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晖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169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活性
  • 2篇血管活性肠肽
  • 2篇活性
  • 2篇活性肠肽
  • 2篇焦虑
  • 2篇功能性消化不...
  • 2篇发病
  • 2篇发病过程
  • 2篇P物质
  • 2篇SD大鼠
  • 2篇肠肽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抑郁
  • 1篇抑郁障碍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症状
  • 1篇症状重叠

机构

  • 5篇解放军169...

作者

  • 5篇张晖
  • 5篇周国华
  • 4篇周红宇
  • 3篇王为
  • 2篇苏利国
  • 2篇陈叶青
  • 2篇刘树旗
  • 2篇王丽姣
  • 2篇冷明芳

传媒

  • 3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P、VIP、NO的变化与实验性末端回肠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onal peptide,VIP)、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缝线组、对照组。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动物模型用回肠-盲肠侧侧吻合术建立。测量各组动物血清NO的浓度,观察回肠末端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SP、VIP表达,并进行炎症评分。结果与缝线组及对照组相比,造模组炎症评分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NO增多(P<0.0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明显增多(P<0.05);NO浓度与镜下炎症评分呈正相关(P<0.05)。造模组SP、VIP阳性表达增加(P<0.05),且与镜下炎症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NO、SP、VIP可能在末端回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周国华张晖苏利国王为周红宇
关键词:SD大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免疫组化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与焦虑的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的发生率及焦虑、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对60例FGIDs患者进行性别、年龄、FD症状、IBS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问卷调查。结果①在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②在年龄段中,发病高峰以青年组、中年组常见;③重叠症状:FD组与IBS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IBS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④焦虑、抑郁状态评分:FD组与IBS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FD组与IBS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FD、IBS患者容易发生症状重叠,重叠症状越多,焦虑、抑郁状态越明显。
周国华陈叶青周红宇王丽姣刘树旗冷明芳张晖王为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焦虑
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焦虑、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4例FD伴焦虑、抑郁障碍进行发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发生率:在性别上,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发病高峰,男性为青年组,女性为青年组、中年组。(2)文化程度:男性以初中、高中为主,小学少见;女性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少见。(3)职业:农民占43.2%,私营业主36.4%;而女性农民占63%,工人(打工)25%。(4)负性事件:女性家庭因素占66.0%、应激12.0%、其他23.0%,而男性家庭因素仅占27.3%、应激22.7%、其他50.0%。(5)发病时间:FD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其病情程度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结论:FD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负性事件、病程有明显相关性。
陈叶青周国华周红宇张晖冷明芳刘树旗王丽姣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FD)焦虑抑郁障碍
IL-10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造模组、缝线组、对照组。造模组行末端回肠-盲肠侧侧吻合术,缝线组只在回肠末端作手术缝线,对照组只给予麻醉,不作手术。收集距吻合口1~3cm处末端回肠组织,大体及镜下观察,并采用RT-PCR检测不同时段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周,造模组及缝线组可见组织粘膜充血、水肿,镜下见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术后8周,肉眼见造模组末端回肠肠管粘连、狭窄,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浸及粘膜、粘膜下层,绒毛变粗短变,粘膜出现脱落、糜烂或浅溃疡形成,淋巴管、乳糜管扩张、粘膜下结构破坏、毛细血管增生;缝线组回肠末端组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结构破坏(P=0.000);②术后2周,对照组末端回肠组织IL-10的表达水平较造模组及缝线组均高(P=0.000,P=0.006),缝线组较造模组高(P=0.000);术后8周,造模组回肠末端组织IL-10的表达水平较2周时升高(F=2E+016,P=0.000),较对照组及缝线组低(P=0.000,P=0.002),缝线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③IL-10与实验性末端回肠炎末端回肠组织的炎性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IL-10参与实验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过程。
周国华苏利国张晖王为周红宇
关键词:SD大鼠组织病理学白细胞介素10
P物质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09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肠道黏膜炎症和肠动力紊乱。随着“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学说的提出及研究的深入,神经递质在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已逐渐得到了重视。目前已证实的肠道神经递质有血管活性肠肽(VIP)、乙酰胆碱、P物质(substance P,SP)、一氧化氮等60多种胃肠激素。SP为其中的一种主要神经递质,在调节消化道分泌、吸收、血流和细胞营养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分泌异常必然会影响消化道的功能,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张晖周国华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发病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