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冰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GLS玻璃中红外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和非线性研究
- 2011年
- 设计了一种适合于中红外波段传输的GLS玻璃高双折射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PCF),利用电磁波传播的多极散射理论数值模拟了该光纤的双折射和非线性特性,并对实验制备这种软玻璃光纤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通过调节光纤的结构参数可以将该PCF的双折射最大值调至所需的中红外波段(3~10 m),在波长=8.214 m处模式双折射达到了0.16,且偏振方向非线性系数=0.15m-1-1,即该光纤在中红外波段同时具有高双折射和高非线性。这种光纤有望实现中红外波段超短脉冲展宽,进一步扩展中红外波段的激光源。
- 李曙光冯荣普刘硕王晓琰尹国冰马文文
-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纤双折射非线性
- 中红外高双折射高非线性宽带正常色散As2S3光子晶体光纤被引量:9
- 2011年
- 设计了一种中红外As2S3光子晶体光纤,利用多极法研究了这种光纤的双折射、色散和非线性特性.数值研究发现,该光纤在中红外波段λ=3.625μm处双折射B高达0.098;其x偏振方向的非线性系数γx达到了1.69m-1·W-1,y偏振方向的非线性系数γy达到了0.78m-1·W-1,该光纤在3—7μm的波长范围保持正常色散.将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波段扩展到中红外3—10μm,并且使得高非线性和高保偏特性在此光子晶体光纤中得到完美结合.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制中红外波段的新型光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 王晓琰李曙光刘硕张磊尹国冰冯荣普
-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纤中红外波段双折射非线性
- 反常色散锥形微结构光纤中高效率脉冲压缩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设计了一种沿光纤轴向线性变化的锥形微结构光纤,该光纤在1.55μm波长处具有反常色散.利用自适应分步傅里叶方法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对中心波长为1.55μm、初始脉宽为1ps的脉冲在锥形微结构光纤中的传输进行了模拟,利用1m长的锥形微结构光纤实现了光脉冲的高效压缩,获得了压缩因子为56.9、品质因子为27的脉冲压缩效果.从脉冲在光纤中的演化发现,在反常色散区基于非线性渐增、色散渐减的锥形微结构光纤有利于实现脉冲的高效率压缩.与普通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相比,锥形微结构光纤粗端具有较大的有效模式面积,这有利于激光脉冲耦合进入光纤.
- 马文文李曙光尹国冰冯荣普付博
- 关键词:反常色散脉冲压缩自相位调制
- 飞秒脉冲在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正常色散区传输时色散波的产生机理及控制被引量:1
- 2009年
- 利用自行研制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PCF)进行了30fs脉冲传输实验,首次发现入射脉冲的中心波长位于PCF的正常色散区也可以产生显著的蓝移辐射,蓝移辐射的特征与入射脉冲的偏振化方向有关,入射脉冲沿PCF的慢轴偏振时蓝移辐射中出现了明显的双峰结构,随着初始入射脉冲中心波长的增大蓝移辐射中双峰之间的波长差增大,利用色散波与入射脉冲的相位匹配解释了蓝移辐射产生.当入射脉冲偏振化方向与PCF的x轴夹角45°时,两偏振模之间的交叉相位调制和相干耦合会导致脉冲俘获,使得蓝移辐射向短波方向的移动受到抑制.通过相位匹配条件和入射脉冲偏振化方向的调节可以有效地控制双折射PCF中正常色散区蓝移辐射的产生.
- 李曙光郑义尹国冰张磊周桂耀侯蓝田
- 关键词:色散波脉冲俘获
- 光子晶体光纤色散特性的遗传算法优化
- 光子晶体光纤是目前光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除了它的导光机制和制备方法,光纤的色散是一个难以控制的、极其重要的参数。在光通信领域中色散是导致光脉冲展宽、信号劣化从而限制系统传输速度的主要原因;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它直接...
- 尹国冰
-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纤色散双折射遗传算法太赫兹波
- 文献传递
- 微结构纤芯对光子晶体光纤基本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本文设计了两种具有微结构纤芯的光子晶体光纤(PCFs)——矩形芯和椭圆芯PCFs,利用电磁场散射的多极理论研究了这两种光纤的基本特性.发现在光纤包层气孔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调节纤芯气孔的大小就可以灵活地调节光纤的双折射、色散和非线性特性.随着纤芯气孔半径r1的增大,两种纤芯结构的PCFs表现出如下特点:双折射度增大且最大双折射度对应的波长发生红移,零色散波长由一个增加到三个,短波段非线性系数增大而长波段非线性系数减小.r1=0.4μm的椭圆芯PCFs的三个零色散波长分别位于可见、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在结构参数相似的情况下,椭圆芯PCFs比矩形芯PCFs更容易实现高双折射和高非线性.
- 张美艳李曙光姚艳艳张磊付博尹国冰
- 关键词:双折射色散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