐睾均有良好的疗效,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视野及探查范围广、手术操作精细、术后瘢痕小、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在双侧隐睾和有隐性斜疝病例中优势更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欣关勇孟庆娅吴勇徐国栋
关键词:隐睾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
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肾积水的腹腔镜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路径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采用腹腔镜经腹路径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肾积水患儿50例,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5.73±0.84)岁。术后定期随访,分别于2周及1、3、6、12个月门诊复查临床疗效及B超检查,测量肾盂前后径扩张程度及肾实质厚度。结果:50例患儿UPJO诊断明确,均采用腹腔镜经腹路径肾盂成形术,手术均顺利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0~90min,平均(100.70±5.45)min;术中出血5~20ml,平均(10.00±3.32)ml。术后1周出院,患儿症状消失,体表无明显可见瘢痕。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B超提示术后2周患儿肾盂前后径扩张程度及肾实质厚度较术前出现好转,术后1个月均开始明显好转,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路径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肾积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手术效果显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勇孟庆娅王欣吴勇
关键词:肾盂积水微创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盂成形术儿童
小儿肾发育不良手术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3种方法治疗发育不良肾的临床利弊。方法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作者共收治31例发育不良肾患儿,采用后腹腔镜、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3种方式治疗,比较3种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别。结果3组手术均获成功,经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49±14)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45±13)min,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03±1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7±1.1)mL、(16.2±1.6)mL、(21.1±1.4)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0.8)d、(6±0.9)d、(10±1.2)d。3组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小儿肾发育不良在腹腔镜和后腹腔镜下手术,其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但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长。
孟庆娅徐国栋詹江华张富义关勇
关键词:肾疾病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小儿后腹腔镜在儿童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经过1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已逐步成为治疗肾上腺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腹腔镜经腹膜后途径对5例儿童肾上腺肿瘤行微创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徐国栋包国强张富义关勇孟庆娅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腹腔镜儿童腹腔镜微创手术小儿肾上腺疾病
45XO/46XY/47XYY嵌合体尿道下裂一例被引量:1
2006年
关勇张富义徐国栋张元原孟庆娅高文英陈悦佟彤
关键词:尿道下裂嵌合体阴茎发育家族遗传史生殖器检查近亲婚配
胆道闭锁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胆道闭锁是指妊娠末期、出生时或出生后肝外胆管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生闭塞,胆汁不能向肠道排泄的1种疾病。亚洲人的发病率高于欧美白人。多数患儿出生后1周内大便为黄色,2周后才渐渐变白,说明胆道闭锁发生在胎儿胆汁分泌之后;另外,在死胎及早产儿未发现过胆道闭锁。这些证据都不支持先天性畸形学说。根据目前的研究,胆道闭锁的发生有几种学说:(1)某些基因的先天性异常,如MDR3、Inversin基因突变,引起胚胎期胆道的管道化过程停止发生胆道闭锁。
孟庆娅詹江华
关键词:胆道闭锁病毒突变炎症免疫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同时矫治阴茎阴囊转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尿瘘同时采用改良Glenn-anderson术式矫治阴茎阴囊转位的疗效。方法我科从1999年1月~2010年1月将G1enn-anderson术式进行了改良,治疗阴茎阴囊转位合并尿瘘者(均为尿道下裂术后)23...
徐国栋张富义关勇孟庆娅
文献传递
应用改良Snodgrass术式治疗尿道下裂被引量:2
2007年
我院自2001年开始对尿道下裂新术式Snodgrass法进行研究,并结合其他术式的经验加以改良,临床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徐国栋张富义关勇孟庆娅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手术随访研究
儿童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对于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12年12月间在我院外科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外IMT患儿1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并结合病理结果探讨其疾病发展过程。结果14例患儿中无典型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依据发病部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发病部位分别位于肠系膜、腹膜后、四肢、背部、臀部、头皮及附睾等,影像学检查支持临床诊断。14例均手术完整切除,术后2例局部复发,二次手术后结合全身化疗好转。病理检查可见密集的梭形细胞,伴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MA(+)13例,弱阳性1例;ALK(+)11例;desmin(+)1()例;CD68(+)5例;CD34(+)2例;S-100(+)1例;1例Ki-67阳性〉15%。本组病人随访4个月~4年,除1例失访外,全部存活。结论IMT是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儿童IMT中ALK表达特异性高,手术切除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手段,局部复发病人配合全身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孟庆娅张辉胡晓丽詹江华
关键词:肌纤维瘤病免疫组织化学
尿道下裂的基因特点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尿道下裂是男性新生儿中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主要是由阴茎和尿道发育异常引起的,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个体差异明显。目前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均与尿道下裂有关,包括遗传因素、产前激素不足、母体胎盘因素及环境影响,因此,尿道下裂往往是多因素结合的产物。在过去的十年间,大量研究致力于揭示尿道下裂的遗传基因特点。这些研究包括骨形成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同源盒基因A(HOXA)等基因,涵盖了性别基因的转录、性激素的合成及相关基因的信号传导。尽管目前发现了大量尿道下裂相关基因,但仍需大样本病例临床对照研究明确这些基因的诊断效能及生物学意义。同时,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外显子和全基因组测序也将揭示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更好地探索尿道下裂的分子机制,从而探寻合适分子标记物及治疗干预的靶点。综述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一些与尿道下裂有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王欣吴勇孟庆娅关勇
关键词:尿道下裂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