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建龙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宫颈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癌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卵巢
  • 2篇内膜
  • 2篇内膜癌
  • 2篇化疗
  • 2篇宫颈癌
  • 2篇宫颈肿瘤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宫内膜癌
  • 2篇辅助化疗
  • 2篇B2
  • 1篇抑制细胞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

作者

  • 7篇朱建龙
  • 4篇翁雷
  • 4篇叶磊
  • 4篇陆惠娟
  • 3篇冯令达
  • 2篇汪希鹏
  • 1篇孔繁飞
  • 1篇孙静
  • 1篇李淑霞
  • 1篇何拉曼
  • 1篇高月清
  • 1篇韩凌斐
  • 1篇郭晓青
  • 1篇胡家昌
  • 1篇邱伟民
  • 1篇李芳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背景与目的:卵巢透明细胞癌相比于其他卵巢上皮性癌,其预后较差,本文对本院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率作分析比较,探讨CAP[表柔比星(E-ADM)、顺铂(DDP)加环磷酰胺(CTX)]方案加用丝裂霉素(MMC)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于1999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接受治疗的卵巢透明细胞癌共33例(A组),同时随机取37例卵巢其他上皮性癌的患者作对照(B组)。Ⅰ期患者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淋巴结分期术),2例患者需要生育的卵巢癌患者行患侧附件切除+对侧卵巢活检+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术术。Ⅱ期以上的患者行肿瘤减灭术(tumor reductive surgery,TRS)尽可能使残余灶<1cm,2组患者均在术后化疗均采用CAP方案(静脉应用),但A组患者CAP方案中加用了丝裂霉素。A组患者与仅用CAP方案的透明细胞癌患者(C组)Ⅰ/Ⅱ期15例及Ⅲ/Ⅳ期9例相比较。结果:术前A组与B组Ⅰ/Ⅱ血清CA125差异有显著性,卵巢透明细胞癌血清CA125水平值较低,Ⅲ/Ⅳ期血清CA125差异无显著性。在3次及6次化疗后与化疗前Ⅰ/Ⅱ期A组及B组血清CA125差异有显著性,而Ⅲ/Ⅳ期血清CA125下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组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中有11例有子宫内膜异位症(33.33%),有7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21.21%),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与生存率无直接关系(P=0.26)。Ⅰ/Ⅱ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A组38.3±2.4个月,B组38.3±2.7个月,Ⅰ/Ⅱ期患者A组与B组用Log Rank检验相比较4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471),Ⅲ/Ⅳ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A组20±3个月,B组34±4个月,Ⅲ/Ⅳ期患者A组与B组相比较用Log Rank检验4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患者Ⅰ/Ⅱ期15例,平均生存时间为:30±3个月,与A组用MMC的透明细胞癌患者Ⅰ/Ⅱ期23例比较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患者Ⅲ/Ⅳ期9例,均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8±3个月。与A组用MMC的透明细胞癌患�
叶磊朱建龙陆惠娟
关键词:卵巢透明细胞癌生存率表柔比星顺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心顾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130例,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比较两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组织类型、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其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均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官腔镜检查确诊者绝经后组92.78%(90/97),绝经前组63.64%(21/33)。绝经前组肥胖患者多(P〈0.05),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分化程度、肌层浸润、脉管内转移、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以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以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透明细胞癌多见,分化程度差,易肌层浸润,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少,5年生存率低。
叶磊朱建龙陆惠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绝经前绝经后宫腔镜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健康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癌患者及其术后外周血中的比例,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宫颈癌患者、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检测2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及MDSCs产生的精氨酸酶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5±0.85)%,(7.82±1.04)%],其次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组[(1.52±0.53)%,(3.32±0.48)%],健康对照组最低[(0.61±0.17)%,(2.02±0.26)%],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明显下降,MDSCs产生的精氨酸酶和NO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MDSCs比例的升高可能与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韩凌斐郭晓青胡家昌孔繁飞何拉曼李芳朱建龙孙静
关键词: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逃逸宫颈肿瘤
原发性卵巢癌肉瘤4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卵巢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诊治的4例卵巢癌肉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进行了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随访时间3~12个月,3例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结论卵巢癌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可能提高生存率。
高月清翁雷汪希鹏朱建龙邱伟民李淑霞
关键词:卵巢癌肉瘤
盆腹腔淋巴取样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盆腹腔淋巴取样术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手术治疗的2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86例行盆腹腔淋巴取样术,127例行淋巴结切除术。手术方式根据手术切除淋巴结的情况分为两组。①取样组:淋巴取样术,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86例;②切除组:次广泛/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127例。结果取样组:切除淋巴结中位数18枚,淋巴结的转移10例。切除组:切除淋巴结中位数32枚,淋巴结转移11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4.5%。取样组无病发症发生,淋巴结切除组中有9例,分别是1例术中大出血(>2000ml),淋巴囊肿感染6例,淋巴漏2例。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淋巴结取样术可准确了解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适宜手术分期,并不影响生存率,是避免过度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叶磊朱建龙冯令达翁雷陆惠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淋巴清扫
Ⅰ_(b2)宫颈癌术前化疗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背景与目的:Ⅰ_(b2)宫颈癌肿瘤最大径线大于4cm直接手术出血多,手术比较困难。本文探讨新辅助化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Ⅰb2宫颈癌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Ⅰ_(b2)宫颈癌患者23例,用吉西他滨(1.5g/m2第一天)联合顺铂(50mg/m2第二天)治疗,2周后重复,至少治疗2个疗程;B组Ⅰ_(b2)宫颈癌患者19例,用长春新碱(1.5g/m2第一天)、顺铂(20mg/m2第一天至第三天)和博来霉素(10mg/m2)治疗,肌内注射,第一天至第三天,3周后重复,至少治疗2个疗程。对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毒性进行评价,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B组相比,A组肿瘤最大径线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04)。化疗的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常见。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转移及脉管内转移在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Ⅰ_(b2)宫颈癌术前应用有较好的效果,可以较快的缩小肿瘤体积,缩短发现肿瘤与可以手术的时间,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并且能减少淋巴结转移及脉管内转移。
朱建龙冯令达翁雷陆惠娟
关键词:宫颈癌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长春新碱
新辅助化疗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后病理常见高危因素以及对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13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196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将其中71例在术前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NACT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将125例进行直接手术(PS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年龄>45岁者均行双附件切除术。观察NACT组化疗后局部肿瘤体积的变化,对NACT组与PST组术后病理中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内转移、巨块型、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肿瘤浸润情况,以及对2组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NACT组(统计缺失15例)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完全缓解(CR)4例(7.1%),部分缓解(PR)27例(48.2%),持续存在(SD)18例(32.1%),肿瘤进展(PD)7例(12.5%)。术后病理分析中,NACT组较PST组,宫体大小及宫颈病灶宽度缩小、淋巴结切除数增多、巨块型宫颈癌中宫颈间质浸润>1/2的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宫颈间质浸润>1/2外的其他5个高危因素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ACT组与PST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T虽然有一定的近期临床疗效,但对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没有明显提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慎重考虑。NACT对控制巨块型宫颈癌术后病理高危因素有一定的效果。巨块型患者经过NACT后再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
叶磊朱建龙冯令达翁雷汪希鹏
关键词:宫颈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淋巴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