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发奇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云南省地震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腾冲火山
  • 6篇腾冲火山区
  • 6篇火山
  • 5篇形变
  • 4篇GPS
  • 3篇地磁
  • 3篇反演
  • 2篇地磁观测
  • 2篇地震
  • 2篇断裂带
  • 2篇岩浆
  • 2篇岩浆活动
  • 2篇岩浆活动特征
  • 2篇中误差
  • 2篇最小二乘反演
  • 2篇裂带
  • 2篇基准站
  • 2篇GNSS基准...
  • 2篇测量误差分析
  • 2篇垂直形变

机构

  • 16篇云南省地震局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6篇施发奇
  • 7篇邵德晟
  • 7篇赵慈平
  • 5篇施行觉
  • 5篇胡亚轩
  • 4篇尤伟
  • 4篇汪志民
  • 3篇姜朝松
  • 3篇邵德盛
  • 3篇王庆良
  • 3篇李春光
  • 3篇付云文
  • 2篇王伶俐
  • 2篇毛竹
  • 1篇崔笃信
  • 1篇叶建庆
  • 1篇上官志冠
  • 1篇解丽
  • 1篇乔森
  • 1篇王敏

传媒

  • 7篇地震研究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

  • 2篇2015
  • 6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腾冲火山区地表垂直形变分析被引量:21
2003年
对腾冲火山区 1998~ 2 0 0 0年的 3期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 ,进而利用相关资料得出与计算有关的参数 ,再用多元Mogi模型反演了岩浆房的位置和大小 ,所得出的结果与地震层析反演结果基本相似。分析反演结果 ,认为火山区可能存在多个岩浆房 。
胡亚轩施行觉王庆良张永志赵慈平施发奇邵德晟
关键词:火山最小二乘反演
地磁观测中的磁偏角测量误差分析
介绍了磁偏角的测量原理,提出了磁偏角测量过程中的3个主要误差来源,即用CTM-DI磁力仪测量的磁北方向、标志方向的误差及GPS测量的测点与标志间的方位角误差。运用误差传播定律对各方向观测的精度进行分析,并推导了磁偏角测量...
尤伟施发奇张勇汪志民
关键词:磁偏角地磁观测
以垂直形变资料反演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根据腾冲火山区67个精密水准测点的4期实测垂直形变资料,和对该火山区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的分析,参考了由层析成像推测的腾冲火山岩浆系统动力模型,利用Mogi模型对岩浆房的大小和空间位置进行了最小二乘法反演的初步研究。对4期资料分别进行了形变差的反演计算,所得初步结果表明岩浆活动源比较分散,可能存在3个表示岩浆流入引起地面上升的上升源,和2个表示岩浆流出到断层中引起地面下降的下降源。上升源位置大致沿北东走向的断层分布。而下降源位置则在测区东南一侧,等效岩浆源的深度在6~4km之间,与小震震源的深度大致相符。4年来岩浆活动量约为106m3,量级与国外已喷发的火山相比处于较低活动水平。
施行觉胡亚轩毛竹李生杰赵慈平施发奇邵德晟姜朝松乔森
关键词:垂直形变最小二乘反演腾冲火山区
腾冲火山区的GPS形变特征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腾冲火山区2003和2004年2次测量所得的GPS数据,计算了59条测线的水平长度变化.对任意相邻的3个测点和3条测线组成的51个三角形,分别进行了地壳形变的反演计算,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主应变和主方向,进而确定每个三角形的面膨胀量和最大剪应变.对整个测量区域作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有3个最大值的区域,分别位于马站-曲石(G05)附近;腾冲(G20)-热海(G13)附近,以及五合(G15)-团田(G18)附近.这3个区域与3个具有最大相对地热梯度的区域相一致,也与低速异常体所在的区域相一致.因此可能就是地下岩浆房存在的区域.为了确定岩浆活动性,利用Mogi模型的计算公式,对腾冲-热海附近的区域进行了反演,认为等效源的位置在腾冲的西南方向,岩浆活动量约为8×105m3/年,与以前用精密水准测量的垂直形变所反演的结果处于同样的量级.
李成波施行觉刘苏苏赵慈平施发奇邵德晟姜朝松
关键词:腾冲火山GPS测量
腾冲火山区形变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腾冲火山群是我国目前仍具喷发危险的火山群。本文首先对火山区的地壳运动背景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介绍了火山区的形变监测情况,再依据1998~2004年的水准测量及2002~2004年GPS观测成果,参考重力变化及其它观测资料分析火山区岩浆的活动特征,最后得出主要结论:相对欧亚板块,腾冲火山区总体具有向西南的顺时针旋转运动;火山区的形变变化受岩浆和断层活动两方面控制;火山区西南部发生了较强烈的下沉运动,可能由于岩浆和水的流失及放气等原因引起;以固东—腾冲断裂的西支为界,水平位移在断层两侧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运动,2002~2003年运动更剧烈些,断层活动表现为明显的拉张特征。综合各种资料表明火山目前活动量较小,近期喷发的危险性不大。
胡亚轩王庆良赵慈平邵德晟施发奇
关键词:腾冲火山形变分析岩浆活动特征
腾冲火山区3个壳内岩浆囊的发现
赵慈平姜朝松上官志冠叶建庆施行觉冉华刘学军施发奇蔡绍平李春光孙自刚陈坤华解丽胡可
该项目以揭示腾冲火山活动性、危险性、灾害性和形成长期的监测能力与灾害预防能力为目标,以火山岩浆活动产生的物理场和化学场及其变化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地震学、大地测量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为手段,依托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空间对...
关键词:
GPS资料揭示的小江断裂近期运动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9年5期的GPS观测数据,选择以区域重心基准为参考的方法,从大地形变测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小江断裂近期及其各段的地壳形变信息。结果显示:小江断裂近期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并具有一定的张扭性质,这种运动性质在汶川地震前后具有很好的继承性,这也说明了汶川大地震对小江断裂的总体运动趋势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2007~2009年的GPS资料显示小江断裂北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75mm/a,平均张扭速率为0.65mm/a;中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5.55mm/a,平均张扭速率为1.55mm/a;南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72mm/a,平均张扭速率为3.2mm/a。
施发奇尤伟付云文
关键词:小江断裂带GPS地壳运动特征
基于GPS的云南地区活动地块现今运动及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云南境内以及川滇交界区域2009年、2011年、2013年3期陆态网络区域网联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欧亚框架下的测站运动速度场。将云南地区划分为4个活动地块及7个次级构造单元,以GPS速度场为约束,建立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REHSM),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华南、滇东、滇中、川滇菱块南段、印支、保山及腾冲地块的运动速度。对活动块体运动进行分析,认为云南地块运动方向由SSE向逐渐至SSW向变化,具有顺时针旋转特征,运动幅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减弱,菱形块体外各块体运动速度大幅衰减。从应变率参数结果看,华南地块、滇东块体主要受SE向压应力场控制,到滇中地块转为SE—SSE向,滇西北地区应力场方向为SSE向,滇西南印支地块为NNW向,滇西南腾冲—保山地块主要受NE—NNE向应力场控制。
王伶俐邵德盛施发奇
关键词:GAMIT/GLOBK活动块体GPS
云南北北西地震条带GPS观测被引量:2
2005年
云南北北西地震条带西起中甸、保山,跨越洱源—鹤庆断裂、程海断裂、红河断裂、曲江断裂、澜沧江断裂以及小江断裂等主要活动断裂,止于云南东部的寻甸、弥勒,其上共有17个GPS观测点。通过对这17个测点进行复测,并以2001年观测资料作为背景,获取了观测区域内地壳水平形变速率、地应变、面膨胀等信息。结果显示,滇西的永胜、洱源、下关、南涧一带地壳差异运动最强烈,其次是滇南的通海、建水地区。
邵德晟施发奇付云文张红蕾汪志民
关键词:GPS观测
断层模型在火山区形变和重力反演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4年
利用腾冲火山区 1998~ 2 0 0 2年的垂直形变和重力测量资料 ,应用多元Mogi模型对测区的等效岩浆房位置及大小进行了反演计算 ,得出了最佳拟合值。但当对形变和重力资料联合分析时却发现 :实测重力数据比用球形Mogi模型计算所得的值要大得多。为了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 ,提出了断层模型。当岩浆沿断层上升时 ,充填了断层中原先存在的大量空隙 ,因而可以只对重力产生影响 ,而不对形变产生影响。为此沿断层积分得出上升岩浆所产生的重力异常 ,其结果与实测重力资料拟合得较好。同时断层模型也对负的岩浆源 (即岩浆的流失 )
施行觉胡亚轩毛竹赵慈平施发奇邵德晟
关键词:断层模型重力反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