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达万明

作品数:392 被引量:95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1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0篇医药卫生
  • 14篇生物学

主题

  • 265篇细胞
  • 155篇干细胞
  • 132篇造血
  • 126篇造血干
  • 123篇造血干细胞
  • 122篇干细胞移植
  • 100篇基因
  • 99篇造血干细胞移...
  • 97篇白血
  • 96篇白血病
  • 84篇骨髓
  • 70篇异基因
  • 63篇淋巴
  • 58篇恶性
  • 55篇血液
  • 54篇外周
  • 54篇外周血
  • 47篇急性
  • 42篇血液病
  • 42篇骨髓移植

机构

  • 268篇中国人民解放...
  • 98篇兰州军区兰州...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7篇兰州军区总医...
  • 17篇北京市道培医...
  • 16篇军事医学科学...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军区总医...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武警总医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91篇达万明
  • 100篇吴晓雄
  • 96篇高春记
  • 63篇黄文荣
  • 61篇白海
  • 59篇欧英贤
  • 47篇靳海杰
  • 43篇王存邦
  • 43篇钟建庭
  • 42篇于力
  • 38篇李红华
  • 36篇张伯龙
  • 34篇曹永彬
  • 33篇薄剑
  • 33篇闫蓓
  • 33篇刘源
  • 32篇韩晓萍
  • 31篇王书红
  • 30篇赵瑜
  • 30篇王全顺

传媒

  • 64篇中国实验血液...
  • 31篇西北国防医学...
  • 28篇中华血液学杂...
  • 26篇临床血液学杂...
  • 20篇军医进修学院...
  • 14篇中国实用内科...
  • 13篇解放军医学杂...
  • 1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2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白血病.淋巴...
  • 7篇兰州医学院学...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现代诊断与治...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5篇第11次中国...
  • 4篇中国肿瘤生物...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4篇第九届全国实...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3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17篇2011
  • 16篇2010
  • 18篇2009
  • 17篇2008
  • 35篇2007
  • 25篇2006
  • 34篇2005
  • 34篇2004
  • 27篇2003
  • 14篇2002
  • 19篇2001
  • 17篇2000
  • 9篇1999
  • 15篇1998
3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引起的高白细胞综合征的防治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具有生物学和临床特点的一种特殊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自从全反式维A酸(ATRA)应用于诱导分化治疗APL以来,因其疗效好,完全缓解(CR)率高,且具有治疗中不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李菲达万明
文献传递
自体骨髓移植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采集及回输的护理体会
1997年
自体骨髓混合组织相关抗原(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提供丁一个新的方法,其骨髓的采集及回输为一重要环节。
刘玲李尊巧梁永庆达万明
关键词:混合骨髓移植恶性血液病
白介素-2增强混合骨髓移植后抗白血病效应的实验研究
1998年
目的增强混合骨髓移植(MBMT)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减少MBMT后白血病的复发率。方法采用同基因骨髓混合H┐2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腹腔短期注射白介素2(IL┐2),观察了对P388小鼠白血病生存的影响。结果MBMT后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MBMT后腹腔注射IL┐2,小鼠的存活时间较不用IL┐2的小鼠显著延长。结论同基因骨髓混合H┐2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具有显著的GVL效应,MBMT后应用IL┐2能够增强GVL效应。这一研究为临床提高混合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
曾昭铸达万明白海冀孟菊刘源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骨髓移植白血病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被引量:10
2008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16例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及对照组(rhG-CSF动员),两组均在动员性化疗后血象下降至最低值有回升迹象时应用rhIL-11及rhG-CSF;rhG-CSF5μg/(kg·d)动员中位时间5.5天,rhIL-1150μg/(kg·d)动员中位时间4天;动员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FU-GM集落数的变化;按常规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观察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及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及CFU-GM集落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天,对照组中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5天(p<0.05)。实验组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1.5天,对照组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5天(p<0.05)。实验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中位数为3.5单位,对照组为5单位,实验组比对照组减少1.5单位(p<0.05)。实验组使用动员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热、乏力、感冒样症状、食欲不振、头晕、肌肉酸痛等,对照组仅出现低热,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以耐受,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较快,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少。
朱海燕达万明高春记汪菲菲韩晓蘋李红华黄文荣张翼鷟王书红薄剑靖彧靳海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37例骨髓移植供体临床分析
1993年
骨髓移植(BMT)已广泛开展,既往骨髓供体一般是HLA相同的同胞或孪生子,也有HLA部分相同的家庭成员或HLA相同的无关者.近年来自体BMT渐趋普及,其优点在于不发生GVHD,为造血干细胞的一条重要来源.众所周知,BMT成功与否在造血干细胞的质量.进行大容量采集骨髓对于各类供髓者有否潜在危险值得探讨.本文分析我院37例供体情况,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1982年3月~1992年5月我科37例供者供髓40次.其中3例供髓2次.供者中男24例,女13例;中位数年龄28岁(15~50岁),其年龄分布见表1.自体供者30例,异体供者7例,自体供者中有2例2次供髓。
欧英贤达万明王存邦
关键词:GVHD麻醉选择
急性淋巴白血病骨髓细胞体外无血清液体培养的研究
1991年
利用无血清骨髓液体培养体系(SF),以有血清培养体系(SD)为对照,研究了两者对10例(11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细胞中正常(GM-CFU BFU-E)及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ALL细胞的检测除用形态学外,还用白血病祖细胞(CFU-ALL)测定及更加敏感的bcr/abl基因转让〔t(bcr/abl)〕的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测定法。结果表明:SF培养体系可能具有选择性清除ALL细胞及维持残留的正常造血细胞的作用。
达万明
关键词:体外培养
人NK细胞表面KIR与HLA I类抗原被引量:8
2006年
KIR受体与HLA相互作用在人类遗传、免疫应答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KIR能识别HLAI类抗原;KIR与HLA各自能独立遗传,HLA配型不能准确推断KIR表型;KIR的表达主要与其基因型有关,HLA对KIR表达的调节作用微乎其微,KIR的基因型可以决定其表现型。供受者间KIR受体-HLA配体不相合有利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KIR受体-配体模型可以更好地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后。本文就KIR与HLA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相互作用、KIR与HLA的遗传学基础、NK细胞表面KIR表达与HLA的关系及KIR和HLA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窦立萍达万明
关键词:KIRHL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K细胞
急性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预防性CD56^+细胞富集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初探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为了预防高危白血病移植后的复发率,促进NK细胞相关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而不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风险,我们对5例高危难治白血病移植后进行了CD56+细胞富集的预防性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方法 5例病例均为复发难治白血病,单倍体清髓移植后2个月以上;采集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2次,一次性采用CD56^+免疫磁珠分选柱分(Miltenyi)一步分选,分别观察输注相关毒性、白血病复发、总生存,NK细胞活性测定2例,所有供患者均行KIR配型。结果 5例分选后CD56^+细胞纯度4例均在90%以上,1例为71.3%,分选回收率在48%~59.5%之间,2例分选后产品进行NK细胞活动测定提示杀伤活性良好,5例病例均未出现输注反应,输注后3个月内无输注相关的GVHD出现,输注后有3例复发(其中1例为髓外复发),总生存4例,1例死亡,3例无病生存,1例带瘤生存。结论 Clini MACS通过CD56^+分选柱分选供者来源的CD56^+细胞,对供者淋巴细胞进行NK细胞富集,分选纯度较高,产品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是安全的,且具有一定的疗效,更进一步的疗效可能需要反复多次输注,需要更多的样本进行明确。
罗荣牡邢国胜杜振兰司英健张晓妹陈伟王娅岳燕达万明
关键词:淋巴细胞输注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12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1
1997年
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12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730050)徐淑芬达万明钟建庭白海刘源关于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我们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静注丙球)的方法治疗12例...
徐淑芬达万明钟建庭白海刘源
关键词:紫癜丙种球蛋白
骨髓形态学评价在进展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格列卫治疗初期的意义
2007年
目的分析进展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格列卫治疗初期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讨其在评价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中的意义。方法Ph染色体阳性CML进展期患者16例,其中加速期9例、急变期7例,口服格列卫0.4或0.6g/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6、9周采集骨髓涂片,常规糖原(PAS)染色,并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度降低较明显,粒系及原始细胞比例下降,但红系比例增高明显,巨核细胞3周时下降明显;少数患者除了红系仍呈明显增高趋势外,其余上述特征变化不明显,按照诊断标准评价骨髓,可使约1/3患者病情评价出现误差。对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显著的患者,若骨髓粒系、巨核细胞显著降低,则暂时减量或停止格列卫治疗。结论进展期CML应用格列卫治疗初期骨髓形态学具有特征性的变化,可用于评价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
李绵洋达万明刘源傅淑宏王红霞丛玉隆
关键词:格列卫骨髓检查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