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龙
- 作品数:81 被引量:27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科研基金军队“十五”科研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bcr/abl融合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31例AL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 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表达9例(29%),其中完全缓解3例(33.3%);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表达22例(71%),其中完全缓解17例(77.3%),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的ALL患者临床疗效较差。
- 胡增祥张伯龙刘莉于力高春记李会芹
- 关键词:基因融合基因表达BCR/ABL融合基因CML
- 单次与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122例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单次净化及非净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影响疗效因素。方法单次未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组17例,单次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组30例,单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
- 刘海川姚善谦楼方定张伯龙
- 文献传递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诱导分化治疗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将5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按诱导分化治疗方案分为4组:RDA组21例,RD组11例,单用常规量RA组14例,单用小剂量RA组7例。治疗结果显示,总完全缓解率为92.5%,RDA组达CR需要的时间明显短于其它各组(P<0.05),小剂量RA组的副作用少于其它各组。CR率、白细胞达峰值的时间及白细胞增加的倍数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对联合诱导分化治疗方案及RA的合理剂量进行了讨论。
- 孟凡义楼方定刘海川李新梅李新梅周琦汪月增于力
- 关键词:诱导分化白血病急性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10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三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及影响疗效因素 ,与同期化疗组疗效比较。方法 对未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 17例、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 3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HSCT) 5 5例、同期化疗组 34例 ,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ABMT组、PABMT组、APBHSCT组 3年无病生存 (DFS)率及复发率分别为 6 3 8%、70 4% ;6 6 5 %、35 2 % ;2 6 6 %、2 9 5 %。骨髓恢复增生活跃中位时间分别为 6 0d、5 8d、34d。影响疗效因素 :AML疗效优于ALL疗效 ,CR1期移植优于CR2 期移植 ,CR到移植期间 >7个月者优于 <7个月者。化疗组 3年DFS为 7 38% ,复发率为 76 4%。结论 PABMT组疗效优于其它二组 ,APBHSCT组造血功能恢复较其它二组快 ,AML疗效优于ALL疗效 ,CR1期移植优于CR2 期移植 ,3个移植组疗效优于化疗组。
- 刘海川姚善谦楼方定王连元张伯龙
- 关键词:白血病自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
-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评价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DAH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13例成人ALL患者获完全缓解 (CR) 12个月内行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足叶乙甙 (Vp16 )总量 6 0 0~ 10 0 0mg[或阿糖胞苷 (Ara C) 2~ 4g/m2 ]+环磷酰胺 (CTX) 12 0mg/kg+分次全身照射 (TBI) 7.5~ 9.0Gy进行予处理 ,其中 6例一次性加用总量 12 5mg的卡氮芥 (BCNU) ;第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4~ 10个月进行第 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为Vp16总量6 0 0~ 10 0 0mg(或Ara C 2~ 4g/m2 ) +马法兰 (Mel) 140mg/m2 +CTX 12 0mg/kg。结果 所有患者两次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 837(5 34~ 2 0 99)d ,存活 7例 (5 3.8% ) ,DAHSCT后 3年无病生存率 (5 3.8± 7.7) % ,复发死亡 6例 (4 6 .2 % ) ,第 2次移植时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高于第 1次移植时 ,患者易于复发。结论 DAHSCT移植相关死亡率低 ,无病生存率较高 。
- 黄文荣张伯龙姚善谦高春记吴晓雄张苗张战强靳海杰达万明汪月增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 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4例CML患者进行了低预处理剂量allo -PBSCT治疗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 4例均成功植入 (完全植入或混合型嵌合性植入 ) ,1例出现IV°aGVHD ,存活 3个月后死于重度cGVHD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另外 3例未出现严重移植并发症 ,1例 10个月后失访 ,2例至今分别存活 14个月、2 7个月。结论 :低预处理剂量allo
- 孙兆刚滕清良张春梅李秀兰黎爱华张伯龙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 净化及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39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报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39例,其中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14例,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25例。中位年龄28岁(10~43岁)。AML27例,ALL10例,CML2例。CR131例,CR27例,NR1例。CR至移植时间中位数6.7个月(2~19个月)。预处理方案:TBI加Ara-c、DNR或VP16。ABMT组及PABMT组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8.32%及67.57%,复发率为30.76%及26.80%。但PABMT组AML患者3年DFS率为82.35%及CR2期移75%3年DFS率为75%,明显高于CR。期移植未净化者50%。化疗组3年DFS率为7.38%及复发率76.4%,两移植组疗效优于化疗组。
- 刘海川姚善谦楼方定彭橘云王连元朱军周骑闫影高春纪孟凡义张伯龙张安胜
- 关键词:白血病自体移植骨髓移植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耐药、复发及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 16例 ,其中霍奇金病患者 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14例。移植时第 1次完全缓解 6例 ,第 2次完全缓解 2例 ,部分缓解 8例 ;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前均经动员剂动员 ,其中采用硫酸葡聚糖 (DS)动员 2例 ,惠尔血 (G- CSF)动员 9例 ,惠尔血加生白能 (G- CSF加 GM- CSF)联合动员 5例。预处理方案为联合化疗加 TBI/ TL I12例 ,单纯化疗 4例。结果 :移植后白细胞 >1.0× 10 9/ L 的中位数时间为 14d(10~ 39d) ,血小板 >2 0× 10 9/ L 的中位数时间为 15 d(11~ 5 6 d) ;患者移植后中位数生存 18个月 (4~ 5 3个月 ) ;移植前未缓解的 8例患者 ,移植后 3例死于本病 ,1例死于意外 ;移植前完全缓解的 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 :APBSCT是一种治疗耐药、复发及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淋巴瘤患者移植时的疾病状态与移植后长期无病生存密切相关。化疗后患者应用 G- CSF和 GM- CSF联合动员方案与 G- CSF动员方案相比 ,前者动员出的 ANC和 CD34+ 细胞数量稳定 ,波动小。
- 胡增祥张伯龙楼方定周绮于力高春记
-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三种不同移植方法的并发症、造血恢复时间、三年无病生存率 (DFS)。结果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并发症少 ,造血恢复快 ,但三种移植方法DFS无明显差别。结论 :APBSCT较自体骨髓移植 (ABMT)更安全 。
- 王平张伯龙周绮韩晓萍
-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AHSCT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77例被引量:8
- 2008年
-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化疗方案效果欠佳,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寻找到HLA相合的供者概率较低,且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改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89-01/2007-03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完成。对象: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7例,中位年龄27.6岁,均同意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单次造血干细胞移植72例,其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自体骨髓移植51例;移植前CR1期69例,CR2期2例,CR3期1例。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其中均为自体骨髓移植1例,其余4例分别为首次进行骨髓移植和第2次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均为CR1期。方法:骨髓移植患者按单个核细胞(0.8~1.5)×108/kg采集骨髓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联合化疗后行粒系-巨噬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当白细胞>5.0×109L-1时采集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62×108/kg,4.03×108/kg。25例患者行TLI预处理方案,47例患者行TBI预处理方案,5例患者行不含TBI的高剂量化疗预处理方案。9例患者给予移植后治疗,接受VP/MM维持化疗3例,接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免疫维持治疗4例,三者联合维持化疗2例。移植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定期检测血常规、骨髓象等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存活情况以及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髓系造血重建。72例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无病存活42例,其中移植前CR1期41例,CR3期1例,至今无病存活率58.3%;5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至今无病存活4例。定期进行血象和骨髓象复查,均未发现移植后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有明显影响,患者对维持治疗的耐�
- 靖彧于力刘海川姚善谦楼方定张伯龙高春记周绮李红华薄剑王全顺赵瑜朱海燕
-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