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荣丽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炎症
  • 2篇预后
  • 2篇重症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炎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控制
  • 1篇血糖控制目标
  • 1篇血性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治疗
  • 1篇早期肠内营养
  • 1篇肉芽肿
  • 1篇肉芽肿性
  • 1篇肉芽肿性血管...
  • 1篇脓毒
  • 1篇脓毒血症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荣丽
  • 3篇王超
  • 3篇许媛
  • 3篇李彤
  • 2篇马丽君
  • 2篇周华
  • 2篇何伟
  • 1篇侯静
  • 1篇赵京阳
  • 1篇林青
  • 1篇高爽
  • 1篇刘杨
  • 1篇李丹

传媒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B超检测胃动力指导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检测胃窦运动指数(MI)在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EN)中的作用。方法:将62例拟行经鼻胃管喂养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病人每天应用B超行胃窦单切面法测定空腹MI,以确定当天EN计划;对照组则由主管医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制订。EN期间,根据病人胃残余量和耐受性调整EN的速度,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EN实施情况和相关终点指标。结果:研究组病人EN起始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0~75 ml/h vs 30~50 ml/h,P=0.04);达到最大喂养速度的时间也有下降趋势(4.0 h vs 9.3 h);研究组病人超过一种以上EN并发症的发生率(37.9%)明显低于对照组(62.1%),两组的终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测定MI可以较客观地确定EN喂养速度,有助于及早实现喂养目标和降低EN相关的并发症。
张荣丽何伟李彤侯静周华许媛
关键词:危重症早期肠内营养B超胃肠动力
韦格纳肉芽肿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p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以中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受累为主的肉芽肿性或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以血管壁坏死性炎症为特征。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以呼吸道、肺、肾、皮肤受累较为多见,亦可累及消化道,但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罕有报道,现报道WG合并消化道大出血1例。
李彤赵京阳张荣丽马丽君林青许媛
关键词:消化道大出血韦格纳肉芽肿出血病例分析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坏死性炎症小动脉
ICU脓毒血症患者细菌内毒素水平与多种炎症因子的比较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ICU脓毒血症患者血液内毒素(EA)水平与多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及比较研究。方法 83例确诊为脓毒血症的ICU住院患者,搜集其临床基本资料,并对血液EA、降钙素原(PCT)、可溶性CD14亚型(Presepsi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 EA浓度为0.4~0.6 ng/L的患者数量最多,随着EA浓度的升高,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价评分(SOFA)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Presepsin、乳酸、IL-6与EA浓度相关性分别为(r=0.39,P=0.041;r=0.48,P=0.018;r=0.48,P=0.029;r=0.42,P=0.038);83例入院患者血液培养阳性、阴性数量分别为31例、42例。血液培养(BC)阳性与BC阴性患者EA、PCT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epsin、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8 d后,83例患者共有62例存活,21例死亡,死亡率为25.3%。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EA、Presepsin水平升高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CU住院患者EA水平与血清PCT、Presepsin、乳酸、IL-6水平存在正相关,EA水平在脓毒血症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对预后的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超张荣丽
关键词:ICU脓毒血症内毒素炎症因子
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探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控制对ICU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重症患者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12月共338例预计住ICU时间≥2天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根据目标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血糖控制目标4.4~6.1mmol/L,即80~110mg/dl,n=168)和B组(血糖控制目标7.2~8.3mmol/L,即130~150mg/dl,n=170),并根据不同病因分为不同亚组,应用我科2005年制定的计算机程序化血糖管理方案进行血糖控制,记录并追踪各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及预后相关指标,包括28天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感染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红细胞输注量、住ICU费用,分析两种血糖控制水平对不同病因收住ICU的患者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对于不同病因的患者,A组与B组相比,各预后指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低血糖(血糖<3.3mmol/L)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1.87%vs.0.86%,P<0.01)。结论正常化血糖控制并不能进一步改善预后,而且使低血糖的风险明显增加。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是危重症患者较为安全、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张荣丽何伟李彤周华王超高爽许媛
关键词:重症患者血糖强化胰岛素治疗预后
NT-pro BN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1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NIHSS评分≤10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局为死亡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刘杨李丹马丽君张荣丽王超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T-PROBNP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