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勇

作品数:11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7篇梗死
  • 5篇动脉
  • 5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介入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冠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安全性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造影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及安全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11篇武汉亚洲心脏...
  • 2篇武汉市急救中...

作者

  • 11篇张勇
  • 9篇王军
  • 8篇熊辉
  • 4篇苏晞
  • 4篇董志军
  • 2篇李蓓
  • 2篇邹勇
  • 2篇徐承义
  • 2篇江旺祥
  • 2篇罗双萍
  • 1篇李磊
  • 1篇杨艳
  • 1篇刘心甜
  • 1篇陈静
  • 1篇焉华
  • 1篇王琛
  • 1篇沈菲
  • 1篇郭卉
  • 1篇钟建利

传媒

  • 4篇中国心血管杂...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急性胸背痛患者382例,根据多层螺旋CT结果分为AAD组(206例)和对照组(176例),比较两组间D-dimer和hs-CRP水平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dimer和hs-CRP对A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AAD组D-dimer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40±18.79)mg/L比(0.31±0.28)mg/L,t=3.868,P<0.01;(31.88±40.05)mg/L比(5.98±16.16)mg/L,t=4.237,P<0.01];应用ROC分析,当D-dimer取值0.56 mg/L、hs-CRP取值5.94 mg/L时,对A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1%、75.2%、85.7%、98.3%和61.9%、71.8%、75.9%、69.3%。结论在AAD早期诊断中,D-dimer和hs-CRP是有效、重要的筛选指标。
张勇董志军熊辉王军苏晞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评价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12月收治的80例发病12h以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0例)和氯吡格雷组(40例)。术前及术后分别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5d血小板聚集率以及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评价安全性的指标主要为出血并发症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支数、TIMI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0d,均无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发生。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前凝血指标及术后5d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5d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无血小板减少。替格瑞洛组有4例呼吸困难不良反应,经换用氯吡格雷后症状缓解;氯吡格雷组无呼吸困难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PCI术的抗栓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勇王军董志军熊辉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抗栓
国产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比较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评价国产比伐卢定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发病12 h以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比伐卢定组(40例)和肝素组(50例),术中分别使用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抗凝,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1 h和4 h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及术后24 h血小板计数,以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评价安全性的指标主要为血小板是否减少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病变支数、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0 d,无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原性死亡发生。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前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停药后1 h的APTT值明显小于肝素组[(160.0±25.6)s比(165.0±27.6)s,t=2.412,P=0.02],但停药后4 h的APTT值虽仍小于肝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6±11.5)s比(40.3±12.6)s,t=0.573,P=0.56]。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无血小板减少,比伐卢定组轻度出血事件少于肝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5.0%)比4例(8.0%),χ2=0.321,P=0.57]。结论在急诊PCI术中,国产比伐卢定抗凝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勇王琛王军熊辉
关键词:心肌梗死比伐卢定抗凝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发病12 h以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
李蓓孙秋晨熊辉张勇王军
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评价强化抗栓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高龄(≥75岁)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 μg·kg1·min-1,30 min后以0.1 μg ·kg-1·min-1维持,持续48~72 h).观察两组患者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7d心绞痛控制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30 d的MACE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3.64%,两组患者30 d 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7d心绞痛控制率分别为93.33%和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观察组发生1例血小板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30 d的MACE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张勇董志军沈菲王军
关键词:替罗非班抗栓高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性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结果性别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青年心肌梗死冠脉血管病变的性别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青年患者466例,了解其临床情况并仔细分析其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466例患者根据性别不同分为两组,男性436例,女性30例,两组均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主(分别为86.47%和73.33%),均有较多患者无明显冠脉血管病变(分别为10.55%和20.00%),但可能因病例数有限,均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左冠优势型明显多于男性(分别为30.00%和10.55%,P<0.01),两组冠脉血管起源异常发生率、肌桥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冠脉血管的钙化、迂曲、偏心、成角、溃疡、撕裂、闭塞、血栓、扩张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男性患者冠脉岔口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61.01%和40.00%,P<0.05).结论 青年男女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形态有一定的差异,对冠脉病变再血管化治疗方案有一定影响.
熊辉焉华王军张勇陈静李磊
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
早期心包积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个月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估心包积液(PE)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发生率,探讨早期PE对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个月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自2012年1月27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678例,并依据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存在PE分为两组,即研究组(PE> 5. 0 mm,114例)与对照组(无PE,564例)。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影像特征、PCI相关数据及PPCI术后12个月死亡率。结果 678例患者住院期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PE发生率16. 8%,其中中-大量PE(PE≥10. 0 mm)占5. 6%。研究组住院期间死亡率(7. 0%比2. 1%,χ~2=7. 921,P=0. 005)和12个月死亡率(16. 7%比7. 8%,χ~2=8. 843,P=0. 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大量PE患者(38例)的12个月死亡率显著高于较少量PE患者(PE <10. 0 mm,76例)(28. 9%比10. 5%,χ~2=6. 189,P=0. 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P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肌钙蛋白I峰值> 100 ng/ml、N末端B型利钠肽原峰值> 5 000 pg/ml、高敏C反应蛋白峰值> 100 mg/L是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0. 05)。结论 STEMI合并早期PE增加PPCI术后12个月死亡风险。
郭卉徐承义苏晞张勇王军熊辉江旺祥罗双萍刘丹邹勇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包积液超声心动描记术死亡率
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BT)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患者近、远期临床预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的影响,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7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678例,并依据DTBT将患者分为研究组(DTBT<90 min,411例)和对照组(DTBT≥90 min,26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影像特征、PCI相关数据以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678例患者平均DTBT为(86.7±49.6)min,其中研究组为(64.9±15.6)min,对照组为(135.5±66.8)min。研究组住院时间[(9.6±4.1)d比(10.6±3.4)d,t=3.168,P=0.002]、医疗费用[(5.05±1.62)万元比(5.39±1.81)万元,t=2.019,P=0.044]均优于对照组。主要终点12个月心原性死亡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7.1%(25/411)比12.7%(30/267),χ2=46.130,P=0.013],次要终点术后12个月累计MACE发生率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93/411)比29.9%(75/267),χ2=3.070,P=0.080]。结论与DTBT≥90 min相比,控制DTBT<90 min能降低STEMI患者PPCI术后12个月随访心原性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徐承义刘心甜苏晞张勇王军熊辉江旺祥罗双萍刘丹邹勇
关键词:心肌梗死胸痛中心
小于30岁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和冠脉造影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小于30岁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至2012年收治的小于30岁AMI患者41例为青年组,随机选择同期大于50岁AMI患者360例为中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男性(68.1%比97.6%),吸烟(50.6%比80.5%)、高胆固醇血症(59.2%比65.9%)比例及人体质量指数[(22.3±6.6)kg/m2比(26.3±9.6)kg/m2]明显升高;高血压(63.1%比24.4%)、糖尿病(30.6%比4.9%)比例明显较低(P<0.05或<0.01);发病诱因中,青年组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29.3%比3.6%)和熬夜(39.0%比2.8%)、大量饮酒(14.6%比4.7%)比例显著高于中老年组,而中老年组情绪激动(8.3%比0),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或<0.01)。青年组冠脉造影结果以单支病变为主(56.1%),且多为A(53.7%)、B1型(29.3%)病变,中老年组以多支病变为主(48.1%),且多为B2(29.7%)、C型(33.9%)病变(P<0.05或<0.01)。结论:吸烟、肥胖、高脂血症是小于30岁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重要危险因素;熬夜、饮酒和心理压力大等为青年AMI患者主要诱因;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A、B1型简单病变为主。
张勇董志军熊辉
关键词:心肌梗塞冠状血管造影术
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电风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4年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电风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35例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电风暴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水平,并与同期40例急性心肌梗死但未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电风暴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电风暴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51.4±46.1)mg/L,B型钠尿肽为(638.5±460.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水平作为一种敏感性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电风暴的发生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张勇杨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电风暴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