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双柱

作品数:69 被引量:520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8篇暴雨
  • 28篇中尺度
  • 12篇降水
  • 10篇中尺度分析
  • 10篇中尺度系统
  • 10篇梅雨
  • 10篇大暴雨
  • 9篇雨期
  • 9篇梅雨期
  • 9篇雷达
  • 8篇梅雨期暴雨
  • 8篇降水预报
  • 8篇长江
  • 7篇急流
  • 5篇云团
  • 5篇灾害
  • 5篇中尺度对流
  • 5篇数值预报产品
  • 5篇气象
  • 5篇雷达回波

机构

  • 67篇湖北省气象局
  • 13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湖北省防雷中...
  • 1篇湖北省气象信...
  • 1篇深圳市国家气...
  • 1篇武汉气象中心
  • 1篇沈阳中心气象...

作者

  • 69篇徐双柱
  • 9篇王丽
  • 8篇吴涛
  • 8篇邹立维
  • 7篇顾永刚
  • 7篇张萍萍
  • 5篇刘希文
  • 5篇王仁乔
  • 5篇王继竹
  • 5篇韦惠红
  • 4篇吴翠红
  • 4篇王晓玲
  • 4篇董良鹏
  • 3篇金琪
  • 3篇沈玉伟
  • 3篇谌伟
  • 3篇毛以伟
  • 3篇王平
  • 3篇高琦
  • 2篇刘敏

传媒

  • 8篇暴雨灾害
  • 7篇气象
  • 7篇湖北气象
  • 4篇气象科技
  • 3篇气象科学
  • 3篇灾害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2005年全...
  • 1篇2006年全...
  • 1篇2006年全...
  • 1篇2006年全...
  • 1篇2007年湖...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030708”泥石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本文对2003年7月8~9日发生在湖北中部、并造成泥石流灾害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得到:(1)在有利的大尺度系统下产生的中小尺度系统是暴雨产生的最直接的系统;(2)湖北省泥石流灾害发生在特殊的地理位置,秭归、宜昌...
徐双柱金琪肖艳娇李俊
关键词:泥石流中尺度分析暴雨过程
文献传递
湖北梅雨期3次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的2.5°×2.5°再分析资料,选取1991年7月9日、1998年7月21日、2010年7月8日湖北梅雨期的3次大暴雨过程,对这3次过程天气背景以及暴雨发生所需的动力、水汽、热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3次过程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水汽输送路径有一定相似性;影响3次过程的中尺度系统为西南涡—切变线;850 hPa正涡度中心、水汽通量散度中心与暴雨落区有较好对应,反映了中低层风的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3次过程的暴雨区域700 hPa湿正压项和斜压项绝对值之和均在0.5—0.6 PVU之间,柱状的水汽饱和区均延伸至500 hPa以上。因此,西南涡—切变线以及低空急流的位置是暴雨落区预报的重点,低层的涡度、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以及大气运动的垂直结构对暴雨落区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刘希文徐双柱王艳杨红龙李得勤
关键词:梅雨期暴雨急流湿位涡
武汉市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5
2000年
本文使用红外云图,雷达回波,武汉市城市自动雨量站和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武汉市1987-1998年5-8月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重点对1998年7月21日武汉市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剖析,概括了武汉市特大暴雨的时空分布,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为以后进行武汉市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徐双柱
关键词:特大暴雨暴雨云团雷达回波中尺度分析红外云图
2005年夏季数值模式对华中地区降水预报的评估分析
通过检验2005年夏季四种数值预报模式对华中地区五省降水预报的ts评分、空报率、漏报率,对各种数值预报模式的降水预报性能及特点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小雨等级德国模式预报评分最高,其他模式差别不大;中雨、大雨等级日本模式...
顾永刚王丽徐双柱
关键词:夏季降水预报
文献传递
风云静止与极轨卫星产品在湖北暴雨监测和预报方法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2010—2014年风云2号(FY-2)和风云3号(FY-3)气象卫星资料,结合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利用多阈值法、面积重叠法进行了湖北省暴雨云团的识别跟踪方法研究;利用配料法进行了湖北省6 h暴雨短时预报方法研究。建立了以网页形式的风云系列卫星资料的暴雨监测预报业务系统,定量监测和预预暴雨的发生、发展。2014年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湖北省暴雨的监测和预报有指导作用。
徐双柱吴涛张萍萍王继竹董良鹏
关键词:暴雨
武汉市冬季大雪预报
本文分析了1951-2005年55年历史上冬季发生在武汉市的大雪过程,提出了影响武汉市冬季大雪的主要天气系统,以及如何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进行武汉市冬季大雪预报的思路。
徐双柱王晓玲高琦
关键词:大雪
2005年夏季数值模式对华中地区降水预报的评估分析
本文通过检验2005年夏季四种数值预报模式对华中地区五省降水预报的TS评分、空报率、漏报率,对各种数值预报模式的降水预报性能及特点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小雨等级德国模式预报评分最高,其他模式差别不大;中雨、大雨等级日本...
顾永刚王丽徐双柱
关键词:降水预报
文献传递
武汉市冬季大雪分析预报被引量:12
2011年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1951—2005年冬季发生在武汉市的大雪过程,结果表明:武汉市冬季出现积雪深度大于5 cm的天气事件的概率大约为每年2 d,主要发生在1月,其次是2月;大气层结条件是产生降雪的关键,地面冷空气、中低层江南西南急流和中层西风带低槽是决定武汉市冬季大雪的3个主要天气系统,中低层江南西南急流的位置和强弱决定武汉市大雪的强度,地面冷空气的路径和强度决定武汉市的降温幅度;欧洲数值天气预报(EC)表现为:700hPa在25~30°N江南有≥16 m/s的西南低空急流,500 hPa明显东高西低,武汉与成都的高度差达到5 dagpm以上,850 hPa武汉站温度在0℃以下,700~850 hPa之间有逆温存在,地面上从蒙古或华北有1 045 hPa以上的冷高压,并且武汉站气压值有明显上升,达到1 025 hPa左右时,武汉市会出现大雪天气。
徐双柱王平高琦
关键词:大雪数值预报产品
2005年夏季华中地区四种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效果评估被引量:9
2006年
通过检验2005年夏季四种数值预报模式对华中地区五省降水预报的Ts评分、空报率、漏报率,对各种数值预报模式的降水预报性能及特点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小雨等级,德国模式预报评分最高,其他模式差别不大;中雨、大雨等级,日本模式预报评分最高,MM5最低;暴雨等级,德国模式预报评分最高,日本模式最低;大暴雨等级,T213预报评分最高,日本模式基本没有预报。比较数值预报模式对华中地区五省的平均预报成绩,在大雨及大雨以下降水量级,河南省的成绩明显较其他省偏低,暴雨以上降水量级,各省成绩相差不大。
顾永刚王丽徐双柱
关键词:降水预报预报评分
长江中游地区暴雨概念模型预报方法研究(一)
1995年
根据长江中游地区暴雨的基本特征和活动规律,将长江中游地区暴雨划分为五种类型:1)梅雨锋型,2)冷锋型,3)中尺度幅合体,4)东风辐合型,5)涡旋型,本文对其中一类梅雨锋型暴雨进行了仔细分析,概括出它的云雨场概念模型,得出了降水的初生源地,移动路径,生命史和强降水产生的多发区,并配置了有效的物理量场,为暴雨短时预报提供了依据.最后介绍了在VAX-3200短时工作站上实现概念模型在实际预报中应用的技术.
徐双柱王玲杨宏平朱吉义
关键词:暴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