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定伟

作品数:18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动脉瘤
  • 7篇血管
  • 6篇颅内
  • 5篇术中CT
  • 5篇外科
  • 4篇手术
  • 4篇颅脑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灌注
  • 3篇血管疾病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外科手术
  • 3篇脑损伤
  • 3篇脑血管疾病
  • 3篇灌注成像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武警后勤学院...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17篇彭定伟
  • 9篇孙正辉
  • 8篇武琛
  • 8篇薛哲
  • 8篇许百男
  • 6篇步啸
  • 5篇张赛
  • 5篇涂悦
  • 3篇杨细平
  • 3篇王芙昱
  • 3篇陈翀
  • 2篇董天翔
  • 2篇香耀先
  • 2篇董化江
  • 2篇马铁柱
  • 2篇张博
  • 1篇周定标
  • 1篇单云官
  • 1篇臧照辉
  • 1篇薛德友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2014全国...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弹力图监测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的意义.方法 75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亚低温治疗组均于伤后24 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分别测量两...
杨细平涂悦彭定伟陈翀张赛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亚低温重型颅脑创伤凝血功能
术中CT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术中CT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3-7月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在动脉瘤处理前后分别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PCT)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根据两次PCT灌注参数及CTA情况指导手术操作,并将其与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及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icrovascula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MDU)等常规术中监测手段作比较。结果手术共处理动脉瘤23个,按GOS标准:好19例(95%),差1例(5%)。共行PCT扫描41次,CTA扫描20次,图像质量良好57次(93.4%),差4次(6.6%)。术中CT确认脑灌注异常1例,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后恢复;CTA提示无动脉瘤残颈及载瘤动脉闭塞。2例SSEP有明显变化,3例MDU有变化。术后CT平扫均未见术区出血,2例颅内血肿者术后CT平扫提示血肿清除满意。结论术中CT可作为动脉瘤夹闭术中评价动脉瘤是否残留、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是否狭窄或闭塞的重要检查手段。
彭定伟孙正辉许百男武琛步啸薛哲董天翔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术中CT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间,共42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45个动脉瘤),分别于动脉瘤夹闭术后5-7天,5-6个月,12个月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判断CTA对动脉瘤术后残留、血管闭塞狭窄等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D-CTA发现4例瘤颈残留,1例吻合血管闭塞,28例载瘤动脉通畅,6例术中阻断的载瘤动脉不显影,61个动脉瘤夹均可清晰辨识,与DSA结果一致。3D-CTA评价瘤颈残留与载瘤动脉、吻合血管通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一致性为1.0。结论:3D-CTA检查操作简便,结果真实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极高,能够很好的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改变,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长期多次随访的主要方法。
薛哲孙正辉许百男武琛步啸彭定伟香耀先
关键词:三维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复查
三维CT血管造影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可靠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间192名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评价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192例中,CTA检查出动脉瘤162例,脑血管畸形12例;另有假阴性1例,假阳性1例,均通过DSA及手术证实,3D-CTA在aSAH诊断的灵敏性为96.17%,特异性为94.11%。结论3D-CTA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薛哲孙正辉许百男武琛步啸彭定伟香耀先
关键词:三维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
术中CT在脑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术中CT在脑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8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8例。在手术前后行CT灌注成像(PCT)及CT血管造影(CTA)扫描,根据PCT及CTA情况,指导手术操作。结果术中扫描总时间19~21min。共行PCT77次、CTA36次,图像质量良好109次(96.46%),差4次。11例颈动脉狭窄,PCT提示rCBF、rCBV增加,rTTP缩短;CTA提示狭窄消失。25例动脉瘤共处理28个动脉瘤,1例脑灌注异常,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后恢复。CT平扫均未见颅内出血。术后随访3—8个月,恢复良好37例(97.4%)、中残1例。结论术中CT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成像时间短、能提供高质量图像的技术。术中CT有助于及时发现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残留、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是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中一种新型辅助技术。
孙正辉彭定伟武琛许百男薛哲王芙昱步啸董天翔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外科手术术中CT
KLF4在伽马刀照射所致大鼠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2014年
目的研究伽马刀立体定向照射大鼠正常脑组织后星形胶质细胞中KLF4及γ-H2AX随照射剂量变化的表达,探讨KLF4与放射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以不同照射剂量(0、10、20、30、40、50 Gy)照射大鼠右侧尾壳核,照射30 min后处死,并分析不同照射剂量下KLF4、γ-H2AX阳性细胞占星形胶质细胞的百分比,分析KLF4和γ-H2AX的表达与照射剂量之间、KLF4与γ-H2AX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结果 KLF4、γ-H2AX阳性细胞占星形胶质细胞的百分比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上升(P<0.05),且KLF4、γ-H2AX的表达与照射剂量、KLF4与γ-H2AX均有显著线性关系(P<0.05)。结论 KLF4与辐射所致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DNA双链损伤关系密切,其可能是辐射致DNA损伤的关键分子,通过引起DNA双链损伤导致放射性脑损伤。
彭定伟张博董化江
关键词:放射性损伤KLF4Γ-H2AX大脑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及蕨麻正丁醇提取物对其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蕨麻(Pa)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C组)、缺血组(I组)、缺血再灌注1 h组(R1h组)、缺血再灌注2 h组(R2h组)、Pa正丁醇提取物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1 h组(Pa+R1h组)及Pa正丁醇提取物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2 h组(Pa+R2h组)。放射免疫法测量各组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脑组织中CG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组、R1h组、R2h组血清ET-1水平升高(P<0.05),血清CGRP、脑CGRP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I组比较,R1h组、R2h组血清ET-1水平升高(P<0.05),血清CGRP水平、脑组织CGRP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a+R1h组较I组的血清ET-1水平升高、脑组织CGRP mRNA水平下降(P<0.05);Pa+R2h组较I组的血清ET-1水平升高、脑组织CGRP mRNA及蛋白水平下降(P<0.05)。与R1h组、R2h组比较,Pa+R1h组和Pa+R2h组血清ET-1水平下降,血清CGRP、脑CGRP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ET-1表达上调,CGRP表达下降,Pa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干预可降低ET-1、上调CGRP的表达。
彭定伟董化江单娜娜臧照辉单云官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荧光造影“假阴性”原因探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假阴性"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10月7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阴性"患者手术治疗经过,分析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性方面的局限性及应对原则。结果 7例患者均于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阴性",但在剪开或刺破动脉瘤瘤体后出现少量渗血,经迅速清理瘤颈渗血并调整动脉瘤瘤夹位置,渗血消失。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是术中监测动脉瘤是否夹闭完全的重要方法,但具有一定局限性,瘤颈较宽、瘤颈血栓形成或血管壁粥样硬化,以及蛛网膜分离不完全等情况均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因此,对于术中夹闭动脉瘤后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阴性"的患者,仍需配合其他监测方法,进一步确认动脉瘤夹闭情况。
步啸孙正辉武琛许百男薛哲彭定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吲哚花青绿
术中CT灌注成像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术中CT灌注成像(PCT)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其中狭窄程度〉70%者8例,50%~70%者3例。所有患者均在术中CT手术室行CEA,在术前、后分别行PCT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达峰时间(rTTP)伪彩图及定量数据,计算术侧与对侧的相对值rCBF、rCBV及rTTP。比较CEA前后2次PCT参数,并将其与体感诱发电位(SSEP)、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等监测结果做比较。结果(1)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EA前术侧与对侧CBF及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延长(P〈0.05);CEA后术侧与对侧比较,CBF及CBV明显增加(P〈0.05),TTP明显缩短(P〈0.05)。CEA前后rCBF及rCBV增加,胛P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T、SSEP及MDU比较:11例CEA中,PCT参数均有变化,均较术前好转,其中3例术后CBF增加超过70%;SSEP均未见明显变化,MDU变化明显。(4)术后CT均提示无高灌注性脑出血。结论术中PCT可通过rCBF、rCBV、rTTP能敏感反映CEA术后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PCT将成为CEA术中一种重要的辅助监测手段。
彭定伟孙正辉许百男步啸武琛薛哲周定标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术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诊治(附三例报告)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例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其中行保守治疗1例,行去大骨瓣减压+内减压术2例.结果 随访时间为5-12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Ⅳ级1例,Ⅲ级2例.结论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发病率低,易误诊,常导致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合理应用MRI、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早期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血管内治疗以及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本病患者预后的关键.
彭定伟彭定伟涂悦赵明亮薛德友高培龙张子良张赛
关键词:脑血管损伤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创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