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伟

作品数:45 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养殖
  • 5篇血清
  • 5篇血清分型
  • 5篇鱼类
  • 5篇弧菌
  • 4篇单胞菌
  • 4篇乳链球菌
  • 4篇无乳
  • 4篇无乳链球菌
  • 4篇链球菌
  • 4篇罗非鱼
  • 4篇抗体
  • 4篇分子
  • 4篇副溶血弧菌
  • 4篇ERIC-P...
  • 3篇试剂
  • 3篇试剂盒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3篇假单胞菌

机构

  • 15篇广东省水生动...
  • 14篇广东省人民医...
  • 10篇广东省疾病预...
  • 10篇暨南大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2篇广东省普宁华...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5篇方伟
  • 8篇柯昌文
  • 6篇郑卫东
  • 6篇邓小玲
  • 5篇柯碧霞
  • 4篇曾庆雄
  • 4篇谭海玲
  • 4篇彭华林
  • 4篇杨杏芬
  • 3篇孙秀秀
  • 3篇朱海明
  • 3篇王云新
  • 3篇邸玉玮
  • 3篇马聪
  • 3篇何冬梅
  • 3篇李柏生
  • 3篇罗盈
  • 3篇杨圆圆
  • 2篇曹建萌
  • 2篇李志斐

传媒

  • 10篇海洋与渔业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科学养鱼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5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7-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及其耐药变迁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医院2007-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从临床分离的116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菌连续3年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8.2%~11.7%,耐药率最高的为头孢唑肟,连续3年均〉70.0%;替卡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药物的耐药率3年均〉30.0%;对包括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磺胺类、氨曲南在内的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显著下降(P〈0.0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医院强力推行的某些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上升趋势。
甘慧泉陈柳勤方伟王凯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假单胞菌IAS03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假单胞菌IAS03的应用,属于微生物领域。本发明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tegens)IAS03的无菌细胞破碎上清在平板上能显著抑制水霉菌丝的生长,其对菌丝的最小有效抑制浓度为6.25mg...
张其中方伟王飞飞
文献传递
广东地区感染养殖罗非鱼的无乳链球菌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以广东省内5个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主要养殖区内分离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为研究目标,通过毒力基因PCR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广东地区感染罗非鱼的无乳链球菌分子特征。结果发现170株分离无乳链球菌中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介于60.59%~100%之间,毒力基因携带形成10个谱系,dltR-bca-sod A-spb1-cfb-bac(38.24%,65/170),dltr-bca-sod A-spb1-bac(23.53%,40/170)和dltr-bca-sod A-spb1-cfb-bac-scp B(22,35%,38/170)为主要的谱系,dltr-bca-sod A-spb1-bac-scpb(8.24%,14/170)和dltr-bca-sod A-spb1(4.71%,8/170)次之。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证实170株菌在7个位点均为单一的等位基因,为adh P(10),phe S(1),atr(2),gln A(1),sdh A(3),glc K(2),tkt(2),序列型为ST7型。146株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146株菌分为6个簇(A-D,F,G),相似性介于86%~100%之间。A(18),B(16),C(103),D(7)为主要的遗传簇,占菌株数的98.63%(144/146)。基因簇A,C在4个采样区均有发现;基因簇B分布在吴川、茂名和阳江;基因簇D分布在茂名、珠海和阳江;基因簇F和G分别来自茂名和珠海。在A-D遗传簇中均有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呈现100%的相似性,为同一克隆株。结果表明广东省主要罗非鱼养殖区内感染链球菌携带毒力基因比率高,序列型均为高致病的ST7型别,不同地区间具有相同的PFGE型别,不同地区间交叉传播感染的可能高。
方伟梁宇恒宁丹柯碧霞柯昌文邓小玲彭华林孙九峰王云新
关键词:NILOTICUSAGALACTIAEMLST
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4
2009年
目的探讨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压力源量表,对广东省某高校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群体SCL-90各因子分值均低于大学生常模,部分因子分值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因子呈阳性比例较大的依次为强迫25.2%,抑郁18.9%,人际关系敏感1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寝室同学关系不好OR=1.561,95%CI=1.190~2.047;与恋人或配偶关系不好OR=1.342,95%CI=1.044~1.725;读书计划完不成OR=1.282,95%CI=1.066~1.542;情绪波动大OR=1.614,95%CI=1.303~1.999;受到歧视或冷遇OR=1.430,95%CI=1.151~1.778;不知道职业生涯规划OR=1.606,95%CI=1.354~1.917,提示些因素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硕士研究生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方伟杨杏芬王声湧荆春霞严红虹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早春投喂过量导致肠炎案例
2015年
春季气温慢慢回升,鱼种养殖开始进入摄食生长的好时机,但此时不可急于求成,因为过量投喂反而适得其反,导致鱼体发病。现将2014年发现的类似案例进行总结如下。池塘情况养殖面积20亩,水深1.3米,2014年年前新清淤,淤泥深度20cm以下,池塘中无增氧机。2014年3月15日放鱼,其中100g/尾的草鱼7000尾,500g/尾的草鱼4000尾,100g/尾的鳊鱼3000尾,再补充少量的花白鲢。4月1日开始投喂饲料,投喂量为2%。
方伟
关键词:投喂量草鱼种花白鲢春季气温消化吸收能力
2008年广东省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2008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分型及分子特征。方法对2008年广东省14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中90株分离自病例和9株分离自相关食物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耐热溶血素基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PCR检测以及选取优势菌型O3∶K6和O4∶K8血清型进行ER IC-PCR分子分型。结果 90株病例来源菌株以O3∶K6(62.2%)和O4∶K8(14.4%)血清型为主,9株食物来源菌株血清型别多样,无优势菌型,且同时分离到病例及食物来源菌株的4件事件中有3起食物来源菌株的血清型与同一事件中从病例分离到的血清型不同。PCR检测发现,99株副溶血弧菌tlh基因均为阳性,trh基因均为阴性,tdh基因88株阳性,其中食物来源菌株tdh基因阳性率为11.1%(1/9),病例来源菌株tdh基因阳性率为96.7%(87/90)。选取22株O3∶K6血清型和10株O4∶K8血清型菌株(均分离自病例)进行ER IC-PCR分子分型分析,结果显示,2种血清型菌株可分为8个ER IC型别,且可区分为2类不同的聚类,这2类聚类之间的相似值为54.7%。同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的O3∶K6或O4∶K8血清型,其ER IC型别表现出多样性;而不同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的O3∶K6或O4∶K8血清型,部分菌株ER IC型别表现出100%的相似性。结论广东省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多样,同一血清型菌株存在遗传多样性,一群遗传关系密切的trh阴性、tdh阳性的O3∶K6和O4∶K8血清型为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优势菌型。
谭海玲李柏生邓小玲方伟柯碧霞柯昌文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血清分型ERIC-PCR
2004~2007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血清分型、分子特征及溯源研究
研究目的应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ERIC-PCR技术对广东省2004~2007年自食物中毒病人和水产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进行血清分型、分子特征及溯源研究,分析不...
方伟
关键词:血清分型分子特征ERIC-PCRTDHTRH
文献传递
2006-2008年广东省水产品和食物中毒患者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血清分型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研究2006-2008年广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2006-2008年我中心收集的27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这些菌株均由广东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分离获得,分离地区覆盖广东的粤西、粤北、粤东和珠三角地区,其中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176株,水产品分离株103株。结果2006-2008年收集的27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在176株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中完全分型168株,分型率为95.45%,共分出15个血清型,以O3:K6为主,占73.30%(129/176);在103株水产品分离株中完全分型57株,分型率为55.34%,其血清型别分布较分散,未见优势菌型,共分出40个血清型,主要集中在O1,O2,O3,O4,O5,O10,O11等7个菌群。结论2006-2008年广东各地区上送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以O3:K6为主,血清型地区差异不明显;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性,且与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血清型不一致。
方伟黎微柯昌文马聪朱海明宋曼丹何冬梅杨冰王海燕赖蔚苳王建严纪文邓小玲杨杏芬
关键词:弧菌副溶血性血清分型
大鲵虹彩病毒引起的溃疡病
2017年
2017年4月,广东云浮一大鲵养殖户送来发病的大鲵检测。病鲵为去年引进的苗种,养殖时间一年左右。3月份以后出现较大规模的发病死亡。经检查发现病鲵头部肿大(图1),体表有溃烂出血,脱黏严重(图2和图3),四肢肿大有水样溃烂(图4),口腔内有大量出血点(图5)。解剖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变化。
杨圆圆方伟林汉群刘礼辉李宁求
关键词:虹彩病毒溃疡病发病死亡养殖时间病理变化养殖户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nCD64)指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2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98例AAV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nCD64指数水平将其分为高值组(nCD64指数>1.82,28例)和正常组(nCD64指数≤1.82,70例)。收集两组患者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形核白细胞(PMN)、淋巴细胞(Lym)和单核细胞(Mo)表面CD64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医院检查数据以及定期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AAV患者外周血nCD64指数与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疾病活动度评分(BVAS)呈正相关性(r=0.216,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109/L)、血肌酐(μmol/L)、CD8+淋巴细胞(个/μl)、CD3-CD16+CD56+淋巴细胞(个/μl)、血沉和白细胞介素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值组的BVAS、中性粒细胞(109/L)、CD8+CD28-淋巴细胞(%)平均值分别为(14.96±8.62)、(7.51±4.56)、(22.16±13.28),高于正常组的(11.88±7.39)、(6.32±3.60)、(17.32±11.27),淋巴细胞(10~9/L)、血小板(10~9/L)、血红蛋白(g/L)、CD3+淋巴细胞(个/μl)、CD4+淋巴细胞(个/μl)、CD8+CD28+淋巴细胞(%),分别平均值为(1.52±1.01)、(216.84±92.32)、(106.26±21.99)、(1401.15±658.22)、(618.43±420.50)、(12.43±5.98)低于正常组的(1.98±0.95)、(248.20±97.21)、(114.30±24.71)、(1815.43±657.29)、(969.15±385.72)、(15.77±7.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04、-2.54、3.25、2.26、2.34、2.02、2.84、3.02,P<0.05);高值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组,嗜酸性粒细胞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70、-2.396、-4.462,P<0.05)。结论:在AAV患者中,外周血nCD64指数与BVAS呈正相关性,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参与,具有监测病情进展和评估预后的
丁梦珊顾兵王子霞方伟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管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