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莹

作品数:56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6篇儿童
  • 24篇晕厥
  • 20篇综合征
  • 18篇心动过速
  • 18篇血管
  • 18篇体位性心动过...
  • 9篇血管迷走性
  • 9篇血管迷走性晕...
  • 9篇迷走
  • 9篇患儿
  • 9篇儿童晕厥
  • 7篇直立不耐受
  • 7篇耐受
  • 7篇不耐受
  • 6篇血浆
  • 6篇直立倾斜试验
  • 6篇随访
  • 5篇蛋白
  • 5篇随访研究
  • 4篇动脉

机构

  • 56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北京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河西学院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北京医学会

作者

  • 56篇廖莹
  • 48篇杜军保
  • 25篇金红芳
  • 17篇张清友
  • 14篇张春雨
  • 12篇张凤文
  • 11篇陈丽
  • 10篇王瑜丽
  • 9篇刘平
  • 8篇李雪迎
  • 7篇刘雪芹
  • 7篇陈永红
  • 6篇闫辉
  • 6篇李红霞
  • 6篇唐朝枢
  • 5篇齐建光
  • 5篇蔺婧
  • 4篇杨锦艳
  • 4篇李佳蔚
  • 3篇赵娟

传媒

  • 9篇中国实用儿科...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医刊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前白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研究
: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浆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联合分析PA和CRP变化预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8例川崎病患者病例资料,包括血浆中PA,CRP水平和冠状动脉超声检...
张春雨姜斌廖莹金红芳杜军保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C-反应蛋白
儿童晕厥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晕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其定义是因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性、自限性意识丧失,同时伴有肌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体位的现象。有15%的青少年至少发生过1次晕厥,晕厥的反复发生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可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近年来儿童晕厥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诊断和治疗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是每个儿科医生需要加深认识的问题。
廖莹
关键词:儿童时期晕厥生活质量心理障碍儿科医生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美托洛尔和盐酸米多君治疗118例报告被引量:29
2011年
目的 比较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联合美托洛尔或口服补液盐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方法 118例POTS患儿分为口服补液盐组(39例)、美托洛尔组(口服补液盐联合美托洛尔,10例)和盐酸米多君组(口服补液盐联合盐酸米多君,69例).对患儿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1.7±4.1)个月.比较3组患儿3个月内的有效率来评价短期疗效,以无效为终点事件,作KaplanMeier曲线比较3组患儿的长期疗效.结果 3组POTS患儿治疗3个月后与随访结束时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3组患儿的短期疗效从高到低依次为盐酸米多君组(91.3%)、美托洛尔组(80.0%)和口服补液盐组(74.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P<0.05).盐酸米多君组的长期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补液盐组和美托洛尔组(P<0.05),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补液盐联合盐酸米多君或口服补液盐联合美托洛尔能提高儿童POTS的疗效,并且盐酸米多君的疗效较美托洛尔更为显著.
张凤文廖莹李雪迎陈丽金红芳杜军保
关键词:美托洛尔米多君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儿童直立不耐受和坐位不耐受的疾病谱及治疗方式十年回顾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和坐位不耐受(sitting intolerance,SI)的基础疾病谱,并了解其在临床上采用的经验性治疗方式。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十年期间所有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OI和SI诊断标准的患儿纳入研究,分析患儿OI和SI的基础疾病谱,并总结分析其治疗方式。结果:共纳入OI和SI病例资料2110例,其中男943例(44.69%),女1167例(55.31%),年龄4~18岁,平均(11.34±2.84)岁。十年间总体OI和SI患儿例数呈逐渐增多趋势。OI疾病谱中占比最高的是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共826例(39.15%);其次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共634例(30.05%)。而SI疾病谱中占比最高的是坐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sitting tachycardia syndrome,STS),共8例(0.38%);其次为坐位性高血压(sitting hypertension,SHT)2例(0.09%);此外,OI和SI合并疾病中占比最多的是POTS合并STS,共36例(1.71%)。在OI和SI治疗方式中,主要为自主神经功能锻炼757例(35.88%),其次为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ORS)687例(32.56%),美托洛尔307例(14.55%),盐酸米多君142例(6.73%),ORS联合美托洛尔138例(6.54%)和ORS联合盐酸米多君79例(3.74%)。POTS合并VVS的患儿相对于POTS或VVS患儿,接受药物治疗者更多(41.95%vs.30.51%vs.28.08%,χ^(2)=20.319,P<0.01),而POTS和VVS患儿的药物治疗占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POTS及VVS是OI的主要基础疾病,SI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疾病。OI和SI患儿的人数整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主要治疗方式为自主神经功能锻炼和口服ORS。POTS合并VVS的患儿相对于单纯POTS或VVS患儿,更倾向于接受药物治疗。
崔雅茜杜军保张清友廖莹刘平王瑜丽齐建光闫辉徐文瑞刘雪芹孙燕孙楚凡张春雨陈永红金红芳
关键词:儿童直立不耐受疾病谱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109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特点。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经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确诊POTS的患儿109例(POTS组),平均年龄(11.79±2.55)岁;2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1.55±3.65)岁。对每例POTS患儿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在生活习惯、家族史及体质特征方面特点,总结POTS组患儿发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TS组患儿在性别比例、年龄、身高、体重、平卧心率、平均动脉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TS患儿主要症状以晕厥多见(52.3%),42.2%症状发作频繁(就诊时>10次),主要症状发生季节以夏秋季多见(42.1%),发作持续时间多在1min以内(29%)。83.5%患儿发作前有诱因,发作诱因以持久站立为多见(50.5%),发作前多伴有先兆症状(78.0%),其中以头晕、黑矇、大汗、面色苍白最为常见。18例(16.5%)患儿有伴随症状,32例(29.4%)发作后仍有不适,以乏力最常见(24例)。90例(82.6%)患儿无既往疾病史,30例(27.6%)有直立不耐受家族史,46例(42.2%)有晕车经历。POTS组清淡饮食者居多(41.3%),水摄入较少(63.3%)。结论儿童POTS多发生于学龄期及青春期,晕厥发生率较高,发作季节以夏秋季多见,持久站立、体位改变、精神紧张以及感染为常见诱因。部分患儿有直立不耐受家族史,且易伴有晕车经历。
廖莹张凤文陈丽金红芳杜军保
关键词:儿童直立不耐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63例预后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63例VVS患儿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年龄6~19岁,平均(11.57±2.89)岁。其中血管抑制型32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31例,服用口服补液盐者14例、美托洛尔13例、盐酸米多君36例。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1±12)个月。分析采用不同治疗的不同血流动学类型VVS患儿3个月内复发情况,评价短期疗效;以复发为终点事件,作Kaplan-Meier曲线,比较VVS患儿应用不同治疗的长期疗效。结果以上3种治疗药物对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VVS患儿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VVS患儿接受口服补液盐或美托洛尔治疗后,长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米多君对混合型及心脏抑制型VVS的疗效优于血管抑制型(P<0.01)。结论口服补液盐、美托洛尔或盐酸米多君均适于VVS患儿的治疗,与VVS血管抑制型患儿相比,盐酸米多君对混合型及心脏抑制型患儿的长期疗效更佳。
张凤文廖莹李雪迎陈丽金红芳杜军保
关键词: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口服补液盐盐酸米多君
注重对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诊治及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杜军保廖莹唐朝枢
关键词:晕厥自主神经系统儿童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血浆尾加压素Ⅱ和儿茶酚胺抑素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患儿心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POTS组为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POTS儿童46例(平均12.1±2.8岁),对照组为健康儿童20例(平均11.5±3.6岁),采用酶免疫法测定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II)及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Cs)浓度,分析POTS组患儿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变化及与直立后心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TS组患儿血浆UII水平降低[0.41(0.27,0.85)μg/L vs.0.46(0.35,1.41)μg/L,P<0.05],血浆UII水平与直立10 min后心率的变化次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63,P<0.05),血浆Cs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8(0.20,1.91)μg/L vs.0.52(0.18,1.60)μg/L,P>0.05]。结论:POTS患儿血浆UII水平降低,提示血管张力调节异常可能是POTS的发病机制之一。
廖莹杜军保唐朝枢金红芳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尾加压素儿童
第五届中韩日小儿心脏论坛纪要
2010年
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主办的"第5届中韩日小儿心脏论坛"于2009年9月11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参加者包括来自中、韩、日三国小儿心血管领域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参会代表逾170人.12位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13名中青年医师进行了论坛发言,45篇论文进行了壁报展示.此次中韩日小儿心脏论坛主席由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组长、〈中华儿科杂志〉常务副总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杜军保教授担任.各位专家及代表就小儿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热烈讨论,内容涉及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川崎病、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的新进展.
廖莹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心血管学
内源性硫化氢通过激活TRPV1通道增强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性
于文廖莹黄娅茜孙燕孙楚凡杜军保金红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